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洪远 亲谱茶山之歌

张云清
font print 人气: 4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4月26日讯】第一次上北山时,羊肠山径盘旋着山腰宛延而上,我们看到了隐约在山岚间的茶园小径,我不禁恍然,这不就是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避秦化外之民吗?…

1991年,倪洪远的独生子哲哲即将要进小学读书,倪家夫妇不想让单纯的儿子太早陷于升学压力之中。机缘凑巧下,倪洪远便和太太娘家的兄姊一起合资在北山买下了数甲茶园,决定带着儿子远离尘嚣,隐遁山林改行当茶农。

倪太太回忆说,当时还在大学任教的二嫂一来到北山,在还是“荒烟蔓草”的土地上一站,深深吸了一口气后便说:“好!”就这样二嫂也带着刚要上国中的儿子一起“解甲归田”,从此就展开了北山缘茶的传奇序幕。

都市菜鸟来种茶 山中茶农看笑话

“当时以为种茶很简单,只大略打听一下,收入可以维持一般的生活,就上山来了。”倪洪远说:“上山后才知道不是那么回事,但是已经不能回头了,只好硬着头皮走下去。”万事起头难,刚开始什么都不懂,连最基本的配备:斗笠、工作服、雨鞋都没有,穿着西装裤、皮鞋,手拿小镰刀就到茶园由除草开始做起,还是一根根的拔呢!

“当时山上的邻居都等着看笑话。”倪洪远说:“他们认为这几个都市来的土包子在这里待不到三个月就会落荒而逃!”不过,凭着一股傻劲,一转眼十年就过去了,反倒是当时等着看笑话的人早就弃茶不知去向了呢!

万事起头最艰困 同心协力辛苦做

刚买来的茶园,遍布着人一般高的芒草,根本看不到茶树。所以第一年的工作就是“找茶”。每天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不畏风吹雨打之苦;甚至寒流来袭,在低于摄氏四度的冷风里也不休息。就这样茶树一棵一棵的被找了出来,从此也才真正拥有了一片茶园。

由于对种茶完全外行,只能从观摩别人、依样画葫芦开始。然而,亲族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全心合作下,不但学会了种茶、制茶,还摸索出自己独特的风味。目前真正经营北山茶的就只有倪洪远夫妇和二姊夫。

用心揣摩茶个性 诚恳踏实虚心学

倪洪远说:“做茶万底深坑!”意思是做茶没有一定的公式,只有大原则,必须视季节、气候、温湿度的变化做不同的处理。在做茶过程中,要随时用心去看、去闻、去摸、去感觉,才能将茶做好。因为“茶是有人性的”。

简言之,制茶者的心态是这一行成败的关键和秘诀。

早期刚入门,请师傅来做,自己在一旁观摩、学习,看别人怎么做就跟着做,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但是茶叶的本质好,虽然只是依样画葫芦,却也能维持一定水准。“就好像一条鱼,只要够新鲜,怎么煮都不难吃。”倪太太如是比喻。但是要怎样才能做出更好的茶呢?于是倪洪远“不耻下问”,经常请教有经验的同行,加上自己用心揣摩,终于渐渐摸索出自己的心得。

熟果青芽双风味 天公最是疼憨人

现在倪洪远甚至可将一季茶做成两种风味:“熟果香”红茶(发酵时间长)和“青芽香”绿茶(发酵时间短)。虽然工作加倍,休息时间更少,但是他们认为这只是尽本分。倪家夫妇真诚的表示:“因为我们必须对得起所赚的每一分钱。”

倪家夫妇除了天性踏实、诚恳外,还有着一般人少有的耐心和毅力,就这样一步一脚印,在摸索中汲取经验,如今他们细心做出来的茶,已成为许多品茶者的最爱。

看到倪洪远小心翼翼呵护着成品茶,生怕一个碰撞就会伤及茶叶的模样,真像疼孩子一样的宝贝。而北山茶入口后的“齿颊生香,回甘无穷”,不也代表了茶叶对主人兢兢业业之心的回馈吗?
不偷懒、不花招,实实在在的经营,就是北山茶成功的秘诀。“天公总是疼憨人”,北山茶的渐趋佳境,其实也是必然的结果。

天摇地动心不动 按时采收够神奇

“山中无甲子”,平淡恬静恰是倪家夫妇生活的写照。不过,他们在1999年还是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事件,那就是921大地震。当时的震央:南投县国姓乡九份二山,整个走山下滑,灾情惨重。然而从满目创痍的灾区现场抬头往上看,最顶端的一小片山头,苍绿依旧,这就是倪洪远经营多年的北山茶园。

