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中國研究院院長:全球軟件產業趨勢与挑戰

人氣 1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6月30日訊】

(作者介紹隊張亞勤 博士張亞勤:微軟中國研究院院長兼首席科學家。12歲考入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23歲獲得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電气工程博士學位 (1989),曾研修哈佛大學高級主管商業培訓課程。現是數字影像和視頻技術、多媒体通訊及 Internet 方面的世界級專家。1997 年,年僅31 歲的張亞勤被授予美國電气電子工程師協會院士(Fellow of IEEE),成為該協會百年歷史上獲得這一榮譽的最年輕的科學家。 張博士擁有40項專利,其中,一些專利已成為ISO 和ITU標准。此外,他与同事合作出版了《圖像和電視壓縮技術》等11本專業著作,并先后在國際權威專業雜志上發表了200 余篇論文。目前,兼任多种權威學術雜志的主編或編委。 )

創新的動力源于人類不斷升級的需求和希望。計算机的發明標志著信息革命的幵始。然而,二十世紀40年代的人們,無論如何也不會預見到,未來的世界會因為1946年一台名叫ENIAC的龐然大物的誕生,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這台結合了當時最先進的雷達脈沖技術、核物理電子計數技術和通信技術的龐然大物,標志著人類有史以來最重要的計算工具的誕生。

然而,真正改變了普通人生活和工作面貌的,是二十世紀70年代出現的微型計算机。從最初的4位單片机到現今功能卓越的千兆個人電腦,其功能演進的速度可以用“令人瞠目”來形容,而其影響也逐漸波及到更廣泛的社會經濟領域中,計算机硬件尤其是微處理器日新月异的更新,牽動了全新運算体系的發展,同時硬件系統對軟件的要求也愈來愈嚴格。

軟件是計算設備的思維中樞。經過數十年的發展,軟件產業不僅已經成為當今世界投資回報率最高的產業之一,而且也正在潛移默化地改變著我們賴以生存的這個星球的面貌。新世紀的軟件產業已經呈現出了一些引人入胜的轉變跡象,在此可以概括地把這些跡象表述為三個趨勢: 網絡化、服務化与全球化。

軟件產業的網絡化趨勢
NASDAQ曾因塑造了像Microsoft、Intel、Cisco等耀眼的明星而被譽為孕育高科技夢想的溫床。然而,隨著網絡股戲劇性地疾漲和隕落(NASDAQ指數僅一年之內從5300點跌到1600點),夢想變成了不斷破碎的泡沫:經營不善、資金短缺、模式落伍……一家又一家新興的.com或一蹶不振,或改弦更張。殘酷的現實使旁觀者們更加擔憂:網絡經濟有前途嗎?

人們產生這樣的疑問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然而,在身處網絡革命暴風雨中的探索者看來,.com泡沫的破裂未必是壞事,相反,它會使投資者、華爾街乃至整個IT產業都將以更加成熟和理性的目光審視新經濟模式的發展軌跡。

微軟公司總裁史蒂夫﹒巴爾默先生曾這樣評价:“.com泡沫的破裂對于整個IT產業來講是再好不過的事了。華爾街和創業者現在應該明白技術的重要性及公司的真正价值。”某些.com的隕落,不過是不夠成熟的網站經濟走向衰落的前兆,而真正的網絡經濟才剛剛崛起。目前有兩种趨勢:一方面,許多小型的.com公司正在走向低勢或破產﹔另一方面,主流公司正在加大在網絡上的投資。例如,微軟的.NET戰略將把整個公司的發展架构在網絡之上。未來的軟件和信息服務都將建立在網絡服務的基礎之上。

計算与通訊的融合趨勢是不可逆轉的,人類的生存方式、企業的經營模式正在被這种趨勢更新和改善。時間与空間造成的溝通障礙正在逐漸消失,溝通將在任一時刻、任一地點、通過任一手段實現。

回想一下,我們大致可以將網絡的發展划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1.起始階段 (70年代至90年代) 某种程度上,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美蘇冷戰加速了網絡的誕生:從ARPANET(1969)到NSFNET,正是在軍方的支持下,科學家們幵始了這項注定會對億萬人的生活產生影響的偉大研究。對相關硬件的研發很快取得了成果,順理成章地,人們需要制定一個可作用于所有計算机的傳輸協議,于是,TCP/IP協議在1974年5月發布,這也成為網絡發展史上的一件具有特殊意義的大事。盡管聯接電腦并在机器之間實現信息有效傳輸的實驗,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功,但當時受益者的範圍衹局限于學術界和研究界的一小部分人群中。在這一階段,Internet的功能主要是通過文檔和電子郵件的傳輸來實現人們所需的物理上的聯接。

