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两岸政策趋开放 台防检疫面临重大挑战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3月23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韦枢台北二十三日电)两组总统候选人都认为未来台湾要更开放,大选已过,台湾与各国人货交流将会益趋频繁,但却潜藏着动植物防疫检疫的隐忧,稍有疏漏即可能对台湾农业造成重大冲击。官方应正视问题的急迫性,增加人力、物力外,更应强化横向协调,全力迎接重大挑战。

十年前的口蹄疫重创台湾的养猪业,损失逾千亿元,业者听到“口蹄疫”三个字比谁都紧张,深怕一个小疏漏再造成大麻烦;几年前的SARS疫病更让台湾风声鹤唳,一个轻微的咳嗽都会引人侧目,全民着实上了一堂“人类和动植物疾病的防疫、检疫课”。

而随着两岸可望更加开放,金马小三通形成,再加上台湾和国际接轨更趋多元,人、货来往频繁,动植物防疫和检疫更形重要,值得相关主管机关高度重视。

台湾大学昆虫系教授陈秋南表示,与他国洽谈动植物进出口防疫检疫问题时,会因为资讯的透明度不同有所区别,例如访问中国,往往不容易了解中国的防疫和检疫品质、技术,索取资料时又会以“机密”为由遭拒,整体的疫情通报、资讯透明度有待加强。

陈秋南认为,台湾与各国的交流开放一定会愈来愈频繁,政府应确切掌握逐步开放策略,在世界贸易组织(WTO)、国际动物卫生组织 (OIE)的架构下,会员之间就“技术”问题达成一致认知,不涉及“政治”。

例如双方必须先进行检疫人员相互认定,资讯透明程度、人员训练资格、检疫过程符合科学、风险评估等都是未来台湾与对方国家共同要达成的标准,这也是一个国家先进程度的指标,未达成标准之前不宜进一步开放更多产品流通。

中兴大学兽医病理学研究所所长李维诚指出,台湾遭口蹄疫和SARS洗礼之后,危机意识大幅提高,政府把关趋严,依照台湾已经很进步的动植物检疫防疫标准,中国农产品很难进关,就连美国爆发狂牛症时台湾也马上禁止进口,欧美其他国家的农产品也是经过很久的谈判和磋商才获准进关。

李维诚认为,逐步开放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是未来的趋势,但一定要在 WTO架构下进行谈判和磋商,不符合国际标准的就不得开放,不过国际间交流也不可能零风险,但至少要控制在可接受的风险范围内,正规进口者有防疫检疫和卫生单位把关,走私部分就要靠海关和海巡署查缉,但最重要的是,民众或养殖业者不要贪小便宜买不明货品或携带违禁品,便能减少许多感染、扩散的途径。

中兴大学兽医学院院长谢快乐表示,其实防疫检疫官员比大家还紧张,更有危机感,毕竟未来两岸更趋开放之后,出状况的机会大增。过去检警、海巡等单位勤于查缉枪炮刀械弹药,因为绩分较高,但后来政府决定提高查缉走私农产品的绩分后,查缉效果非常好,近年常听到查获保育动物、农产品的消息,有效防堵疫病冲击台湾农业。

农委会动植物防疫检疫局副局长叶莹表示,现在既有处理人、货防检疫的步骤不会变,因应未来两岸交流频繁,防检局仍秉持WTO、OIE架构法规处理农产品进出口问题,做好产地认证、双边咨商等,在既有架构下逐步扩大人力、物力,并强化相关部会的横向联系。

她认为,提高查缉走私农产品或保育动物的绩分确实奏效,此外,防检局每年两次正式和司法检调单位召开联系会报,不但司法机关告知防检局该如何处置平日查缉业务,防检局也教导司法机构动植物疫病可能对台湾农业带来的严重冲击。

这些相互的教育也落实在实际的判例上,好不容易查缉到的重大案件,法院也都判以重刑,确实发挥遏阻走私的力量;而防检局也周而复始的赴各地海巡单位,告诉海巡人员各种动植物相关知识,以便查缉时毋枉毋纵,一眼便能认出问题货品,加重遏阻走私力道。

在加强防疫检疫人力方面,叶莹说,局内已将部分业务委外,空出来的员额都用来每年增加高考人员;此外,目前分布在各分局的23只检疫犬不够用,现正在多训练3至4只,预计今年下半年上线执行公务,已经在线上的犬只还要定期回来接受在职训练,让犬只重新认识新的动植物和农产品。

在台北建国南路的国际邮包裹处理中心,也有好多只波音达犬 (POINTER) 负责嗅邮包,设法抓出夹在邮包内的违禁动植物或农产品。

叶莹说,今年暑假,防检局将扩大举办研讨会,让更多民众、农民参与防疫检疫的工作,让大家知道违禁的动植物会严重冲击台湾优质的农业,民众也千万不要携带水果、肉品等回国;去年就曾经在一位从南非回台的旅客行李内查获水果,水果上甚至还有台湾从未见过的果蝇,若这种果蝇适应台湾环境后,不知道会造成多少伤害,着实让检疫人员捏一把冷汗。

对于中国防疫检疫的资讯不透明,叶莹不讳言的指出,这会是一项障碍,但防检局的资讯管道并非只有OIE的官方讯息,台湾的农业、防疫检疫学者与外国学术交流时都会交换不少资讯,而平日和防检疫要求极严的美国、澳洲、纽西兰等国都有联系,可获得不少额外的讯息,有助于台湾掌握各国的防疫检疫资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