他们的茶区离露出萎黄山壁的走山处,不到三百公尺。更神奇的是,当时虽然天摇地动,可是他们的小木屋却毫发无伤,家里只摔破一个玻璃杯,和掉了一地的小东西。虽然没电,也和山下音讯隔绝,但他们第三天起就恢复一切正常作息。而其他的茶区可就灾情惨重。地震过后两周,那季秋茶他们照样按时采收。当一群从山下雇请的采茶工上山时,还引起侧目与轰动。

晴耕雨读无所求 但记家园天外天

问及这段经历。倪洪远夫妇都表示这是修炼“法轮大法”也就是“法轮功”所给予他们的无穷信心和冥冥之中的神助。我心中想到一句更简单的说法,那就是:“积善之家庆有余”。当然,经济不景气加上地震的双重打击,山上已不复往日繁荣景象。就在邻居纷纷离去之际,倪洪远的心丝毫不为所动,因为他们青翠的茶园,才开始欣欣向荣呢!

北山茶园有着出尘脱俗的雅丽。日日晨曦、云海相伴,赏鸟、观星、野菜、甘泉,配上一壶上好的北山茶,实乃人生一大乐事。友人来访后,作诗云:

“云霞掩映山中居,清茶绿水涤尘烟;
晴耕雨读无所求,但记家园天外天。”倪太太说,这正是他们目前心境的最佳写照。

与世无争 憨人憨福

所有见过倪洪远的人一定会马上就感觉到他的憨厚、踏实。交谈过后还会添上幽默、亲切的温暖印象。倪妈妈说他从小就很善良,喜欢帮助别人,不争不求,有点傻气。他自己则认为傻人有傻福。“我太太的大姊就是因为看我傻傻的,才很放心的把妹妹介绍给我。”

他经常开玩笑的对人说:“我是个简单的人,每天只要有工作做,吃得饱、睡得着就很满足了。”倪洪远觉得最幸福的事就是娶到一个会理家的老婆,还为他生了一个乖巧的儿子。他说:“结婚前我的薪水袋未拆封就交给妈妈;结婚后同样的未拆封就交给太太。因为我对金钱没有什么概念。”

他很庆幸太太是个明事理、肯吃苦的人,从结婚前没有半点积蓄到现在拥有自己的一片天,都不需要他操心。倪太太秀丽的脸上的确闪耀出异于常人的坚毅。倪洪远说:“近年来当邻居都转作时,我也有点动摇。可是太太就是坚持专心做茶,不愿随波逐流。因为她认为那样风险更大。”

有了贤内助,倪洪远毫无后顾之忧,每天快乐的在茶园工作;闲暇时还去邻居那儿打工,赚点外快。由于他不挑工作、不与人计较,又能谈天说地,带给大家欢乐,在山上可抢手呢。有了“与世无争”的纯净之心,这个“傻人”当然就有用不尽的“傻福”!

今之隐者 自然风范

北山的茶区里,倪洪远这家人显得十分另类。除了坚持高成本的管理方式外,也坚持不再开垦,始终保持原有占总面积三分之一的茶园面积,并在其余三分之二的土地上广植约二千棵的树苗,包括乌石心、肖楠、樟、槭、枫树等。如今绿树成荫、小有成果。这和一般人想方设法剥削每一寸可用之地的做法背道而驰。也许很多人会说他们傻,可是保持山林的原始自然,不过度开发破坏生态环境,对倪家夫妇来说,是他们身体力行的一项坚持。

在山上,免不了种些蔬菜水果,却总是还没收成就被虫儿、鸟儿或松鼠吃光。这里的自然生态极为丰富,有二、三十种鸟类、各种昆虫、松鼠、野兔、果子狸等。春夏之交、还有满坑满谷,多得像霓虹灯的萤火虫!亲朋好友都视此地为比渡假胜地还棒的人间天堂!

为了招待客人,他们特别把原地主留下来的一栋客家建筑老房子重新整顿,让客人落脚。倪洪远说:“我们不收费,但是有住宿条款:一是不能破坏环境,垃圾带下山;二是饮食自备;三是不可赌博。这样才能保持环境的纯净。”因为平时工作忙,不像上班族有假日,尤其采茶期间根本无暇招呼客人。不过,只要有空,倪洪远一定泡上一壶好茶陪客人闲话家常。如果没空,客人自便,山中美景自览自享,任凭流连优游,照样主客尽欢。

这里也是台湾少数邮差不到的地方。倪家没有订报纸,地震后也没电视可看,真是“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倪洪远说:“现代人生活太复杂了,使得身心都不自在。其实日子过得越简单越快乐。”

