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爱”相随 心灵无“碍”

曾金世、曾英齐父子共谱生命乐章

文/奉临 图/曾英齐部落格
font print 人气: 166
【字号】    
   标签: tags: ,

他倚靠着枕被支撑,斜坐在床,细瘦如柴的双脚,无力的搭在枕上,整个肌肉萎缩到只剩二十几公斤的一身骨架;尽管如此,他的笑容依然灿烂,神情依然天真,犹如初生婴儿一般,完全没有死亡逼近的愁苦之色。

好友约我前往探访,是因为听说父母与他商议后,召集家族成员,近日已提前为他举行了告别式。我们之间曾有过一段师生之缘,三年前谢师宴一别后,彼此没有再见过面,大伙儿心里都有数,他的病是与死神拔河、争分夺秒的一场艰难比赛,所以都不敢贸然再打扰他。重逢那一刻,我们隐约的悲情,很快被他的坦然自在,消融一空。

这就是获得第二届“总统教育奖”与2008年周大观文教基金会评选出来的第11届“全球热爱生命奖章”得主之一曾英齐先生的精神,他一直以乐观开朗的态度来“安慰”所有疼惜他的人,即使到了生命末期,依然如此。

身体意外“中奖”

根据曾父描述,英齐还在七坐八爬的婴幼儿时期,肢体就微微透露出异常讯息,该爬的时候不会爬,该正常走路的时候,总是步履摇晃,上楼要借助扶手,蹲下时久久站不起来,情况一直没有改善。七岁学龄前夕的一次彻底检查,医师确诊,英齐罹患了一种由基因突变造成的“裘馨型肌肉萎缩症”,注定这一生的命运,将在肌肉细胞逐步萎缩、生理机能逐渐退化中度过,而且平均寿命只有二十年。

医师的宣判,对曾金世与谢丽玲这对疼爱孩子的年轻夫妻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度过了一段错愕、茫然、慌乱、痛苦的低潮期,夫妻两人意识到难过、消沉只能加重彼此精神负担,对孩子没有丝毫帮助,他们决定调整心态,全家同心协力,用完整的爱来守护英齐,为他营造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

“吃苦”当做“吃补”

英齐十岁时,双脚完全失去行走能力,开始了以轮椅代步的生涯。母亲夜夜陪伴他、为他翻身,成了最忠实的看护;父亲每日为他整脊拉筋,成为他的专属按摩师。英齐从无褥疮,至今脊椎依然直挺,没有出现侧弯,在脊肉萎缩患者中成为一个破记录的异数,也打破医学界平均二十年生命期的说法,不能不归功于父母长年辛劳付出的结果。

不只身体上的照顾,曾金世夫妻还特别重视英齐的心灵发展,为了避免英齐在求学阶段,因肢体障碍可能面临被边缘化而造成性格自闭、退缩的危机,夫妻努力节衣缩食,再怎么困难,他们都充分利用假期,带英齐四处旅游,好让英齐能多接触人群、世面。

英齐从双脚能行到由父母推着轮椅出门,一家人总是开开心心,十多年来,足迹遍及台湾各地名胜,还远征过日本、韩国、新加坡、泰国、美西、澳洲等多个国家,留下许多珍贵美好的回忆。因为英齐,妹妹说:我的家庭加了更多幸福的调味。这在一般有慢性或重症患者的家庭来看,是不可想像的事。英齐后来在他的自传里,有这么一段感恩父母的话:“虽然我从轮椅上看到的视野比别人低,我的父母仍把我带到俯瞰人生的高度。”他的乐观个性,是家人用满满的爱灌注而成。


