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於死地 海地需要重生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1月25日訊】(據中廣新聞記者夏明珠報導)「置於死地 海地需要重生」

海地是這個世界上活生生的一場悲劇,它好像從獨立以來就從來沒有脫離過詛咒,早在這場地震,好像上帝復仇似的,要把它毀滅以前,它就早已經被貼上災難的標籤,它名字的前面,總是被冠上西半球最貧窮的國家這個形容語,它的苦難好像永無止境,然而海地的痛苦,根本不是什麼神秘無法理解的原因造成,也並非上天詛咒,而完全來自於人禍。

固然人口稠密的地方發生規模七的淺層地震,在任何國家都可能是場災難,發生在海地,它的破壞更是遠遠超越了天災,海地似乎特別禁不起天災的摧殘,因為在人的掠奪和傷害下,它早已經從根爛掉,脆弱得不堪一擊。

海地曾經是地球上最富庶的殖民地,十八世紀的時候,黑奴耕種的甘蔗,替法國創造了可觀的經濟產值,當時被稱為聖多明克的海地,幾乎可以說是法國的金雞母,世世代代的法國名門望族,習慣把家裡的第二個兒子,派到聖多明克,管理甘蔗園。法國人對替他們流血流汗、賣力賣命的奴隸,絲毫沒有憐惜之心,奴隸被當成畜牲般的奴役,多數人都在青壯年紀就死亡,很少有機會生兒育女,隨著蔗糖和咖啡出口生意愈來愈好,勞工需求增加,法國人又從非洲引進更多奴隸,1791年海地奴隸造反的時候,五十萬加入行動的黑人,多數都是非洲出生,他們講非洲的語言、信仰非洲的神明。在長達十年的抗爭中,他們打敗了三個國家的軍隊,其中也包括當時所向無敵的拿破崙領導的法蘭西帝國大軍。

1804年一月一號,海地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獨立的黑人共和國,也是西半球繼美國之後第二個獨立的國家,誰知道倡議人人生而平等的美國,面對自我解放的海地,卻充滿了輕視和恐懼,確實,當時所有西方貿易強國,財富多半是建立在奴役非洲人的基礎上,對這些國家來說,海地爭取自由的例子,就好像噩夢成真,美國與海地跨海相望、距離只有幾百公里,美國的蓄奴者擔心海地的革命之火燒到美國。

為此,美國拒絕承認海地的國家地位,一直到1862年、海地獨立快六十年之後,林肯總統才承認海地,認了海地之後,美國也並沒有善待它,而是和其他曾經殖民海地的強權,一起剝削、荼毒海地,海地的良田被燒毀,農園遭到掠奪,它被強迫用賠款來交換和平,經濟幼苗被扼殺,讓它一百多年無法翻身。海地奇特的政治制度在這段黑暗的過程中成型,它像一個扭曲的畸形兒,以黑人和黑白混血為主的新領導階層崛起,取代白人殖民者,他們也彼此爭權奪利,但是在奴役人民,搜括民脂民膏上,卻有志一同。

海地獨立後不久,田地被分割,交給被解放的奴隸耕種,辛苦的收成在繳稅之後,所剩無幾,獨立之後的海地,依然維持著殖民的哲學,統治者一心想的就是如何斂財,國家的建設與發展,好像不關他們的事。

1806年,海地獨立的兩年後,它的第一任統治者遭到暗殺,海地也陷入週而復始的爭鬥,勝者掠奪權力也接收財富,被推翻的人不是被殺就是遭到流放,來不及送出去的財產,就被繼任者接收。

1915年,白人回來了,美國揮兵入侵,逼海地還債,同時平定當地的政治動亂,當時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覬覦加勒比海,美國深感威脅,於是先下手為強,不過美國佔領海地將近二十年期間,在當地造橋鋪路,把發展集中化,奠定以太子港為中心的都市建設基礎,並且送海地人到海外留學,接受農業經濟和醫療的專業訓練,希望替海地培養出一批穩定的中產階級。

美國人提升了海地的基礎建設,卻沒有改變海地的本質,美國撤離之後,杜華利趁勢崛起,他可以說是海地歷任獨裁者中最狡詐也最殘酷的一個,利用冷戰時期美國恐懼共產主義的心理,挾制美國支持他,杜華利父子鐵腕統治海地將近三十年,成千上萬的海地人在暴政下死亡,1986年,小杜華利被推翻,海地又進入另一個動亂的循環,二十多年間,歷經好幾次政變和選舉,美國人再次介入,不過這次比上次更虎頭蛇尾。

海地經濟賴以維持的土地,因為長時間過度耕種以及缺乏投資,養份被榨乾,收成愈來愈差,海地對外來援助的仰賴也日益加深,不過許多援助因為缺乏長遠規劃,或者因為不同的機構各自為政,它們在造福真正需要幫助的百姓上,發揮的效果不大,充其量只是減輕了執政者的負擔,讓他們有餘力可以繼續爭權奪利,權力鬥爭沒有終止,災難也不斷重演,國際介入始終治標不治本,它們沒有意識到,如果不能從剷除腐敗做起,海地的問題永遠也解決不了,這次地震把海地推向毀滅邊緣,透過它的苦難,海地發出震耳欲聾的呼聲,它不只需要重建,而是需要把腐爛的根源徹底剷除,在新的基礎上重生。

國際上究竟應該怎麼幫助海地,首先,與海地最接近、萬一海地動亂、難民大量外逃、受影響也最大的美國,可以對海地農產以及加工品,開放市場,為海地人創造長期的工作機會和收入,進而吸引投資。

國際慈善團體以及捐助者必須確保海地重建的善款,能夠真正照顧到海地人,讓參與重建的工人可以拿到合理的工資,避免再發生好處都被包商和業者拿走的狀況。

國際所能夠給海地最大的幫助,就是讓所有海地人來重建海地,讓大家、而不只是少數的人有錢賺,隨著百姓所得增加,民智漸開,海地應該會改變。希望這場規模超越以往歷次天災的苦難,能夠讓海地置之死地而後生,它才不至於白白受了那麼多的苦。

相關新聞
海地災後重建會議25日在加拿大召開
地震活埋11天 可樂零食救命
樂施會:加拿大會議應取消海地外債
英7歲童騎腳踏車為海地募款達六萬多英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