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称农民 五年为工具书纠错2500处

人气 4
标签:

【大纪元8月25日讯】四川省郫县老人杜长明今年65岁,虽然只有高中学历,但5年来他利用业余时间为20余家出版社的31本汉语工具书“纠错”2500余处,被人戏称为“民间字辞典校对专家”。

成都商报消息,杜长明自称是农民。他家随处可见各种版本的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词典、辞海,甚至康熙字典。用他老伴儿的话讲“他有一个臭毛病就是喜欢挑词典里的毛病”。

2003年,杜长明无意中发现一本古汉语辞典里出现了错别字,从此开始了“纠错生涯”。5年来他陆续购买了20余家不同出版单位的31本汉语工具书(均是2003年后的版本),进行抽查纠错。每一本工具书上,都有着夹页,详尽地记录着错误的出处和查实后的考证。

65岁的杜长明眼神不好。他常戴老花镜,手持放大镜和尺子,仔细地看辞典里的每个小字。他把阳台改作了书房,旧木桌已经被磨得蹭亮。这个狭小的空间,占用了他每天的大部分时间。杜长明介绍了挑毛病的三大招数:

一是凭借自有知识面。比如一些诗词,一些错别字,杜长明一看就知道是错的,找这样的错误,相对轻松。

二是比较工具书。他通常几本工具书一起看,看看对同一个字的解释是否有相同。

三是求证权威。杜长明经常在家和图书馆间往返,另外,他也买了大量的书籍,作为辅助资料,常用的就有58本,其中包括288元的《康熙字典》。杜长明家里的经济主要是靠老伴的退休金。他只抽两元钱一包的烟,出手几百元买字典却很慷慨。

结婚30多年的杜长明搞不清楚家里油盐柴米的位置。但是对于字辞典里的错误,他却能精准地报出页码。

5年来,杜长明一直给出版社写信,把自己找到的错误告诉对方。有的出版社回信表示真诚感谢。《辞海》编委会给他回信,讲再版修订时一定考虑他的考证。另外,新疆人民出版社还因此主动停止发行了《新编汉语词典》。 杜长明的愿望是能引起社会重视。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湖南作协主席屡次读错字遭网友痛批
台湾文学馆发表2006台湾文学年鉴
蒋宋结婚照列入上海大辞典
兰潭草药集新书问世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