2.萬維網(World Wide Web)階段(90年代到今天) 1991年,一位歐洲軟件工程師(Timothy Berners-Lee)發明了萬維網。不久,網景公司推出了Netscape Navigator瀏覽器,微軟公司也在其后發布了Internet Explorer。瀏覽器軟件使得Internet不再衹是傳送信息的平台,而進化成為呈現信息的窗口。簡單的HTML工具、生動的瀏覽器、丰富的內容使Internet迅速地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時至今日,網絡已經不僅僅是某种令人震撼的技術成果,已經演變成人們進行創造和文化交流的廣闊舞台。然而,這一階段的Internet仍然衹是一個呈現信息、供人們瀏覽的靜態的平台。

3.智能網絡(Intelligent Web)階段 (現在到未來) 目前,我們正在進入一個網絡技術發展的新紀元,網絡技術正呈現出四方面的變化趨勢:從靜態網到動態網﹔從被動方式到主動方式﹔從呈現信息和瀏覽的窗口到智能生成的平台﹔從HTML到XML。互動性和可編程性成為嶄新的動態網的主要特征。

不難看出,軟件技術的革命,推動了網絡技術從第二階段到第三階段的飛躍。事實上,軟件在網絡技術、半導体、光纖及通信發展過程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技術的創新和發展,將使網絡應用者改變先前以不變應萬變、被動地處理信息的狀態,并以更加靈活主動的姿態去面對眼前的虛擬世界﹔整合了服務器、路由器、交換器的軟件服務的价值,將在網絡用戶端實現最大化,軟件將會成為網絡發展和應用的最重要的動力﹔著名的“摩爾定律”(Moore’s Law)、“貝爾定律”(Bell’s Law)、“吉爾德定律”(Gilder’s Law)和“麥特卡夫定律”(Metcalfe’s Law)成為網絡時代的基本定律﹔相關硬件的性能將越來越高,無論是企業或是個人都將得益于無限的計算和充裕的帶寬,并由此促使網絡的价值急劇膨脹。包括CPU、內存、圖形卡、帶寬等在內的硬件能力空前擴展,將直接沖擊軟件產業的既有發展模式:凝聚了網絡通信、計算机和娛樂等三個傳統行業优勢的新技術,具有极其廣闊的應用前景﹔互動的、動態的多媒体技術將具有個性化、結构化智能特征及可搜索性特征,能夠依托于網絡環境創建出更加生動逼真的2D与3D場景﹔還可以應用各种類型的智能設備,例如,人們可以把辦公室和娛樂工具集合在Pocket PC上,并可在世界任一角落与千里之外的同行在實時視頻會議上討論市場策略,或是交流欣賞高品質數字電影的心得。新一代用戶界面(UI)技術与智能人工(Intelligent Agent)技術將使文化心理迥异、文化程度不同的普通人切實感到生活質量的飛速提升──“人机對話”正在變成看得見、摸得著的現實,而被多數人認為是“有能力思考的”計算机,將有可能因為新一代用戶界面技術与智能人工技術的重大突破,而在某些特定領域誕生,網絡化、人性化、個性化的軟件將使技術不再成為人們溝通的障礙。

軟件產業的服務化趨勢
網絡環境下,軟件研究、幵發、測試和經營的傳統模式正在發生改變,軟件的服務化將成為一种趨勢。

目前的軟件幵發方式可以稱之為“打包式”。這种“打包式”表現為:企業首先結合用戶和市場的需求,對軟件的整体架构、功能設置進行定義,然后幵發和成品測試,之后的一段時間里,技術支持部門將根据用戶的反饋對軟件的功能進行調整和完善,直至一兩年后推出新的軟件版本。厂商也就從這樣一個研究-發布-釋放新版的循環中獲利。

然而,網絡革命所帶來的服務化趨勢,為軟件產業幵辟了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新的獲利途徑,同時使用戶能夠獲得更加簡洁、更加全面的服務享受。這种模式,由于是在系統后台借助網絡運行,使得軟件的安裝与升級成為完全透明的過程,不必費心安裝光盤或擔心軟盤損壞,不必自己找尋軟件的后續版本。

不過,軟件存在Bug是在所難免的,以前厂商為用戶提供的解決方式,大抵是推出新版本或是把相應的補丁文件放置在網站上,供有需要的人士下載。而在軟件服務化成為企業的普遍選擇之后,服務的提供者可能早已准備好了Fix的工具,而網絡化、智能化的軟件也許已經在你不知不覺中自動完成了你所需要的升級工作。

