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颖:媒体,不要成为被人牵着鼻子的狗

曾颖

标签:

【大纪元3月18日讯】新闻人物杨丽娟又开始出新闻了,她状告《南方周末》侵权一案近日有了新进展。《南方周末》发表回应表示,此前从未对本案作出回应,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不想通过这样的“炒”,让这个事件再次成为热点,对杨丽娟母女带来影响。而是希望她们母女能够尽早回归到普通人的生活状态,不想让她们因为一个普通的民事官司而重新被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而随后出来的当期《南方周末》,对此事未做一字的报导,《南方周末》没有像某些媒体那样,去夸张地使用这个难得的“炒料”。此事,让身在媒体的我,有一些感想:如果当初所有媒体都采取这种自律的态度,也许杨丽娟的“名气”不会这么大,杨父也不会命丧香江,她们一家人的悲剧也不会变得这么深重。从某种程度上讲,是媒体的猎奇和炒作“狂人”的心态,造成了这个悲剧。

我干新闻工作多年,经常遇到各种“奇人”。这些人,要么进办公室就宣称自己是某领袖的第几代传人;要么会神秘兮兮地密告记者自己曾经被外星人绑架过;还有的会拿出炸药包那么大一堆资料,宣布自己发明了用石头来充饥的诺贝尔级科研成果;有的人甚至还很有“新闻性”地跟上当时的热点新闻,号称自己被某个著名主持人强奸;有的人则会从口袋中拿出一部皱巴巴的手稿称自己愿意卖身出书……

对于这些奇人,大多数记者都能从他们的眼神中判别他们所说内容的真实性与可信度。如果当时正有空的话,当成奇闻耐心听听可以解一解工作的烦闷。如果没有空的话,就干脆叫保安,请他来陪这位先生或女士慢慢聊下去,直至他的耐心消失。

有时,我就在想,假如这些奇人先生或女士,如果强势地攀上了某位明星或名人,或将身份换成了什么专家或明星,或可以通过媒体和网络,发布他们的那些耸人听闻的东东,又会出现什么样的一种场面?

他们会不会在网上去公布什么“性爱日记”或不得不说的事?会不会抛出一个“取消中医”或“中国房价偏低”之类的惊人命题?会不会叫嚣着把岳飞和文天祥赶出“民族英雄”行列?会不会提出把熊猫等吉祥物列入到12生肖而将蛇鼠狗猪等不吉祥动物开除出去?会不会提议将“龙的传人”改成“猫的传人”?

假如会的话,后果是什么?

其实,不用我描述,后果大家都已看到了。这些只有疯子和狂人才想得出来的命题,已被专家们想出来了,而且堂而皇之地见诸媒体,并在坊间造出一拨又一拨的热潮。而且高潮迭起,一浪高过一浪。女脱男狂,不怕不敢说,只怕想不到。而媒体传播者们,以风暴级的扩散速度,将这些疯言和狂语扩散出去。引起一片疯狂的反响。

这种反响,其实就是媒体想要的。这也许就是某些媒体所理解的影响力,事实上,这更像破坏力。

对于某些媒体来说,这也许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因为多年来,他们被定位于宣传工具,他们也习惯了这种身份。通常是前半截委身于官人,后半截委身于商人;两头都不敢乱说乱动,只剩中间一点点小小的可怜的发挥空间,要想用小小的可怜的空间制造出更大的影响,于是就只有使用超常规武器了。而炒作狂人语录,便是其中重要的一种。

于是我们就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每过一段时间,便会有一个专家或什么人跳将出来,提出一个吓死人(或笑死人)不偿命的观点。这种只说说而已的东西,在言论版上发发,作一家之说,也无可厚非。但许多报纸,却冒着“违反新闻不报预想的不一定发生的事”的原则,将不费吹灰之力的言辞变成了事件。再通过网络,传播于四海。接下来,舆论四起,骂声如潮,这些报导者和批语者,并不是基于对狂言的认同才报导或批语的,但客观上却造成了狂言的轰动与流通。无怪乎有一位善出狂言的青年才俊不无骄傲地对批评者们说:你们其实是一群狗,我想让你们什么时候叫,你们就什么时候叫!

客观上说,正是因为批评者们的一触即跳,成就了狂言炒作者们。他们的狂言,通过骂声和批评,传播得更远更远。每骂必引,如同在网上砸别人一砖就为别人顶一次帖一般。

希望更多的媒体,不要成为被人牵着鼻子的狗。@(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曾颖:来晒一晒不专业的“温暖秀”
曾颖:《长江七号》观感
曾颖:所谓听证会就是给婊子立牌坊
曾颖:外婆临终前的谎言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