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看神怎样救庇好人:王乙敬神得神护

陆文
font print 人气: 1
【字号】    
   标签: tags:

三尺头上有神灵。神是以慈悲为怀的。神又是全知全能的。那么,一个好人,一个敬信神明的人,突然遇到了灾难,神会不会救庇好人呢?当然会。但是有人不信的问道:“我为什么没见到过神救好人呢?”其实,你不一定没见到、没遇到;只是你没悟到而已。换句话讲:你有可能听到、见到或遇到过神灵救庇好人,只是你不知道是神之所为,因为你还没有那种悟性。

下面,笔者将用几篇文章,运用历史事实,来探讨神是怎样救庇好人的。

唐代有个王乙,自小坚持念佛经。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他带着两个仆人,与两位朋友结伴同行,准备去北河。到了渡口,有个船夫主动招呼他们坐船,不太计较船费多少,船夫说:他自己正要去北河, 所以不在乎钱的多少。开始时,王乙不想坐这个人的船,对朋友说:“这人故意减价,是在引诱我们,难道不是包藏着祸心吗?”

船夫又走过来说:“要船费不过是为了买些酒肉,随各位愿意给多少都行,只要别耽误了各位的旅行,钱不重要。”

同伴们相信了这个船夫的话,于是登舟起程了。船家买了酒肉,大家共餐。那人频频举杯向王乙劝酒。王乙好几次听到空中有个声音,告诉他:“不要喝酒”。他心里越来越感到骇怕,心中的疑虑不断加剧。酒虽入口,并不下咽,扭转头慢慢地吐出,因而只有他没有喝醉。

到了夜晚,船里点起灯烛,他的同伴早已鼾声大作。王乙想.可能会有意外发生,便不敢合眼,默坐念经。忽见船夫手持大斧,刃口有五六寸,从船仓中走进来,挥斧砍掉自己带来的两个仆人的头,接着又杀死了那两位同伴。王乙伏在地上,十分害怕,眼看就要被砍杀。正在危难之际,船里的烛光忽然灭了。王乙感觉到自己被砍了三斧,但还有知觉,知道自己还没死。他见到:背后有扇门,很久不用,已被钉固,这时觉得有两个人从门外进来,扶着他一起跳进水中,游了一会儿,又有人把他拖上了岸。王乙这时,巳经是血流遍体,但却不太痛。

王乙在岸上环顾周围,刚才扶着他一起跳水的两个人,还有在岸上拖他上岸的人,都无影无踪了。他只好独自一人往前走。走了十多里路, 来到一处草屋前,他高声呼喊,说:“我被贼劫了!”后来到县衙报了案,衙役领王乙到遭劫的地方,只见岸高几十丈!

此时此刻,王乙方知自己因为长期敬信神明,是念神咒的力量帮助了他。过了五六天,汴州府衙抓到了贼人,经过审问,贼人说:“那天夜晚,烛光忽然灭掉,便不知王乙到哪里去了。”王乙当时只受了一点轻伤,没有伤及骨头,很快就平复了。王乙对官府讲:“这是念佛经的作用。是神仙救了我!”

笔者认为:这位王乙,由于长期敬信神明,人品正,心性高,悟性自然也好。如果他悟性差,他会把:船里的灯忽然灭掉,说成是“风吹灭的”;把两个人救他、一个人在岸上拉他,说成是“前后遇到了三个好人帮助”等等,根本不去相信确有神明救庇的事。大家想想,类似这种情景,生活中大有人在。

神就是神,他用常人社会中的方式救庇好人,他并不展现神威神态。他往往施于无形。大道本来就是无形的。王乙坚信神明,所以能不断地持经念咒,修心养性;唯其如此,悟性就高。又因为悟性高,坚信善恶有报,所以就更加虔诚的敬信神明:这样便形成了良性循环。而那些“无神论者”恰巧相反,一旦进入恶性循环,道德日趋沦丧,行恶无忌!

(出自《广异记》)

转载 正见文章:http://big5.zhengjian.org/articles/2008/8/24/54513.html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昙无忏是中天竺国人,六岁丧父,随母亲以织毯为生,后来母亲见到僧人达摩耶舍,看他得的供养物品很多,便让儿子做了他的弟子。十岁时,昙无忏便显出超凡的聪敏,每天读经一万余言,二十岁时,昙无忏已能背诵佛经二百余万言。
  • 释昙荣,俗姓张,定州(今河北定州)人,十九岁时成为书生,却对佛法修炼很感兴趣。不久投入灵裕法师门下。
  • 有一次,释迦牟尼佛住在瞻波城恒伽池边,正好当地僧团里有一位比丘(比丘也就是佛教中的男性出家人,僧人之意),他犯了过错,违背了佛教戒律,被其他比丘发觉了,于是大家都起来指责他。
  • 一天傍晚,天色已暗,天空飘着细雨,又有间歇的闪电,释迦牟尼佛依然在室外的空地上以当时佛教中一种名为“经行”的方式修炼着。
  • 一天早上,阿难打算入城乞食。由于时间尚早,阿难就顺道去探访一位婆罗门。见面寒暄后,那个婆罗门就问:你们当中,有没有哪一位僧人的能力,与释迦牟尼佛一样?
  • 在释迦牟尼佛晚年时,已经有为数不少的僧众,跟随他修炼。有一次,大约有二千五百僧众跟随着释迦牟尼佛,住在古印度摩揭陀国首府王舍城中名医耆婆的庵婆罗园里。
  • 释迦牟尼佛晚年时,摩揭陀国的国王,名字叫作阿阇世。这时的摩揭陀国正与北方邻族的跋耆人交恶,阿阇世王常常对他的幕僚表示,跋耆国仗其人口众多,国势日强,对我越来越不顺从,威胁愈来愈大,我应当找个机会,把他们彻底消灭掉。
  • 《杂譬喻经》一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释迦牟尼佛在世时,有一位国王叫阿阇世王,他同时还是一位信佛的人。有一天,来了一个以杀生为业的屠夫,要见阿阇世国王,他请国王答应他一个要求,阿阇世王问他有何愿望?
  • 《印光大师文钞全集》中,有一篇文章,叙述了一件唐朝玄奘法师记录下来的事:
    唐朝时,西域天竺国有一位戒贤法师,他德高望重,名震四方。
  • 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有位邬道士,自小出家,就有幽然隐逸的志向,跟随他的师父住在江苏茅山的清真观。师父归天后,他在南宋绍兴末年搬到光州(今河南光山、固始一带)的延真道官,供奉上真香火,他虔诚敬畏,《道德经》五千言背诵如流。凡是外面的吉凶祸福,人们在托到梦中求解的,没有一个不应验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