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世界能源紧张的因素有哪些?

人气 2
标签:

【大纪元4月2日讯】(美国之音记者:袁野2008年4月1日华盛顿报导)国际原油价格居高不下。除了供求关系之外,还有哪些因素导致能源紧张?经济大国在缓解能源危机方面可以承担哪些责任?

*政治和安全因素影响能源价格*

纽约石油期货市场上一百多美元一桶的原油使2000年不到30美元的油价成为遥远的记忆。能源价格持续上涨的背后,不断增长的国际需求当然是一个重要原因。但除此之外,斯坦福大学能源与可持续发展项目主任大卫.维克特认为,政治和安全因素对能源价格的左右越来越大。

他说:“比如西非地区,这里局势动荡、税法变化无常、财产权得不到保护。委内瑞拉也有类似的问题。石油公司当然不愿意到这些地方投资。”

维克特认为,从上个世纪7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到目前全球面临的能源供应紧张,历史上任何一次能源危机的起因无不和政治危机有关。

*政治环境与能源供应之间关系复杂*

不过,在乔治.华盛顿大学艾略特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里昂.弗尔斯看来,政治环境和能源供应之间的因果关系并非如此简单。

弗尔斯说:“其中的关系是复杂、循环的。良政的缺乏加速了能源短缺。而能源危机衍生的一系列问题又进一步导致政治治理的恶化。”

弗尔斯认为,美国、欧盟等主要经济体经济疲软和全球经济前景的困顿也使国际能源市场对能源危机的心理预期十分脆弱。在这种心理预期下,任何突发事件、热点问题都会被成倍放大,导致能源价格剧烈动荡。

分析人士指出,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改善目前国际能源形势涉及到环境、技术、法律、地区安全等多方面合作,同时也需要主要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之间的合作。

中国近年来在非洲、中亚、拉美等地区频频出手,寻求能源来源。作为能源需求大国,中国在全球能源再分配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引起颇多争议。

*中国能源政策出现积极变化*

斯坦福大学能源与可持续发展项目主任大卫.维克特说,把能源外交简单地理解成获取自身充足能源供应的看法缺乏战略眼光,新兴经济强国应该意识到,其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也是世界经济稳定增长的必要环节,因此,中国有必要在获取海外能源的同时履行国际义务,同时促进与所有利益相关国家的互信。

维克特认为,中国的能源政策正在出现一些积极的转变。他说:“我们看到中国政府和大型国有能源企业的操作方式正在渐渐摆脱传统的重商主义,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融入国际商品市场的操作。”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大气环境质量的急剧下降,能源消耗的环境后果成为国际对话的主题。据国际能源署统计,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75%是由于燃烧石油、煤炭等矿物燃料而产生。面对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不断上升,1997年国际社会制定了旨在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京都议定书》。不过,截至2005年底,全球二氧化碳数量反而比1997年前高出16%。而《京都议定书》也将在4年后到期。

*美国的减排政策作用显着*

乔治.华盛顿大学艾略特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弗尔斯认为,美国制定更为激进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政策,不仅会产生巨大的环保收益,同时也会对全球能源市场起到稳定作用。

弗尔斯说:“这种政策将向世界上所有的投机市场发出信号,表明美国准备改变对待自然资源的态度,告诉这些投机者不要再把赌注押在美国对进口能源的持续依赖上。”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推替代性能源  氢燃料巴士上路
台塑汽油涨2.8元 台中油亏损将扩大
淘汰白炽灯泡 年省八亿度电
潮汐波浪发电 英国海洋能源新时代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