大一摄于校园。


2007年摄于花莲海洋公园。

曾金世化小爱为大爱

曾金世在孩子发病初期,便了解到,这将是一场艰苦的长期抗战,对未知的领域与难以掌握的变数,需要在一路摸索中,累积经验,好让孩子在崎岖不平的人生道路上,能够更顺畅一些。曾金世将心比心,想到有同样患者的家庭必须承受巨大的压力和痛苦,与其单打独斗,不如结合大家的力量,彼此相濡以沫,共同克服难关。1996年,在没有任何奥援情况下,曾金世创立了“中华民国肌肉萎缩症病友协会”。草创初期,夫妻两人不辞劳苦,背着英齐,四处登门拜访病友家庭,关注他们的需求,鼓励他们勇敢面对,曾金世“化小爱为大爱”的诚恳及热心,感动了很多人主动加入,协会运作逐渐步上正轨,为肌萎症患者与家属创造了一个很好的交流空间。

亲子共谱生命乐章

曾金世还有一个抗拒压力、消解低迷情绪的妙招,他有音乐方面的天赋,年轻的时候,就喜好填词作曲,自弹自唱,引以为乐。孩子还小的时候,他为家族中的每个小小孩量身制作个人专属儿歌;英齐病了以后,创作乐曲,更加积极,他总是大声欢唱,藉歌声抚慰彼此心灵,为居家生活平添暖意。耳濡目染之下,英齐从小也喜欢唱歌,今年他们特别精选了其中几首曲子,制成光碟,为亲子间温暖的情缘留下一段美丽的记录。

2006年英齐以全系第一名的优异成绩,从国立高雄应用科技大学毕业,虽然无法像一般青年投入职场工作,发挥所长,但他深知时间的宝贵,秉持“惜福不忘造福”的理念,他和父亲不辞辛劳,南北奔波,前后进出了二十多所学校,与中小学生们分享生命经验,将每下愈况的肢体,当做一本活教材,来鼓励年轻学子珍惜健康有用之身。

此外,在周大观文教基金会周进华先生的鼓励与协助下,花了近半年的时间,以细弱的双手在键盘上一字字敲打,如愿完成了五万余言的自传《我的肌萎酒》一书,书中他以流畅而诙谐的笔调,记述从小到大求学与生活上的难忘经历,对于曾经扶持或帮助过他的老师同学,甚至路人甲乙,都致以深深谢意。这本书的内容,深具启发性,它展现了一个平凡家庭的不平凡的爱和勇气,不仅对英齐意义重大,也为所有关心亲子教育与生命课题的人,提供了最佳范本。

美好的一仗 已经打过

早在多年前,英齐便已做足心理准备,他跟父母约好:一旦大限来临的那一刻,不要为他做任何气切急救手术,就让他平静的离开。今年英齐明显感受到心肺功能退化的虚弱,9月25日,在父母陪伴下,出席了在高雄医学大学举办的“肌萎英雄曾英齐捐赠大体、生前告别式”,他面对年龄相近的一群医学院学生,庄严承诺,要做他们的“大体老师”,将这个“非凡之躯”供做医学解剖之用,他认为这是报答父母、回馈社会的最佳方式。这可能是英齐校园巡礼的最后一场,他给这群准医师上了一堂“如何正视死亡、如何尽其在我”的课,虽然表达很吃力,但曾家父子的精神,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在人生旅途中,父母带着英齐共同完成了许多超级任务,他们鼓励自己,也帮助别人,创造了不少奇迹。作儿子的说:如果我没有父母亲这样不离不弃的照顾,引导我正向思考,乐观生活,我早已不在这个世上,更不可能活的如此尊严而有光彩。作父亲的说:儿子成就我经络按摩的技术,启动我丰沛的音乐创作能量,更重要的是,他教导我们对生命价值有了全新的体认,英齐是我们最大的财富。

曾金世心里总想跟老天多争取一点时间,但却不能不面对残酷的现实,他泛着泪光,语带哽咽的对孩子说:“美好的一仗,我们已经打过,我们此生没有遗憾!”@*
(http://www.dajiyuan.com)


