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虫克虫 利弊得失难计算

人气 2
标签:

【大纪元7月25日讯】(大纪元记者于佳编译)害虫和有害植物,每年造成的损失可达上亿美元。人们想尽各种办法去对付灾害,减轻损失。很明显,喷洒杀虫剂和除草剂已经过时,因为那会污染空气和地下水。于是人们想到了生物控制的方法——引入害虫或有害植物的天敌,来控制害虫们的生长。这就是人类的抗击灾害的“虫虫特工队”。刚开始的时候,这方法看起来是有效的,而且对空气和水没有污染,令人非常满意。但是几十年过去了,问题慢慢浮现出来。

人们发现引进的外来昆虫的活动是不受人的控制的。引入到新的环境后,它们会自主发展。因而会出现一些人不想要的结果。

比如美国内布拉斯加州(Nebraska)在1969年从欧洲引进了象鼻虫,希望控制野草麝香蓟的生长,但象鼻虫转而去吃一种土生的蓟,使其几乎绝种;在美国东北部新英格兰地区,1986年释放的一种寄生蝇,应该去杀死舞毒蛾和棕尾毒蛾,但却消灭了土生的蚕蛾。

在蒙大拿州,70年代引进瘿蝇(gall flies)控制野草矢车菊(spotted knapweed)的生长,这种野草会损害草原的生长。没想到引起的连锁反应是,瘿蝇的幼虫变成麋鼠的食物,使麋鼠的数量大增,而麋鼠的食物是本土植物的种子。这些本土植物原本是瘿蝇保护的对象。麋鼠身上还携带汉他病毒(hanta virus)。这种病毒还是人类传染病毒之一。

最失败的生物控制案例发生在19世纪末,夏威夷的农民引进猫鼬去控制吃甘蔗的田鼠,结果猫鼬不但没有去吃田鼠,反而专门攻击当地濒危鸟类的巢。

田纳西大学环境科学教授辛伯洛夫说:“如果你发现一种农药有问题,可以停用,但如果发现一种生物控制媒介有问题,你无法收回它。”

生物控制方法的反对者批评说,主管部门只管批准投放生控媒介,但没有有效方法去监测它,也不知道投放的后效应。

但是主管部门说,他们没有授权,所以不能要求监控投放后效应,也无权收集有关数据。但是一位前审批负责人说,他们在批准投放前是要评估其潜在效果的,评估时会考虑联邦环境署的要求。

蒙大拿卫生部发言人说没有证据显示1993年的23例汉他病毒感染和6例死亡与瘿蝇有关。美国农业动植物检测部发言人说,他们将继续颁发瘿蝇许可,直到有证据说明其存在的问题为止。

但是科学家们发现,昆虫被投放后,几十年间会与当地的生态发生混杂,而且会迁移到远处去吃人们不希望它们吃的东西,这些效应都很难预测。

而生物控制法的支持者们也指出了一些生物控制成功的案例。例如19世纪末,从澳洲引进的vidalia甲虫挽救了加州的柑橘业。在1940年代,Klamathweed甲虫协助控制了对牲畜有毒,并影响土生植物生长的贯叶连翘。支持者们认为,生物控制是目前最可行的办法,否则我们只能什么都不做,或者喷洒农药或除草剂污染空气和地下水。

鉴于生物控制法的远期效应不能预期,目前科学家们的看法是应该谨慎从事,对投放生控媒介加以控制,美国森林署洛基山研究站的生物学家皮尔森说:“我们做的太粗糙了,我们应该做的更谨慎些。”

看起来,自然界的灾害就像人生病一样,在病的表面研究用哪种药,会觉得哪种药都有副作用。也许这就是中医所说的“治标不治本”这种现象。试想,即使主管部门花很大力气,精确的监测了生控昆虫的态势,如何控制它们,也将成为课题。是否能很好的解决这课题,都还是个问题。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修建高速公路不忘保护动物
年损1.4兆! 外来物种 经济无形杀手
巴西龟每年入侵中国800万只 引生态灾难
台发现新种鱼 巨体无线鳎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