在山中小待一日,除了耳听鸟语、鼻闻花香、眼观青绿、面沁凉风外,还领略到了今之隐者的自然风范。这是访茶山、品香茗的另一无上乐趣。


为了解决采茶排班的问题,除了更加用心照顾茶树外,枯水期还每天浇水,希望茶菁比别人早熟,采茶期提前就不会和人撞期了。

继续用心 更上层楼

“很多事情是因为不了解才敢做。”回首来时路,倪洪远感慨的说:“如果当初知道做茶的学问那么大、那么艰辛,大概不敢上山了。”

虽然茶树生长两三年就可以采收了,但是问题接踵而来。由于茶树小,产量有限,排采茶班时总是被排在后面;加上有时遇雨顺延,很难按原订日期采茶。往往轮到倪洪远采茶时,茶菁都已经老了,只好眼睁睁的看着一季的辛苦付诸流水。

一开始也没盖自己的茶厂,只能向邻居借,还得等他们的空档。所以曾经一季茶采了三天就连换三个茶厂,苦不堪言。那种辛勤工作却不一定有报酬的不安定感,倪洪远提起来还心有余悸。后来茶树渐渐长大,产量也多了。为了解决采茶排班的问题,除了更加用心照顾茶树外,枯水期还每天浇水,希望茶菁比别人早熟,采茶期提前就不会和人撞期了。

两年后贷款盖了自己的茶厂,烦恼终于去了大半,接下来学会做茶就成了当务之急。开始自己不会做,必须请师傅来做,但是好师傅不好找,甚至一天换一个,让人伤透脑筋。于是硬着头皮边做边学。

制茶是一门大学问,也是非常辛苦而耗费人力的工作。从采收茶菁回来,经过室外萎凋、室内萎凋,到晚上静置发酵、半夜杀菁,第二天揉制成毛茶,整个作业程序需要两天一夜。且因为每个步骤环环相扣,必须小心翼翼,一不注意就会影响茶叶品质。而做完一季茶少则四、五天,多则七、八天,期间根本无法有完整的睡眠时间,真可说是体力与精神的双重挑战。

起初的手忙脚乱是免不了的,但“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经验多了自然就能够得心应手。现在,除了采茶需要雇工外,其余都是自己一手包办,是附近茶区绝无仅有的一家。

就这样一路小心谨慎走来,虽有波折,总算渐入佳境。倪洪远谦虚的表示,做茶还有好多东西可学,他们也还在继续用心摸索,期待在制茶领域中站稳脚跟,更上层楼。

呵护水土 良心事业

和任何农作物的栽培一样,茶园的“施肥、除草”是一等大事。倪洪远加入“茶叶产销班”后,由讲习中得知过度使用除草剂和化学肥料,不但破坏土壤,也会影响茶树生长,降低茶叶品质。于是他们反其道而行,不像一般茶农使用化学肥料、喷洒化学除草剂,而采用除草机除草,并大量施用有机肥料。

他们早期一年就要用掉40吨的黄豆粉作为滋养茶树的养分;现在则用台糖的蔗渣堆肥或是印尼进口的泥炭土等有机肥料。这样虽然比较累,成本也大幅增加,但是倪洪远夫妇认为这是他们用心呵护茶园,维护茶叶品质,保障客户权益的第一步。

“我觉得这是一个良心事业,茶做得好不好喝,见仁见智。但是我们必须让客户喝得安心。”倪洪远常鼓励客户来他们的茶园参观,只要抓一把又松又黑的泥土,个中好坏,立见真章。事实上许多人就是因为这样而成为他们的长期客户,而且,有了信誉后,像目前虽然经济不景气,茶叶销售大不如前,靠着口耳相传,他们依然有稳定的客源和收入。

体贴客户 双方互惠

茶叶做好后,销售管道有二:一是直接卖毛茶给茶商;二是经过烘焙,小包零售。早期景气好,茶还没做好,茶商早就捧着现金在一旁等着。近年景气不佳,茶商根本不上山,必须亲自送上门让其挑三拣四还不一定成交。因此没有零售客户的茶农就很难维持,纷纷改种其他作物。

在这样大环境不好的情形下,倪洪远还是坚持专心种茶,不转作。因为他们早期就比较重视小包装零售。“茶商通常会把价钱压得很低,而市面零售价又太高,中间的剥削实在可惜。所以我们定一个比较合理的价钱给客户,这样可以使双方互惠。”

除此之外,倪家的北山茶一开始就用真空包装,一般茶商直到这几年才普遍这样做。为了让产品表现出质感,他们也请专人设计茶罐和纸袋,衬托出茶叶的清新脱俗。每当新一季茶出产后,倪洪远会打样寄给老客户,并请内行的客人提供意见作为下次制茶的参考,和客户保持一个良性的互动。◇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