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东风: 中国大学病象之一

—大学,以人为本还是以楼为本

陶东风

标签:

【大纪元9月5日讯】近日,我在自己的博客上发现了一个网友的帖子,说: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某网站合作实施的一项调查显示,83.9%的人认为,现在不少大学的建设存在“面子工程”和“过度消费”问题。

该网友同时引用了前任复旦大学校长、现任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杨福家教授的话说:“我国高校在经历了合并、调整后,现在又进入了另一个高潮——兴建新校区、兴建大学城……中国高等院校盖大楼的速度是高校发展史上的‘世界第一’。”帖子最后的结论是(中国高校)“水平不够楼房凑”。

非常感谢这位网友提供的信息和提出的问题,我对此同样具有深切的感受。我来增加几个例子。

例子之一,我经常到外地的大学开会或调研,它们给我的最大印象就是大兴土木,疯狂扩张,校园巨大无比(一般在三千亩以上,有些大学的新校区就是三四千亩,加上就校区就更大了),硬件设施可谓一流。我可以和我去过的外国大学进行一个对比。在我去过的美国、澳大利亚一些大学,校园超过三千亩的好像不多(当然,由于美国大学没有围墙,所以有些大学的面积不好准确计算,只能估计),其中麻省理学院占地面积只有168英亩,大约相当于中国的1500亩。如果我们考虑到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人均土地占有面积和中国的差距,你会产生更加强烈的震惊体验。更严重的是:这么巨大的面积实际上完全是没有必要的,占用了本来十分稀缺的良田不说,同时也为学生和教师的教学、研究和生活带来极大不便,比如,从教室到宿舍要长途跋涉,花费很长时间。

例子之二。中国正在扩张的许多大学,除了面积巨大,其他所谓“硬件”设施,比如电化教学程度,其进展速度也让人吃惊。许多大学的教室都配备十分先进的多媒体设施。遗憾的是利用率却不高,好像并不都是出于教学的实际需要。有一次我去北京郊区的一个学校进行函授,因为事先不知道他们教室的多媒体设施,就同时带着ppt和胶片(用于那种比较“原始”的投影机)。到那里后,他们说胶片投影我们早就淘汰了,但我们有先进的多媒体设施,放ppt没有问题。可是上课时却没有人知道怎么用(机器上面厚厚一层灰,显然长期闲置)。叫来专门的管理人员弄了半天还是不行。看见学生在眼巴巴等着,我急了,问:“你们平时难道不用?”回答是:“我们从来不用。”“那为什么要装?”回答:“为了评估的需要”。“评估需要”在中国的语境中实际上也就是“政绩需要”,不管用得着用不着先装了再说。这里显然暴露出“评估”的巨大威力。有意思的是,2002-2003年我到美国的纽约大学布法罗分校上课,也同时带了胶片和ppt。结果他们那里能够放ppt的多媒体教室不多,预约非常困难。但一般教室都有那种比较旧的投影器(overhead projector)。所以只好改用胶片。他们的教授感叹:“你们中国比我们现代化啊。”不知道是讽刺还是真话。

另外一个让我感到对比强烈的事情是:中国大学上至校级机关的每个办公室,下至每个院系的每个办公室,办公室的每个行政人员,备有非常高级的电脑,一律的液晶显示器。相比之下,美国大学不但行政办公室数量(以及行政人员数量)比中国少得多,而且电脑的级别也低很多。我在布法罗大学的时候,看到所有教授办公室的电脑都是比较陈旧的,更不要说液晶显示器了。笔者还知道许多大学大量购买笔记本电脑等设备,但是常常闲置不用,几年以后就被更好更先进的“淘汰”。

这是一个方面的对比。另外方面的对比也同样强烈。比如,中国大学的图书馆不但藏书数量有限,每年用以购买图书的经费非常少(都用来盖大楼了买电脑了),而且服务质量极差效率极低。借一本书要化半天的时间:找书目卡片,填写书号书名,然后交给管理员,等了半天还经常没有。而美国大学的图书馆不但图书数量多,而且服务水平很高,不要说自己可以自由进去取书看书,不要说每个座位都可以接电脑,而且馆际借书十分方便。在布法罗大学的时候,如果我要借的书没有,他们就请我写上该书的信息,一个星期以后这本书已经放在我的信箱里面了。还有一次,我在威斯康星大学麦迪森分校图书馆借一本霍米巴巴的书,他们馆没有。但是管理员热情帮助我查了全球各个大学图书馆,很快告诉我这本书只有英国的一个大学有,问我要不要借。我问多长时间,他们说大约十天到十五天。这使得我非常感慨。

