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老百姓如何看对医生 治好病

人气 2
标签:

【大纪元3月4日讯】(大纪元记者黄宗茂台北报导)“生病一定要看名医吗?”这是所有病人的共同心声,也是台湾目前的医疗实况。资深媒体人、现任城邦出版集团首席执行长何飞鹏自从30年前听过身边亲人因名医疏失而丧命的那刻起,就决心要出版一本书教民众如何找医师看病。“但要找谁写?谁够资格写?谁又不怕得罪医界?”一次的机缘让他认识台大医学博士、美国宾州大学医学院临床副教授张之申,双方理念一致,决定企画出版《一定要看名医吗?》,让小老百姓学会如何看对医师、治好病。

30年前,何飞鹏听说老婆的干姊夫开刀时因为名医轻忽验血报告,而进行全身麻醉,最后不幸过世。那是他第一次听到的名医故事,也是发生在身边亲朋好友身上,第一个名医误人的悲剧。他常在想:“如果找名医看病这么危险,那该找谁看病呢?”

后来,何飞鹏又有几次与名医打交道的经验,一次是老丈人轻微中风跌倒受伤,知名医院副院长兼脑神经外科主治医师强烈坚持一定要开大刀,家属迫于名医的光环而决定开刀,开 了第二次之后,他的岳父就再也没有醒过来。他说,“这一次我不确定名医是否有错,但是名医快速的诊断,强烈的坚持,剥夺了我们其他选择的可能性。”

另外一次,则是弟弟长骨刺压迫神经,看遍中医、西医及各大医院,各个医师的说法不一,所以最后还是把希望寄托在名医身上。名医看过一次后就决定要开刀,最后在家属抬出姊姊(是未执业的医生)的名号后,名医才耐住性子与家属讨论病情,并决定再检查一次。检查过后,名医说他搞错人了,所以不用开刀了。

过去的名医经验让何飞鹏体认到,身为出版人有该做的事。“如果我们能出版一本书,教读者怎么看名医、如何跟名医打交道的书!一定可以避免许多悲剧的发生,也能让名医成为帮病人医病与医心的良医。”

何飞鹏的期待等了30年,总算在前年有了眉目!经由旗下出版社原水文化总编辑林小铃引荐认识了张之申医师──一位具有台美两地30多 年医疗经验(张之申医师的简历请见附注)、还有着侠客般正义感的资深医师。

张之申将行医30多年的经验写出《一定要看名医吗?》一书,书中举了非常多医疗疏失及名医恶形恶状的例子,揭露当前病人不正确的就医行为与观念,以及一些所谓“名医”的不当,为当前恶劣医疗环境痛下针砭,以供病人及医师学习及检讨。

书中以案例方式说明民众最常见的名医迷思,并告诉民众如何辨别名医背后的真相。书中并提列25个问题为民众看病前必知关键问题(p.191),并检讨医疗疏失发生的原因及教导民众如何避免医疗疏失。张医师更大方公开如何做个聪明的病人的方法,并告诉读者如何选择好医师、良医的条件与特质是什么,以及良好医病沟通该怎么做。本书有许多实用的指导,可以说是民众的就医求生手册。

在出版者与资深良医共同合作之下,这一本《一定要看名医吗?》终于在今年2月中旬问世。何飞鹏指出,出版这一本书的目的不在于否定名医、反对名医。名医不一定就是错的,因为医生之中一定有人比较有名,但是“一昧追逐名医,肯定是错误的行为。”

他认为,看名医是有前提的,如果你在医疗知识的掌握度不高,就只能听从名医的单方意见。尤其台湾的医病关系长期处于医疗资讯不对等的状态,这本书就是希望能逐渐打破这种不对称的关系,让医疗更透明化,医病之间的沟通更和谐。@*(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纽约建市民就医电子记录
以牙还眼! 子捐齿助父重见光明
台陆委会:医生赴中执业应WTO机制协商
肩颈酸转脖子 男子脊椎中风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