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鸿达--重燃柴烧窑的薪传火焰

font print 人气: 41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7月15日讯】“玩陶的人都很‘土里土气’!”坐在客陶窑亭台上的苗栗县陶艺协会理事长谢鸿达,微笑轻声地说,苗栗发展陶窑超过百年历史,拥有不少处窑炉,但是客家人不太懂得包装产业文化,因此名气始终比不过台北的莺歌。谢鸿达才刚刚完成一场大手术,大病初愈后的消瘦身影让他显得有些仙风道骨。

泥土长相平凡却充满魔力,随着压、捏、挖、补、揉、塑的动作,可以任意成形,经火燃烧后,由柔软变刚硬,这其中的变化,让谢鸿达迷恋不已。

“我是在十多年前迷上紫砂壶,而开始玩陶,”他语气缓缓地说,苗栗的陶艺产业一直处在“代工”的定位,没有建立自己的知名度,而让莺歌抢走了“台湾陶瓷之都”的响亮名号。随着台湾陶瓷加工产业萧条,苗栗的陶窑文化更加没落,“连传统的柴烧窑都没了!陶艺家哪有机会去烧出自己满意的作品呢?”
柴烧窑的的落灰结晶、火痕、窑变,能为陶艺作品披上天然的色泽、纹路,铺展出更加深沉内敛的美学厚度。然而,苗栗县境这种需要大量柴薪燃烧的传统窑,寥寥可数。因此,为了能让苗栗县的陶艺家能有柴烧窑烧制作品,他向行政院客家委员会争取“94年创新育成计划”专案经费,选在公馆陶窑文化的发源地——大坑村,建造了“客陶窑文化园区”,希望透过重建柴烧窑,结合文化、艺术、教育、社造、休憩、旅游等多功能,让客陶窑成为地方传统陶业发展中心,振兴苗栗的陶窑产业文化。

苗栗县陶艺协会为了建造这座传统陶窑,找来了老窑师们一起讨论,决定采用传统古法建造出如阶梯般层层高升的柴烧“登窑”,并画出有史以来的第一张登窑建筑工程图去参照施工,在2005年8月完工启用。
有了这座大型柴烧登窑,苗栗的陶艺家终于可以定期将自己的作品送窑烧制,展现传统柴薪陶艺之美。

“接下来,我们必须规划更有趣活泼的活动,让更多人认识传统柴烧窑与柴烧陶艺之美,延续陶窑文化的价值,振兴苗栗的陶艺产业,”谢鸿达站在客陶窑文化园区内,露出坚定的眼神,望着一旁还未利用的槟榔园,脑中浮现接下来的规划构想。筑梦的他,是个开路先锋,苗栗陶窑新未来也在他与苗栗县陶艺协会的努力下,已然成形!──转自《OTOP地方特色网》http://www.otop.tw(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