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凤山打铁街度小月 盼建筑业带动恢复荣景

人气: 33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5月4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陈守国高雄县4日电)高雄县凤山打铁街仅剩几家苦撑,昔日打铁街的繁华人潮已成历史。凤山市1家打铁店负责人张简美玉照顾着冷清的店面,对打铁街的未来怀抱期待,盼建筑业能让打铁业恢复生机。


曾经繁华的高雄县凤山市“打铁街”,因农业、建筑业衰微,显得冷清,仅存的 5家打铁店期盼建筑业再度兴起,让打铁业恢复生机。//中央社

凤山市县定古迹“东便门”边的三民路44巷“打铁街”见证台湾农业、建筑业兴衰,随着这两种产业衰微,只剩下5家苦撑,其中1家处半歇业状态。

这条巷弄长约30公尺,历史悠久,大陆先民来台,由于身上的家当只有一些工具,没有其他谋生能力,便在此以打铁为生;日治时期全盛时有13家打铁店。张简美玉表示,当时高雄农业发达,打铁店生产的农具是农民的生财工具。

当时人口稀少,靠着“曹公圳”丰沛的灌溉水源,高雄地区沃野千里,农耕使用人力,农具需求量很大,打铁店生意畅旺,也都是有钱人。

打铁店特色是火花四溅,比邻店家担心受波及,陆续搬出,打铁店则一直留在原地,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打铁街,主要产品有镰、锄、刀、钩等农具。

高雄是远洋渔业重镇,大型鲔鱼、䲠鱼、鲨鱼运回高雄市前镇远洋渔港处理,张简美玉表示,订制的大型杀鱼刀也是打铁店的主要订单之一。

张简美玉的公公与哥哥于民国42年,由大陆福建迁移到高雄县旗山镇,公公跑到凤山市学习打铁后在“打铁街”落地生根,开店营生,儿子也学习打铁,并继承衣钵。

随着时代变迁,热门的打铁业因工业进步而逐渐落没,但为生计,打铁店技术也研发创新,迎合建筑业的需求,也打造掘子、斧头、铁撬、水泥耙子、电钻钻子等建筑工程使用的器具。

张简美玉民国70年嫁到夫家,也跟着先生学习打铁,只学习制作小型刀械,也负责后段的整形、磨利作业;首次打造一把水果刀,让她兴奋莫名,也因此与打铁结下不解之缘,虽然店面已交由2儿子承接,但她有时还会在活动中与侄子示范打铁。

“70年代是台湾建筑业兴盛年代,打铁市场由建筑业工具取代,打铁街还是很繁荣。”张简美玉很自豪地指着掘子、铁撬、水泥耙子、斧头强调,都是手工精制,很实用,不是一体成型的铸造器材可比拟。

“打铁是一个人拿大铁槌、一个人拿小铁槌敲打被烧红的铁块成形。”张简美玉表示,早期打铁店工作环境很热,两个大男人汗流浃背地抽动风炉、挥动铁槌工作,直到民国60年代电动鼓风机、敲打机问世,打铁业者工作较为轻松,但还是要利用小铁槌整形。

张简美玉的2儿子就读高职时跟着爸爸学打铁,3年前接下店面,她则退居幕后,负责行销,偶尔手痒,为铁器整形。

目前正常营业的4家打铁店,都由年轻一代接掌,张简美玉与另2家有亲戚关系,距离很近,是否会“歹面相看?”张简美玉表示,各作各的生意,没有这个问题。

不锈钢刀械成为厨房主流工具,打铁店也展售不锈钢菜刀、水果刀,与钢铁打造的黑色菜刀、水果刀很不搭调,张简美玉还是强调,打造的菜刀、水果刀另有一番风味。

怀旧风再起,社区营造也风起云涌,高县“打铁街”紧邻古迹“东便门”,原寄望能吸引人群,但事与愿违,参观的人稀少,生意冷清。

这印证要靠实力才能振衰起敝,打铁业者希望建筑业恢复荣景,激励打铁店继续经营的士气。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