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黑手转化为生态导览员

奉献给大自然 邱庆耀乐当森林哲学家

文/陈可涵、图/邱庆耀提供
font print 人气: 112
【字号】    
   标签: tags:

他是成功走出中年危机的男人,他有一个身份“森林里的哲学家”,而认识他的人则喊他“邱大”。

目前是全职生态解说员的邱庆耀,外型粗犷、笑声爽朗,经常四处“趴趴走”。他的小别墅位在土城的半山腰,忙碌的他任由庭园杂草丛生,一片原始景象。崇尚自然的他很能聊;聊生态、聊植物、聊摄影、聊人生规划,他的话语间透露出缜密的逻辑思维与充分的理论背景,会吸引人聚精会神地聆听,很像在上课。

从印刷黑手“转行”

但其实邱大以前是做印刷的黑手;还是等到不惑之年才决定“转行”,从此与生态结下不解之缘。

民国八十年邱大参加台北市大自然教育推广协会解说员的训练课程,开始涉猎自然的领域,对自国小毕业之后就失学多年的他而言,所有事物都是新鲜有趣的。尤其是在一场演讲会上听到讲师谈到跪在地上用鼻子去闻花的芳香的经验,他忽然被那种对自然的尊重给深深震撼,从此开启他追求自然体验的信念。

在那之前,邱大只是个印刷厂的工人,经常得为生活奔忙,而且追求知识之路,他汲汲营营。

想去当生态解说员,邱大说动机很单纯,就是“去学习”。民国八十二年他在报上看到雪霸国家公园招训义务解说员的广告,解说员的背心对他来说代表着丰富的学识与涵养,当时刚过四十岁、站在人生十字路口的他,想要找寻一个具体的理由来督促自己积极地成长、学习,所以他抱着运气准备参加。

他是非常热诚的解说员之一,奉献的时间永远不嫌多。“我希望当民众和自然之间的桥梁,当个介质,民众因为我而接近自然、发现自然、欣赏自然,台湾的自然界真的太美了。”邱大说。

只想过有品质的生活

在参与水土保持解说员的工作当中,邱大对环境问题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他发现,如果有更多民众对环境有正确的认知与态度,虽然不能立即解决问题,但绝对能延缓灾害引爆的速度。

譬如水荒问题,邱大说,这不是下多少雨能解决的事。以全球而言,台湾的降雨量名列前茅,可是人口的密度太高,每个人平均分到的水是有限的。台湾没有足够的腹地来涵养水分,山坡地过度开发,老天爷下一场雨,两天内就到大海里去了,下再多还是白费。

“所以才会有盖水库这种方法”,邱大说,“但是水库只有调解水源的功能,没有解决开发水资源的问题,而且森林一旦盖水库,整个自然生态都被干扰,影响深远,问题也不是短时间就看得出来的。”

邱大要讲的是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经营观念。“用水时,我们有没有思考如何让水的附加价值发挥到最高、这是不是必要的用水?从个人来讲,至少要能节约用水,就管理者的角度,去想如何让环境更合乎自然、更能够涵养水资源,会比满足当下的需求来得重要,才是永续的做法。”

邱大喜欢强调:“我做的这些工作,虽然很多人同意我对环境是有贡献的;但是我不觉得有这么伟大。其实我只是希望能过有品质的生活,可以过好日子而已。”他认为,资源是珍贵又有限的,资源不足是现实、永远存在的问题,消耗多少不是重点,重点在资源有没有做最充分的运用。对于自然界,不能用功利实用的角度来衡量事情,应该透过欣赏,建立尊重的态度,尊重自然界里所有的生物,找到值得学习的点,懂得欣赏才有能力保护。这是邱大十几年下来师法大自然的心得│“欣赏自然的能力与习惯”,他源源不绝的行动力正是从这边发生。他认为:“要教导民众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就要让他懂得观察、了解、欣赏环境,明白自己与环境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自然能够爱护它。”

生态摄影作品富人文关怀

提倡环保与热爱自然生态环境不遗余力的邱大,还是讲师级的生态摄影家。摄影技术一流的他,经常跟学员分享如何从细微的事物发现生态之美,“当一个人能体会到自然之美,能够学会在不同的季节去拜访相同的地方,而有不同的体会与观察时,意谓着这趟旅游就能朝精致化发展了。”邱大有一双如相机般敏锐的眼睛,能够看到自然界特定的微小事物,他曾在观雾拍到一百种色彩缤纷、形状各异的蛾,出版一本《观雾赏蛾》。他的摄影作品除了作为纪录,还有深厚的人文关怀。

推广环保观念不遗余力的邱大,其实很不爱出锋头,他求简单;喜欢循序渐进、顺其自然的生活步调,他笑说这种方式“也很合乎永续的思维”。

--转载自《Taiwan News 财经文化周刊》(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