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四十周年
今天对比新闻的话题是,中国国内以及海外对建立文革博物馆的种种看法。我们还要在节目中介绍美国中文互联网上的一个虚拟文革博物馆,以及著名文革研究者王友琴关于文革的一本书。
没有记忆的民族注定是无知的,不敢记忆的民族只能是平庸的。中国历史上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已经过去四十年了,在北京当局的禁令下,今天的中国人仍然不能对这场荒谬进行深刻反省,预示中国仍难以挣脱造成这场疯狂的幽灵的魇镇。
(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林迪采访报导)香港政论杂志《开放》今年五月号出版后,本台记者采访了该刊的总编辑金钟。在访谈的第二部分,谈到目前中国的掌权者中,有些人正是当年的红卫兵一代。而他们正阻止民众对文革的时代公开的回顾和反思,另外在官方的文革之外,是不是还有所谓的人民的文革,金钟也谈到他自己的看法。
大纪元记者朱江、罗晓洁报导/ 由二十一世纪中国基金会和纽约市立大学联合主办的为期三天的“文革”四十周年国际研讨会,5月12日在纽约市立大学史坦登学院拉开帷幕。来自中国大陆、港、澳、美、加、澳和欧洲的五十余位中外学者与专家齐聚一堂,在披露许多不为人知的文革史实的同时,从多角度多层面分析文革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从而对文革历史以及中国未来走向进行全面反思。
这个周末正在美国纽约召开的文革四十周年国际研讨会,本来邀请了一些中国国内的学者参加会议,但是有8名学者遭到国家安全部门的阻止,没有成行。
作为下周在柏林召开的全球支持中国和亚洲民主化大会的一个重要议题的文化大革命四十周年纪念研讨会已经筹备就绪,估计这将是今年欧洲最大的一次有关文革的研讨会。
1976年9月9号,中国共产党四十多年的领导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创建人毛泽东故去,中国举国上下笼罩在一种沉寂和有些压抑的气氛之中。不过,这也预示着毛泽东发动和领导的文革即将结束。
(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林迪采访报导)香港政论杂志《开放》今年五月号出版后,本台记者林迪就杂志内容采访了该刊总编辑金钟。在访谈的第一部分,他们谈到了中国学者张显扬对毛泽东发动“文革”的原因的分析,以及前四通公司负责人万润南回忆他与胡锦涛在清华同学和在“文革”共同经历的文章。
(大纪元记者古清儿采访报导)就中共严禁纪念文革、胡锦涛承认中共变质、各信仰团体遭受迫害及中共内部危机等问题,大纪元采访了著名时事政论家凌锋先生。
再过几天,就是文革爆发四十周年纪念日,但像改革以来的每一个文革纪念日一样,中国再次出现外热内冷的巨大反差。
 (大纪元记者王珍综合报导)今年是“文革”爆发四十周年,中共官方要求低调处理,不仅在报刊上见不到任何回忆或反思文章,而且在网路搜索引擎上也查不到任何关于文革的资料,中共试图抹掉这段血腥历史。
今年5月16日,是中共中央发出“五一六通知”宣告文革正式“爆发”的40周年纪念日。发动文革十年后,“四个伟大”的毛泽东呜呼哀哉,文革“自动”结束。虽然中共禁止官方与民间开展纪念活动,但是海外中共黑手还无法完全控制的地区,不论是媒体还是民间机构,还是尽力讨论与纪念这个被中共自己称呼的“十年浩劫”。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应该是5月12至14日,由21世纪中国基金会在纽...
(亚洲时报记者方德豪5月11日撰文)最近,中国政府正式向公众公开一批五十年代的外交档案。其中,关于1955年“克什米尔公主号”空难的部分,最让公众产生兴趣。“克什米尔公主号”空难涉及国民党计划暗杀当时的中国总理周恩来,而最近公开的资料显示,中国大陆情报系统对暗杀事件所知甚多,甚至有可能在事前已获悉暗杀计划。在“克什米尔公主号”空难中,最终有十一人死亡;究竟周...
