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 属于林良的关键字

文、图/叶益青
font print 人气: 41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4月23日讯】对林良而言,这是一个文学的,也是家所在的城南。静谧的,缓慢的,充满人文味的、舒服的。

以本名林良为小朋友说故事,而以笔名子敏写散文。在儿童文学与散文间轻快游走的林良,问及何以取了这个名字?他说,都是因为单名而起。熟朋友连名带姓喊着“林良”不成问题,但是对较不熟悉的朋友,一个字“良”显得过于亲昵尴尬,全名“林良”一喊,似乎又少了客气,倒显得为难。林良的笔名“子敏”顺当地避掉这些问题,同时借着有敏捷聪明与勤敏双重意义的“敏”字,来勉励自己,即使聪明者也得要努力。

为孩子说故事 避免用成语

林良,一九二四年出生于福建同安。终战之后,政府招考国语推行员到台湾。顺利考进国语推行委员会的林良乘着船,在高雄登陆结束飘荡旅程后,搭乘火车一路直达台北,自此落脚于这个城市。除了曾短短在徐州路台大法商学院处受训一个月外,长达五十余年,工作、生活都在台北市南区的这个区域内。驻足在重庆南路三段,从平房改建成四楼住宅,可以说没搬过家,只是房子的高度拉高了、地方暂时变宽敞。林良说,这些年来一家子的累积早已经让房子满了,人是和书住在一起的。

说起当年事,林良认为台北是经济文化的重心,各种讯息、图书都聚集在此,因此选志愿时,他就留在台北,先是在国语推行委员会,后来国语日报创刊,就到那边工作。林良俏皮的说,中间虽然也曾有些“诱惑”出现,但始终留在这个他认为干预不多,且能自动自发的工作环境。在这儿工作,林良最初负责的是语文乙刊,乙刊是讨论台湾话和国语的对照。之后,林良到了儿童版,这也是影响他最深的一个地方。长期投入为孩子们说故事,林良说自己的散文也受到儿童文学的影响,特别是“避免用成语”的创作态度。

漫步在城南 文艺气息浓

在国语日报上班期间,林良每天从重庆南路三段的家里出发,慢慢走着大约十分钟的路程,到达福州街、罗斯福路口的国语日报大楼,展开他的上班生涯,直到二○○五年退休为止。他陪着台北城南这片绿荫浓厚的区域,一路走过。生活在城南,漫步在城南,城南氛围包裹着林良的家居与工作。

说起城南,林良说,日治时期的这片区域,主要是日本公务员的居住处,战后改由国府的公教人员与眷属进住。当时不少公务人员也喜欢文艺,着手创作发表在报章上,区域内文化气息浓厚。林良犹记得,宁波西街早年有着星光出版社、林佛儿开的林白出版社,曾负责经销的世界文物供应社、林海音先生的纯文学出版社等等,再延伸到不远处的大理街一带则有很多印刷厂。加上住在区内的作家也不少,光是国语日报的同事,林良信手拈来就是好几位。此外,雕塑大家杨英风任职于农复会《丰年》半月刊杂志时期,也长年在此地出没。大家住得近,作家、画家邀起稿来十分方便,转个几圈就到了,反正都是邻居。

然而,是不是作家该纪录着自己居住地的变化?林良认为反倒未必。虽然文学作品受到居住地的影响,是必然的。却有些时候,居住时少以该地为书写对象,离乡后,乡愁包裹、才回想家乡的人事物。林良说,像是在联合国工作的作家刘大任,现居于美国,却常写小时候住的日本房子,属于自我的台北记忆。但为何当下不写呢?林良说,或许是因为太过熟悉,反而没有办法多说点什么,除非特意地把熟悉的感觉抽离,才能冷静的写下来。

静谧的、缓慢的、舒服的

林良曾在四健会出版一本以“我走过的台北街道”为主题的书籍里,写下他的城市观感。他常沿着一条街走,让回忆出现。站在邮政博物馆前的重庆南路与南海路路口,林良说,以前这里是许多店铺,主要是小吃摊和小型的咖啡馆,要从重庆南路二段到三段,必须绕过泉州街才能通过,后来路打通了,路才变宽广。现在虽然有些公司开了、店也多了、老房子少了,饮食店、咖啡馆林立,然而城南的氛围依然不同于台北的其他区域,不那么快速。

对林良而言,这是一个文学的,也是家所在的城南。静谧的,缓慢的,充满人文味的、舒服的,说起城南,林良简要地落下几个,五十年来在此生活,属于林良的感觉关键字。──转自《Taiwan News财经文化周刊》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