总起来看,中国大学的确是在搞“面子工程”。浪费大量土地和财力不说,还给教师学生的学习、研究、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完全不是以人为本,以学术为本;而是以上级领导为本,以面子为本,以所谓“政绩”为本。好像有了高楼大厦就是“政绩”,就是国内一流或国际一流,真是让人哭笑不得。这样的政绩越大恐怕离高等教育的宗旨越远。问题出在哪里?首先出在我们的上级部门对于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合理,在大量农村学生还在危房中上课的情况下,这么多的大学买花费国家的资金购买这么多的先进设备而又常常闲置着,这不是很讽刺么?其次是评估的非科学化。我们把大学水平的评估看做是大楼和设备的比拼,而不是教学和研究成果质量的比较。

当然,大学不是空中楼阁,大学的面子工程不是孤立的。实际上整个中国大地上到处可以见到诸如此类的面子工程,媒体上也到处有这样的导报。比如有媒体这样描述郑州惠济区的豪华政府办公大楼:“6幢崭新的办公大楼、1个巨大的半球形会议中心气势恢弘;数百亩绿地、园林、假山、喷泉环绕其中;波光粼粼的湖面上,几只鸭子在悠闲地游弋……这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区域,就是河南郑州市惠济区办公新址。5月底,当网友将这个外观豪华的政府办公新址的照片在网上曝光后,其山水景观式的建筑格局和530亩的占地规模,引来人们越来越多的质疑声。”(《郑州惠济区占地530亩建豪华政府楼 称“50年不过时”》,2006年06月21日人民网)据说这个办公区花费数亿元,占地比美国白宫还多400亩。相比之下,国外的政府办公楼的设施却简陋得多。比如某旅加学者在2006年08月07日《新京报》发表文章《怎样的政府办公楼最有脸面?》写到:“我所侨居的大温哥华地区列治文市是个几十万人口的中等城市,其市政府办公楼就坐落在市中心的要道三号路边,是座外表平平无奇的普通楼房,虽不能说简陋,但在市里绝算不得什么很起眼的建筑。距市政府不远的市图书馆,就比它漂亮得多。市政府门口既无门房,更无岗哨,办事者和普通民众可以自由出入;进门后除了一些承办各种需要市政府批准的活动手续,以及各种接待咨询的窗口和办公桌,便是一个不大的大厅,里面陈列着该市建设规划的模型和蓝图,任由民众参观和品头论足。加拿大也好,我以前去过的几个国家也罢,县市政府的办公条件几乎都差不多。”而且,从市长到市民,都不觉得这样有什么丢面子。

没有人能够否定大学应该盖新楼、购买新设备,即使其“门面”也应该装潢得漂亮一些。问题是国家投入教学的资源是有限的,每个学校所使用的资源更是有限,这就涉及如何使用的问题,何者优先的问题,指导思想的问题,以什么为中心的问题。是以面子为中心还是以教学科研质量为中心,以所谓“政绩”为中心还是以学生和教师为中心,以盖高楼为目的还是以培养大师为目的,以楼为本还是以人为本。如果一个学校在基本藏书还远远没有配备的同时又大量购置所谓“最先进”的设备,而实际上老设备仍然可以使用,甚至新设备的作用只是在上级领导来参观的时候偶尔“路面”“亮相”,那就像一个人把自己有限收入的百分之八十用来买名牌服装,剩下的百分之二十连勉强糊口都很难。在此,我想我们应该温习原清华校长梅贻琦先生的一句话:“大学者,大师之谓也,非大楼之谓也。” @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龙延:外泄的奥运开幕式节目透露出玄机
中共为何在乎外国政要看奥运(1)
中共为何在乎外国政要看奥运(2)
《争鸣》社论:“一夫”作难的威力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