“十年一觉扬州梦”,儿时读此,觉得那是一段极其漫长的时间。因为对于五五年上小学的我来说,十年前的抗日战争就好像夏商周一样,是极其遥远的历史。然而,当我真的开始领略到生命的时候,却别是一番感觉,不是十年一觉,而是四十年如白驹过隙,人生倏忽。无可奈何的人生,人生的无可奈何,给我留下的都是从四十年前那场文化革命开始的。
今年是文化大革命四十周年。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一部厚达八百多页、大约七 十 万字的《红卫兵日记》。作者叫陈焕仁,原北京大学哲学系学生,现为四川省政协委 员,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曾经担任过四川省新闻出版局局长和版权局局 长。据作者说,这部日记是他文革初期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上学,在新北大公社当红卫兵 时所写。作者几乎逐日记录了那个特殊年代他在北京大...
在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四十周年之际,读到一部以文革为背景的长篇小说《福民公寓》,作者是喻智官。该书题头说:这是迄今第一部全景式再现大上海市民在文革狂潮中生死沉浮的长篇史话。读完全书,觉得这句评语很实在,令我急于写下自己的感想!
金钟按:张显扬先生曾是中国社科院马列所研究员,胡耀邦生前倚重的理论家,一九八七年和方励之、刘宾雁、王若望一道被中共开除党籍(未公开点名)。我曾于二十年前向他作过中国多党制可能性的专访。最近特地就文革问题驰函求教,张先生谨以此文作答。从三个层面剖析文革的起因。
(大纪元记者张子纯巴黎报道)2006年5月7日下午3点半,中国民主党法国分部在巴黎台湾文教中心举办了“评独裁专制与文化大革命”的座谈会,此次会议邀请了资深媒体人、前法国国际广播电台中文部主任吴葆璋先生主讲,与会人士从自身经历,反思、评述文化大革命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而灾难的根源是共产党体制的独裁极权,其中共政权无论怎样利用暴力、谎言改装换面、苟延残喘,都无...
文化大革命开始于1966年春夏之交,这一点殆无争议;但文革结束于何年何月却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派人认为文革结束于1969年的中共九大;另一派人认为结束于1976年四人帮垮台。按照前一种意见,文革是三年(1966-1969);按照后一种意见,文革是十年(1966-1976)。
今年5月16日﹐是中共中央发出“五一六通知”宣告文革正式开始的日子。虽然中共禁止官方与民间开展纪念活动﹐但是海外还是有有心人举办讨论与纪念活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5月12至14日﹐由21世纪中国基金会在纽约举办的《历史真相和集体记忆:文革四十周年国际研讨会》。
1966年5月16日,中共发出著名的五一六通知,从而在中国全面展开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在文革四十周年纪念日前夕,中国著名作家老舍的女儿接受香港媒体采访,详细讲述老舍自杀前夕的情况,并呼吁中国当局正视这段历史。
童真时代的那种甜蜜,那种宁静,那种任性生活,骤然就被一张“炮打司令部”的 大字报轰陷了。
重庆沙平坝文革墓群,全国唯一一个文革武斗死难者墓群。(网络图片)
收到博大书局寄来的高智晟先生的文集,恰逢文革四十周年前夕。读着高智晟先生的经历和选择,联想到与纪念文革有关的话题。
香港政论杂志《开放》今年三月号出版后,记者林迪就该期内容采访了总编辑金钟。在访问的第三部分,他们谈到最近美国和法国出的两本新书,分别探讨世界上的独裁政治制度还能存活多少年,以及历史上法国汉学家对中国的三次“编造“。另外还提到了”文革”红人聂元梓的凄凉晚年,最后介绍对李安的《断臂山》一片的另一种评论。
四十多名中国全国政协委员四日连署提案,要求中国政府筹建文化大革命博物馆。不过,参与连署的舒乙(作家老舍之子)、陈漱渝认为,文革涉及前中共领导人毛泽东的形象,毛泽东形象又与中共的形象紧密相连,因此对于通过提案不表乐观。
毛泽东集团和刘少奇集团的矛盾终于在1996年,八届十一中全会前夕爆发。刘想通过合法的手段,在全会用投票方式罢黜毛泽东,毛则先下手为强,退居上海,另组中央,命令自己忠实的追随者、国防部长林彪派部队包围了北京,对北京实行军事管制,并通知在北京的所有委员,在他未抵京前,全会不得擅自召开。刘不示弱,声称过半数中委以同意开会,无需延期,并以维护党章法纪的名义调遣新疆军...
共有约 227 条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