2006年游澳洲摄于雪梨大学。


2006年游澳洲摄于雪梨歌剧院。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央社记者程启峰高雄13日电)国立高雄师范大学今天下午举行毕业典礼,“呼吸勇士”数学系肌肉萎缩症学生张恒钧以优异成绩毕业,校长戴嘉南并颁发“特殊励学奖”表扬张恒钧永不放弃的学习精神。
  • (中央社记者卞金峰基隆市17日电)总统教育奖得主、基隆安乐高中国中部学生李冠霖,今天以成绩证明自己。从小罹患脊髓性肌肉萎缩症的他,不能熬夜且行动不便,但他乐观进取,以坚定自信心,考上建国中学。
  • “我的存在,是妈妈的包袱。我虽看不见,但绝不是目不识丁,即使站不起来,也要靠自己的力量顶天立地。”今年从清华大学外文系毕业的全盲、肌肉萎缩多重障碍生杨宗中,昨天与妈妈一起穿学士服拍毕业照,他说,能毕业,是妈妈无私奉献和不放弃所造就。
  • 肌肉萎缩后神经的敏感度会增强,所以当外界刺激体表,神经的感受会高于或过度反应。但刺激量一旦持续,神经传达到大脑的痛感值会下降,以至感觉麻木,不再有痛觉。现在总算清楚美云惨叫及停止的原因了。这样,把美云门诊时间排在晚餐时刻,以免又吓坏其他新病患。因每次电疗及部位更换,惨叫的情形都维持在三分钟左右。当然随着治疗的次数增加,这方面的反应也就越来越减轻。前后电疗及针灸的治疗时间大概三个半月,每天24小时托肩,维持肩关节稳定,也就如此,第一个月,手指已可微动。第二个月,手臂手肘已可活动,到第三个月的某一天。美云突然对着我说:“吴医生,我的肩膀与手大臂已经可以动了。”
  • (中央社记者黄旭昇台北县14日电)“我甚至以为生命的尽头已经来到,但顽固的我没有向命运低头,好像还在等待奇迹来敲门。”这是肌肉萎缩症患者芮沛靖,以脸颊控制摇杆的滑鼠,在自己的部落格写下感人故事。
  • (中央社记者黄旭昇台北县19日电)交友网站Facebook正夯,真正以脸书写的肌肉萎缩患者芮沛靖,部落格经介绍后反应热烈。他今天感谢母亲、医疗团队与网友支持,并鼓励病友要有勇气迎向阳光。
  • (中央社记者赵宏进台中县27日电)罹患罕见“裘馨式肌肉萎缩症”的生命斗士邱俊玮,20岁的生日愿望是想看战斗机在蓝天翱翔的英姿,今天如愿到台中县清泉岗空军基地近距离接触IDF战机。
  • 〔自由时报记者侯千绢/屏东报导〕身障生命勇士陈料贤猝逝,家属整理遗物时发现,留下最多的竟是比陈料贤身高还高的奉献单,为44年的生命做了最佳注解。屏东基督教胜利之家昨天在院内为陈料贤举办告别追思礼拜,追悼者挤爆会场。
  • 神与我们并肩作战,高智晟,维权
    自称是执政的中共每分每秒都在提心吊胆,担心有人去颠覆它的政权。这种提心吊胆已失态至不可理喻状,它甚至相信,一些让它恐惧者的身上具有了颠覆它政权的特异功能,这种特异功能有可能随时发力,哪怕这个人半夜睡在床上!所以它就胆怯地二十四小时不敢眨眼地盯着你!
  • 小汉斯‧霍尔班生于德国巴伐利亚州的奥格斯堡市(Augsburg),属于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北方的画家与版画家。他被公认为十六世纪时期最伟大的人物肖像画家之一,除了肖像画之外,他的作品还包含宗教画、警世内容的版画等等。特别是他警世意涵的木刻版画用于人文思想著作的插画,在传播新教思潮的时代里,起到了有力的作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