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探源

淑萍

人气 11

除夕的由来

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叫“除夕”,有旧岁至此夕而除的意思,现代民间把这一天也叫做“年三十”。追溯史源,发现在西晋周楚所写的《风土记》中有这么一段:“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又载:“上古之时,有神荼垒郁兄弟二人,住度朔山下桃树下,简百鬼,鬼妄搰人,援以苇索,执以食虎,于是,县官以腊除夕,饰桃人,垂苇索,画虎于门,效前事也”。可知当时就有“除夕”一说。


新年贺卡 / 大纪元贺卡城

除夕的习俗有哪些?

当天一早,全家大小就要把家里打扫干净,而离家在外工作的游子也要不远千里赶回来,与家人一起团聚。因各地风俗不同,习俗也不尽相同,不过主要的习俗有下列几种:

贴春联 

打扫完之后,接着就要贴春联。通常在门上、米缸上、橱柜上及牲畜围栏上会贴上各式春联。例如:米缸上会贴“满”字,门边上会贴“福”字,牲畜围栏上会贴“六畜兴旺”等。主要目的期许来年能更丰收、更顺利。

祭祀祖先及神明

除夕当天下午会准备牲礼祭祀祖先及神明,也称为“辞年”。在台湾通常以发粿和年糕伴随一些鸡鸭鱼肉来祭祀,因发粿和年糕代表年年发、步步高升之意。台湾人祭祀时还会在饭上插春花,称为“春饭”,台语的“春”与“剩”谐音,表示富裕、会有剩余。此外,必备一碗“长年菜”,意即常常久久、长命百岁。用这些富有涵义的祭品来祭祀,一方面是感谢神明和祖先的庇佑,另一方面则是祈求未来新的一年有更好的福气。

围炉 

祭祀完之后,全家大小围坐一起,享用美食佳肴,也就是吃年夜饭,俗称“围炉”。为何称“围炉”?因为古人都是席地而坐,团坐着围着炉子吃饭,因此叫做“围炉”。在中国古代,一些监狱的官员们甚至会在这一天特别通融囚犯们,让他们回家与家人一起吃年夜饭,之后再令其返回。由此可知:年夜饭在中国人心目中是非常重要、有特别象征意义的。


年夜饭 / 网路图片

围炉所吃的食材也都是精心挑选过的,别具意义的,例如:吃菜头意为“好彩头”;吃长年菜(台湾北部吃芥菜、南部吃菠菜)意为“长寿”;吃韭菜,代表“长长久久”;吃鱼意为“年年有余”、“富裕”;吃丸子类的食物,则象征“团圆”。中国北方人还会准备饺子,因为水饺状似“元宝”,有招财进宝之意。有的地区包饺子时,还会把已消毒过的硬币包进去,看看是谁吃到了包着钱币的饺子,那人就有好财运。南方人则准备年糕,意为事业年年高升。总之,是想在吃方面也能讨个吉祥。此外,除夕夜的围炉吃团圆饭,不能太快就结束,要慢慢吃,边吃边聊,吃得愈晚表示来年愈好。

压岁钱

围炉过后,家中的长辈就要开始发压岁钱了。因通常是以红纸袋包着钱,也俗称“红包”,有求吉利、镇邪压魅的意思。为什么会跟镇邪压魅有关系呢?因为相传有一个鬼怪叫做“祟”,专门欺负小孩,有一天,这个“祟”的鬼怪又要出来害小孩时,刚好这小孩的床边放着父母给他的红包,“祟”看见红包,马上就被吓跑了。以后,大家就仿照这种方法,把红纸袋里面装着钱送给小孩,以祈求长命百岁、平安长大。因当时称“压祟钱”,而“祟”、“岁”同音,民间便沿用为“压岁钱”了。

守岁

发完红包之后,大家会一起聊天欢聚,通宵达旦直到天亮,称为“守岁”。“不睡”与“不困”意思相同,而“困”谐音“困”,所以守岁就等同于“不困”,也就是“不穷困”的意思。在古代,守岁还有两种意义:年纪大的人守岁是“辞旧岁”,有汰旧换新之意;年轻人守岁,则有为父母祈寿的意思,是一种孝道的表现,所以晚辈们不能太早就寝,至少午夜十二时之后,才可就寝。关于守岁,还有一个民间流传的的故事:

话说古代,有一种凶猛的怪兽,叫做“年”。“年”喜欢吃活人,所以大家谈“年”色变。“年”每隔三百六十五天就要出来吃人,而且常常是天黑以后出来、破晓时分返回。所以百姓们每到这一天晚上就特别准备丰盛食物,先祭祀祖先以祈求保佑不会被“年”吃掉,然后再把全家人团聚在一起围炉吃饭,希望能阖家永远在一起。吃过晚饭后,为了怕“年”闯入,所以大家都不敢睡,坐在一起聊天壮胆,这就形成了除夕夜要守岁的习惯。

唐太宗李世民有一首〈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从古至今,虽然是世代交替轮转,但除夕夜守岁的习俗,依然保留。

放鞭炮

守岁到午夜十二时之后,此起彼落的鞭炮声开始响起,终于迎来新的一年。鞭炮又称“爆竹”,在守岁过后燃放,相传古人认为“年”之类的妖魔鬼怪最害怕响声,因此燃放爆竹有趋吉避凶之效。相沿成习,此后每年除夕都要以爆竹声来除旧岁,并在爆竹声中迎来新的美好的一年。@*


年年有余 / 大纪元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中国的古代钱币(7)
台湾光复节的典故
蒋中正诞辰纪念日
海上的守护神—妈祖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