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名人

台湾英雄:黄武山演活布袋戏新桥段

【大纪元5月9日报导】(中央社记者周永捷台北9日电)“只要还有小朋友喜欢,布袋戏的文武场乐音将再响起!”传统布袋戏日渐式微之际,大师李天禄嫡传弟子黄武山设法将客家文化融入布袋戏,更结合舞台剧、儿童绘本,颠覆传统想像,以创新的跨界布袋戏走进校园,薪传客家文化。

“一口道尽千古事,十指搬动百万兵”,黄武山操弄起戏偶,音调分明地念出常见的对白。初见黄武山,一身轻便的T恤、牛仔裤,藏不住的恳切笑容,任谁也想不到眼前这位年轻小哥竟有多年丰富的布袋戏表演经验。拿起戏偶,信手捻来尽是戏。

本来看似无奇的布袋戏偶,一套在黄武山手上,好像忽然活了过来,时而低头掩泣,时而老气横秋吆喝嚷嚷。一个不注意,戏偶从黄武山手里跃出,往后跃翻;再吆喝一声,又翻回到他手上。

黄武山说,他就读莒光国小四年级时,李天禄的“亦宛然剧团”到学校教导小朋友表演布袋戏,他因为小时候看过露天戏台演出的布袋戏,觉得好玩,就加入莒光国小布袋戏偶团。没想到一路学下来,就过了20个年头。

回忆起学戏的经过,黄武山童心未泯地笑说,“当初只是抱着好玩的心情,而且负责教学的师父怕我们跑掉不练,都对我们很好,加上可以常常跟师父们出国表演,开心都来不及了,根本不觉得苦。”

他还记得,“师祖”李天禄每次教完戏后,都会泡茶给小朋友喝。但小朋友只喜欢喝饮料,不喜欢喝茶,久了之后,“师祖”也晓得,就会事先买好饮料,再拿出来给小朋友喝。疼爱小朋友的“师祖”,都还叫得出每一个小朋友的名字。

由于对戏剧的热爱,黄武山后来考取台北艺术大学剧场艺术研究所,在研究所上课期间,他见识到国宝级山歌歌后赖碧霞教唱的客家大戏、采茶戏,发现用客家话念古代诗文词曲时,“那种腔调真是很美”,所以他开始尝试将客家的语言、音乐以及传统故事融入布袋戏里。

黄武山创立山宛然布袋戏团,打破以往布袋戏都以福佬话演出的惯例,尝试用普通话、福佬话、客语、甚至是英语来呈现故事。此外,他也将客家音乐中的平版、山歌子、老山歌等客家山歌曲调纳入布袋戏表演中,希望能藉由“客家布袋戏”,传承客家文化之美。

“培养有兴趣的观众比训练伟大的艺师更重要!”黄武山认为,在升学主义挂帅下,要小朋友苦练布袋戏似乎不太可能,但只要他们看过、听过台湾特有的传统艺术,长大还有兴趣,那就很好了。他说,与其栽培享誉国际的布袋戏艺师,不如培养更多小朋友喜欢布袋戏,才是传承布袋戏的出路。

就像山宛然剧团结合儿童绘本推出的戏码“山狗大不大”,叙述一只从小就喜欢看星星的山狗大 (客家话:蜥蜴),与好友发愿,要去台北最高的大楼看最美、最多的星星,于是历经千山万水来到台北,在高楼水泥中追寻梦想。此戏码日前推出时,也广受各地小朋友的喜爱。

除了拉近与小朋友的距离,黄武山更结合在北艺大剧场艺术研究所所学,以“跨界”、“后设剧场 (从表演中探讨戏剧的种种省思)”的概念,编、演适合大学生或青少年观看的创新戏码。

在戏码“女儿嫁”中,小旦戏偶不愿屈从媒妁之言的婚约,与失恋的舞台剧女演员并肩而坐,以客语夹杂英文吟诵莎翁剧作中的经典对白;小生不爱小旦,却与向来是传统剧本中充当绿叶的丑角,一见钟情。这些创新演出,不仅打破戏剧疆界,颠覆观众的想像,也让布袋戏走向观众,让观者与演者重新思考戏剧的意义及可能。

如同“女儿嫁”最终一幕,舞台剧演员离场,偶师将小旦戏偶搁在台上,留下传统戏剧该何去何从的感伤。

不过,对于传统布袋戏的未来,黄武山并不担心,他认为,只要传统布袋戏一天还有观众,就一天还有掌声与喝采。就像他在小朋友身上看到的喜悦,只要有小朋友喜欢布袋戏,布袋戏彩楼后方的文武场乐音将再缓缓响起!980509

“今天的台湾英雄”专栏部落格网址:http://www.cna.com.tw/TWHe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