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政

秦政:十论金刚经(八)
1、我们来看“第二十一品非说所说分”。“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这是什么意思呢?从字面理解好像极为悖乱,何以说“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呢?难道佛讲的不是法吗?其实释迦在此正告修行弟子与后人,因为他所讲的法只是针对当时人讲的他的修炼故事和对那一层宇宙法理的一些体悟,就好比说你在很高的天空中感受到风,你在下来给人讲风的时候,你讲的东西是风本身吗?那风任你用千般比喻万种诠说,总不是法本身。故老子云:“吾不知其名,强名之曰道,强志之曰大。”所以,释迦说:须菩提啊,你不要认为我会有这样的想法:我在此要有所说法。如果这样想,就不能真正理解我所讲的真正含义了。

标签: 秦政

秦政:十论金刚经(七)
1、来看“第十七品究竟无我分”。从前此章(第十六品)开始的的文句与文意的杂揉,都与佛教经典结集有关,也与翻译者的翻译和当时的历史环境有关。因为佛教经典是释迦不在世五百年后才整理出来,当时经过三次结集,其中上部座和下部座弟子分别写出了代代口耳相传的佛陀讲法,而这些讲法也只是当时弟子觉得比较重要而记住的。虽然古人记忆很好,也难免错漏参差。五百年相传,更是无法保证一致。而为了将佛陀当时讲法原义尽可能多的保留,在结集时就考虑到将不同的人回忆的同一件事同一次讲法内容合在一起。当时也像《圣经》一样称为“约翰书”或XX书。就是通过XX记下来的。由于佛陀临终对阿难讲《大涅槃经》(很简短,讲佛教之法的成住坏过程与“以戒为师”和死后僧团的管理。后人为了名利显示将此经弄出了三十六卷,非常的浩繁,都假称是佛的话。)

标签: 秦政

秦政:十论金刚经(六)
1、我们来看“第十二品尊重正教分”“复次,须菩提!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佛法圆融,如天无所不覆,如地无所不载,此其心法也。却不是要人为去干什么。随说是经,是随缘传此经的意思,却不是随意、无恭敬心地妄言。至于说“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这话不是释迦牟尼所说。因为此时,释迦已臻如来境界,观其后面四句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里岂会让人去有为供养什么?他不是自相矛盾吗?佛讲法能够自相矛盾吗?阿修罗,就是修罗道,是当年释迦讲法时讲出的三界内的一个魔道层次,他会让他的弟子去供养它?至于说对世人的供养,那是世间法人要尽的责任,比如抚养和赡育,却非佛教要做之事,对于天人的供养,常人也是做的,也非佛教徒有为之事。这些都是后人舛入的。“如(崇)佛(建)塔庙,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则为有佛,若尊重弟子。” 此处残断多处。错舛多处。除去我们上面讲的一个真正的修炼者自然慈悲一切众生,却非有为供养外,哪里说受持读诵就成就第一希有之法呢?就像一个如果没有初中高中踏实的知识作基础的人,要他一天到晚地背诵高等数学公式,然后就可以授数学博士吗?这真是笑话,这也是在后来改良释迦牟尼所传佛法,弄出所谓的“大乘”与“小乘”之对立的那些人所干的事,其实“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虽然经典所在,背后有佛在管,故说经典所在之处,则为有佛,这是过去的真实状态。

标签: 秦政

秦政:十论金刚经(五)
、我们要非常明晰地认识到,佛陀因材施教,对须菩提的辅导,通篇都是在启迪和训练他思考,提升他的意识和纠正他的错识,那么,须菩提在这里回答的,也就不过是他的认识,反之佛陀所回答,也是有针对性的,不能固定地看死了这些问题。就好比在牛顿经典力学的课堂上,经典物理学的最高境界回答与将来在相对论、量子境界的回答完全不是一回事一样。经云:“法无定法”,只是宇宙法在不同的层次境界有不同的法的存在形式、展现。一个在那个层次中的生命,符合了那一层的法,就是那一层法中好的生命,但他所持有的那个标准,在另一境界中可能就是错的。就是这个道理。

标签: 秦政

秦政:十论金刚经(四)
1、我们来看“第六品正信希有分”。这是继续在讲“不着相”问题,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因为须菩提也感觉到有点难于理解佛陀所讲的法,以他的修为,觉得将来众生在读诵这段经文的时候,能否对佛法生起真实不虚的信心感到担心,因为从人的逻辑来看,这段讲的好像就是一切皆空,普通人因为这个理解的局限,如果用人的逻辑和好恶之心去想,那修佛结果什么都没有,他怎么去干呢?佛陀纠正须菩提说:“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则为着我人众生寿者。

标签: 秦政

秦政:十论金刚经(三)
1、我们来看“第二品善现启请分”,前此已经说过,将经文分成多“品”,这是后人附加的,其中表达了后人对经文的理解,看起来似乎为后人读经提供了方便,其实也为后人理解经义添加了框框。如果局限于这个理解,那么后人就永远为其所框制了。所以,这些分品,其实是不应该的。

标签: 秦政

秦政:十论金刚经(二)
1、接下来,我们就来具体讲证《金刚经》。真正的佛的教徒,一定要知道,佛讲经说法,既然他都明言“我说一切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就是要让人通过他讲的认识宇宙的真理,用之以修炼,真正的明道开悟,而绝不是把他讲的话用人的感情供起来,自己不明其真义,只知盲目背诵,无法将他所讲的真正内涵用之以修身炼道(过去的人这样做,是因为修炼的是副元神,并不是明明白白的主意识修炼,实际上历史上没有人修成过,修成的只是不入三界借这个人体修炼的副元神,历代成就的都是这样),当真正有人能够开启真见时,又由于人的名利情的触动,动凡人之心起来不理性的反对,其实也不过是打着佛的幌子,骨子里维护的往往是自己和利益和虚名,自己的感情和骄妄而已。自古来解证这部经的多了,可是智慧的人要知道,真理是不变的,不因其古今时间差异而不同,古人制造出来的不一定都是精金美玉,他们也必有拉撒的垃圾粪土,这些你不能不承认。今人如果洞明宇宙的真理,他讲出来的也一样是万古不废的大道述言。故孔子曰:“述而不作,窃比我于老彭。”

标签: 秦政

相关话题:佛教

秦政:十论金刚经(一)
(人民报编者按:《十论金刚经》是秦政先生与佛教界朋友探讨金刚经的一些心得。本报分十日刊载)

标签: 秦政

相关话题: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