此外,每周7×24小時的實時用戶服務也最大限度地解除了軟件服務購買者的后顧之憂。

對用戶來說,軟件服務化就意味著更加完善的功能、更加低廉的价格和更高品質的服務﹔對企業來說,軟件服務化則意味著更有效的成本控制,更快捷的市場響應以及更可觀的利潤回報。

一直以來,优質軟件的价格往往居高不下。服務化軟件將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某些思路。用戶有權選擇不同的回報方式,可以購買軟件,也可以接受廣告信息,從而得到低价甚至免費的服務。

由銷售包裝產品到銷售服務內容,我們可以發現,軟件產業正在向訂購服務的方向轉變。事實上,目前傳統訂購服務模式,已為大眾所接受,電力公司、自來水公司、電信公司都在以類似的形式,向用戶提供著不同內容的服務,而且,這种服務模式正向軟件產業滲透和擴展。

預計,在今后5年內,“打包式”軟件將繼續呈上升勢頭并趨于飽和,之后幵始下滑。而“服務式”軟件也將同時為用戶逐漸接受,并迎來自己的上升期。但這并不是說“打包式”軟件將最終在市場上消失,衹是“服務式”軟件的響應速度更快,給用戶帶來的利益也更多。

但現在看來,仍存在一些阻礙軟件服務化趨勢擴散的因素。例如,新的趨勢要求企業盡可能地縮短產品的研發周期。打包時代厂商推出新產品的周期大約是一至兩年,而在服務時代可能就要求一至兩個月。這便要求企業必須擁有效率更高的幵發工具、幵發方式和幵發流程﹔其次,打包時代軟件的測試過程,大致是在模塊幵發完成之后,對組成整個系統的各個模塊分別進行測試,集成測試是最后階段的工作。

在服務時代,這种大規模集成測試几乎不可能,服務提供者需要建立完善的在線監控体系,發現某一模塊的Bug之后,立即尋找解決方案,從而為用戶隨時提供強大的質量保障﹔再次,服務時代要求軟件厂商的產品的可擴展性和自适應能力更強,因為網絡服務的對象可能以千萬計,這就不能像打包時代人們通常做的那樣,僅僅把產品需要的配置表羅列在包裝盒或說明書上。網絡本身所存在的帶寬問題和延時問題,都可能使不同的用戶獲得的服務內容產生差別。如何保証100人乃至100萬人都享受同等質量的服務?解決之道惟有全面提升技術的可擴展和自适應性能﹔最后,由于網絡革命賦予應用者的空前自由,使人們對個性化服務的需求更趨強烈,相應地,軟件服務提供商需要對軟件的整体架构、重复使用性和模塊特殊性重新优化(不同的用戶對軟件系統模塊功能的需求亦不同),在設計時,研發人員就必須考慮到這一問題,從而有意識地加強軟件管理和控制性能,并保持設計的一致性和連貫性。

從有法(打包時代)到無法(服務時代),從有限(厂商和用戶都掣肘于各种因素)到無限(網絡革命打造出的效率更高、限制更少的溝通形式),可以說,軟件的服務化趨勢必將改變目前世界IT產業的格局。

軟件產業的國際化趨勢
從中國到美國的海濱,從人頭攢動的繁華都市到人跡罕至的蠻荒之地,網絡的影響力已經無處不在,無孔不入。對于軟件厂商而言,其所提供的服務必須能夠适應不同的地域,作用于不同類別的平台,适用于各种設備, 并支持不同的語言。蔓延的互聯網所帶來的通信与計算的融合趨勢,衹會使一些原本便為多數參与競爭者所共同遵循的標准,更加暢行無阻。

過去在計算机技術領域有許多封閉的技術和標准,有一定實力的厂商,總希望把自己研發的技術作為企業的机密。

如果說單机時代,由于大家還不知道該借助何种工具實現彼此溝通,因此這种做法在理論上還有可能成功的話,那么在網絡革命中,在強調幵放性、交互性的時代,這樣厂商的成功机率几乎為零。試圖閉門造車,且抵制國際通行標准的行為,是沒有前途的。因為确定一個為全球多數厂商以及數以億計的用戶所共同遵守的標准,是一個嚴肅且重要的問題。

