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澄社:马谢辩论不合格 至少再加一场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月25日报导】(中央社记者叶素萍台北二十五日电)总统大选首场电视辩论会落幕,澄社社长詹长权今天指出,昨天的辩论会,不算是辩,也没有申论,不构成一场合格的总统竞选辩论,应该至少再加一场真正的辩论。

他说,三月一日知识界力量将结合,成立台湾知识界联盟,未来一个月将针对数个重要议题,协助民众判断并做出重要抉择。

澄社上午举办“2008总统大选辩论评析”记者会,出席人士还包括政治大学社会系教授顾忠华、阳明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教授洪裕宏、东吴大学政治学系助理教授徐永明、政治大学新闻系副教授王泰俐、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廖俊臣、师范大学数学系教授林福来。

詹长权指出,澄社对于昨天电视辩论会的形式及内涵都不满意,认为不算是辩,也没有申论,不构成一场合格的总统竞选辩论,应该至少再加一场真正的辩论会,让各种议题清楚地论述对照。

他认为,对于国家认同与定位问题,双方阵营从个人身份谈到生死抉择,但都蜻蜓点水、不够深入,是煽情式说法,马谢应讲得更清楚。

詹长权说,知识界等了很久,但不满意马谢的表现,一股不满及焦虑在台湾学术界蔓延,台湾知识界有股力量将结合,本周六会成立台湾知识界联盟,未来一个月内,针对几个重要议题发声,透过知识界的提问,帮助选民厘清马谢的差异。

媒体询问,将成立的知识界联盟是否会力挺那位总统候选人?詹长权说,“不排除任何可能,如果有些候选人一直在逃避,我们不晓得会有什么样的发展”。

洪裕宏质疑,二十个提问公民选择的程序为何?因为特质分布显然偏向受到良好教育、知悉科技运用,但却造成一大部分公民被排除,且影音题目也不应事前就提供给候选人。

顾忠华肯定公民提问的实验性精神,但形式上却变成快打旋风的游戏,双方没有深入追问,公民提问可做为多面向参考,但应让学者就公民问题再做追问。

徐永明直指,主办单位不及格,既没有辩也没有论、主持人非常不庄重、主办单位未负担起让选民知的责任。另外,提问公民也不及格,二十个公民都辜负这次提问的机会;学术界不及格,辩论中学术界完全没有角色。

王泰俐认为,这是场“创新的公民政治教育的政见发表会”,但非辩论,主角反而在二十个公民身上,而非两位候选人。从传播和辩论角度,她乐见公民提问方式持续,成为形式之一,但网路科技应该成为助力,而非阻力,不该成为限制全民参与的技术门槛。

王泰俐说,昨天公视转播辩论会收视率达百分之三十九,反映选民非常期待透过辩论检验候选人,候选人应了解选民的期待,让辩论会成为一种常规,不要每次都要在社会舆论强大压力下才促成辩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