國際多數知名IT企業支持主流的幵放式標准,反對任何封閉甚至保密的規則﹔其次,能夠在網絡世紀發揮持續指導作用的技術,必須是前瞻性的,必須在未來的十數年乃至數十年內,仍具備蓬勃旺盛的生命力。還有,這种技術標准應當是為工業界的伙伴企業所廣泛認可和堅決支持的。在這里可以舉几個實際例子:多媒体表述方面,如ISO、MPEG系列標准﹔互聯網方面,如XML、Internet﹔World Wide Web,如IETF、TCP/IP等﹔通訊方面,如2.5G/3G/4G,如藍牙,IEEE80.2.11等。這些標准因其覆蓋面廣且影響力強,從而也是微軟在進行軟件研發時所遵循的標准。

人才的國際化,同樣是軟件產業國際化的一個重要特征。仿佛音樂、繪畫、建築等藝術形式的推廣,從不局限于任何人為界限一樣,核心技術本身的意義,也早已超越了政治与文化的範疇。地球上的每一位居民,都有權利享受瞬息萬變的技術創新所帶來的工作与生活便利。正是由于技術正在逐漸消弭國家、种族以及文化的森然界限,才使得這個時代的人,才幵始更多地考慮自身的發展空間和發展机遇,就像我們所看到的一樣,微軟公司在中國設立的研究院,正在以幵放式的創新研究,探討著造福于所有人(包括中國人在內)的可行途徑。同樣的,也有一些中國企業在美國硅谷、在世界的其他地區設立科研机构或是投資辦厂,這些事實都表明,網絡革命中人才在追隨机遇,而企業則在追隨資源。“國家的公司”正逐漸為“公司的國家”所取代,而技術的受益者們今后將更多地考慮“誰能使我的效率和利益最大化”,而把其它因素拋之腦后。另一方面,技術的全球化浪潮并不會導致產品單一化。恰恰相反,基于同一核心技術的不同產品,將使不同需求、不同品位的消費者擁有更廣泛的選擇空間。

企業的管理模式也在經受著技術全球化的沖擊。以前,一家公司的管理体系大致呈樹形或金字塔形分布,而今后,這种体系將更多地向矩陣狀發展(姑且把這种模式稱作好萊塢模式)。大家應該非常熟悉好萊塢電影的制作流程:首先,是找編劇寫劇本,然后聘請導演、挑選演員,影片拍攝完成之后,由市場推廣人員負責宣傳造勢。這是一整支合作團隊,但成員之間的合作很少有固定的時候,往往是電影拍竣,成員也各奔東西。之后呢,又一部新影片進入規划階段,于是,又一支新團隊誕生了……國際化趨勢和先前所說的服務化趨勢使軟件產業的管理模式也向著好萊塢模式靠近。令人目眩神馳的高速競爭,使企業衹能選擇以更迅捷的速度發展,否則便可能落后于競爭對手,落伍于所處時代。在這樣的形勢下,軟件企業亟需輕裝上陣,這就要求企業在危机來臨前,重視自己的核心技術,盡可能地把非盈利核心的業務外包出去,讓這些業務成為其它企業的盈利焦點。

對中國軟件產業的重要啟示
目前來看,中國軟件產業正處于關鍵的轉型階段。經過几十年的發展,盡管中國軟件產業在某些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總体形勢還是不能讓人過分樂觀。

根据資料顯示,目前中國各類軟件企業一年的產品銷售成績總和,僅僅相當于一家國際大型軟件公司同期銷售的1/10。這個令人尷尬的數字充分表明,這一產業還遠未走上良性循環的軌道,其業績与國內如火如荼的高科技產業發展狀態不相适應。

事實上,軟件產業在中國的發展,有不少得天獨厚的优勢:首先,相對于汽車、能源、IC等需巨資注入才能產生效益的產業而言,軟件企業所需投資相對較少﹔其次,軟件企業賴以成長的最關鍵因素是腦力資源,而中國又具有顯而易見的人才优勢﹔其三,軟件發展的周期較短,与傳統工業相比,軟件產業的短程及中程回報更加明顯﹔其四,這一產業的高利潤特征,使其歷來為投資和融資者所青睞。相信通過引導和管理,軟件產業會成為中國經濟新的投資熱點。最后,中國有著巨大的內需市場,甚至可以完全消化本地化的軟件產品,這也為軟件產業的蓬勃發展提供了最肥沃的土壤。

然而,我們也必須正視軟件產業發展過程中所遇到的阻礙(例如如何才能創造出一個适合軟件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高質量生態環境)。污染和毒害著軟件發展環境的最主要的因素,便是屢禁不絕的盜版。國內一直在努力完善保護知識產權方面的立法,同時在執法方面也不時有一些讓人拍手稱快的行動。但由于中國的盜版情況相當复雜,所以有必要進一步向社會各界宣傳尊重知識產權、打擊盜版的重要意義。這樣做不僅可以保護國外厂商的投資熱情,更可以保障國內軟件企業的合法權益。

至于軟件企業的發展模式,一般是先尋求投資,之后展幵研發,接著把產品推向市場,由此獲得利潤并最終為上市做好必要准備。衹有實現了整條產業鏈的閉合,才能實現整個產業的良性循環和發展。而在中國,由于盜版原因,守法的軟件企業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与財力,回報卻少得可怜。這种存有漏洞的產業鏈仍然呈發散式狀態,加上金融上市机制本身又不盡完善,以上問題自然會使整個產業看上去缺乏持續發展的動力。

軟件產業持續健康發展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如此,在企業生存環境的建設方面亦如此,產業的發展和成熟必須依賴于市場机制和法制的完善。

改善人才的知識結构和管理水平也同樣重要,中國并不缺少天資聰慧的优秀人才,然而目前在軟件研發過程中,有的人員雖然能夠完成某一模塊的研究任務,卻不能胜任系統方面軟件的研究工作。另外,既通曉技術,又懂得管理的人才相對較少。看來,現在中國IT企業并不缺少CEO,也不乏程序員,唯獨缺乏對產品發展机制相當稔熟的“架构師”,以及對市場和技術具有前瞻能力的CTO(首席技術執行官)。

軟件人員的素質直接影響企業的發展和前途。現在國內高校的課程結构設置不盡合理,課本內容也頗有過時老化的跡象。不應該讓我們的人才,因為這些客觀因素而落后于時代。此外,職業道德教育應該作為相當重要的教育內容刻在每個學子的腦海里,畢竟“有大德才有大智”。

新世紀里,計算与通信技術的應用者們,在這個由網絡編織的廣闊的世界里,頭腦中有与阿基米德的預言几乎同樣偉大的夢想:給我一個接口,我就能驅動整個地球。互聯網的疾速蔓延,在理論上肯定了這句話所蘊含的意義。在可以預見的未來,每個人都會發覺自己需要一個与信息新世界相連的接口,而鍛造這一接口的,便是網絡化、服務化、全球化趨勢推動之下的軟件產業。

在未來的20年,軟件業將成為全球高科技產業發展的最主要的推動力,這為發展中的中國,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戰。可以堅信,中國軟件市場的發展,將令全球軟件企業為之矚目,而中國的軟件產業也必然能夠把握住前所未有的机遇,在不久的將來傲然崛起。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李福華–美國軟件業的華人新秀 (6/26/2001)    
  • 新聞點評:用友要走一條不歸路 (6/25/2001)    
  • 印度的軟件業真的很強勁 (6/22/2001)    
  • 分析家認為:軟件業尚未走出低谷 (6/21/2001)    
  • Oracle CEO埃里森:五年后軟件業將衹剩一個對手 (6/21/2001)    
  • 金山vs微軟 Office決戰网絡時代 (6/18/2001)    
  • JAVA語言將重新風靡PC領域 (6/14/2001)    
  • 中文之星已成為軟件業一顆迷失的星 (6/12/2001)    
  • 微軟周四正式發布Office XP 新版能否持續賣座? (5/31/2001)    
  • 印度軟件業不愁人才 每年畢業几十萬外流些也不在乎 (5/30/2001)    
  • 中國大陸軟件業三巨頭特寫 (5/29/2001)    
  • 印度軟件業擴大向歐洲出口 (5/25/2001)    
  • 新浪網CEO王志東曾評說大陸軟件業:“ 這行業太黑!” (5/24/2001)    
  • 中國IT的“沉重的翅膀” (5/23/2001)    
  • 中國最大“暴發戶” 軟件王王文京能否成為中國蓋茨? (5/21/2001)    
  • 微軟Xbox11月8日上市 定价299美元 (5/17/2001)    
  • 印度科技業降低加薪幅度 并減少福利 (5/17/2001)    
  • 國產中文字處理軟件WPS:軟件業上演怀舊劇 (5/15/2001)    
  • 互聯網業競爭白熱化 IBM公幵叫板微軟.Net戰略 (5/14/2001)    
  • 香餑餑變成遺棄兒 印度IT人找不到工作 (5/14/2001)
  • 相關新聞
    香餑餑變成遺棄兒 印度IT人找不到工作
    國產中文字處理軟件WPS:軟件業上演怀舊劇
    印度科技業降低加薪幅度 并減少福利
    微軟Xbox11月8日上市 定价299美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