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苦戰通脹 PK 美國防禦通縮

人氣 3
標籤: ,

【大紀元2010年11月23日訊】(大紀元綜合報導)當美聯儲主席本‧伯南克(Ben Bernanke)剛剛向國會指出有必要購買6,000億美元的政府債券以抵禦通縮威脅時,中國總理溫家寶承諾將採取「有力」措施應對通脹上升。

中國10月物價數據顯示通脹超乎預期地激增至4.4%。食品、大宗商品和房地產價格的不斷上漲,加劇了通脹的螺旋上升。蔬菜是價格上漲的主要食品之一。過去一年,政府監控的18種蔬菜價格上漲了62.4%,推動10月份食品價格同比上漲10.1%。

北京過去一週表現出高度警惕。溫家寶在參觀廣州市一家超市時承諾,將向低收入群體發放補貼、打擊大宗商品市場操縱行為,有必要的話,並對主要食品實施價格管控。

中國央行19日晚宣佈,再次上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至此,銀行存款準備金率已達到18%的歷史新高。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短短十天,央行兩次提高存款準備金,這是金融管理部門向市場發出了緊縮信號。

媒體報道顯示,消費者開始囤積商品。在北京火車站附近賣菜的蔣全根(音)說,上週四有個老太太一下子買了35公斤的紅薯——足夠她吃好幾個月。附近物美超市的售貨員王慧英(音)表示,最近幾天,好多顧客一次性買了6、7桶5公斤裝植物油。

外界指,溫家寶的言論主要是為了遏制類似的囤積行為,穩定通脹預期。通脹恐慌不僅會破壞中共有能力發展經濟的形象,還有可能對其它經濟部門產生破壞性影響。中國家庭持有4.5萬億美元的銀行存款,現在實際收益為負利率。如果老百姓開始對於銀行存款的長期價值失去信心,釋放出的資金將如洪水般湧入其它市場,破壞穩定。

當前,大陸媒體上「美元過多論」盛行一時,「通脹進口論」把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價格上漲說成是中國通貨膨脹的主要原因。似乎中國的物價是由美國聯儲會貨幣政策調控的。

美國要為全世界通貨膨脹負責?

業內人士分析,食品價格上漲是全面通脹的前兆,而正是過去兩年裡中國實施的大規模貨幣刺激措施催生了通脹壓力。2009年新增銀行貸款增加了一倍,而兩年內M2貨幣供應量擴大了近50%。

著名經濟學家程曉農表示,美國沒有明顯的通貨膨脹;美國聯儲會最近放5千億美元到貨幣市場上,於是中共政府和喉舌媒體趁機渲染:美國要為全世界的通貨膨脹負責。中共政府自己超發42萬億人民幣,反而不肯承認是在製造通貨膨脹。中國金融高官吳曉靈承認:「過去30年,我們是以超量的貨幣供給推動了經濟的快速發展。」

程曉農解釋,所謂超量的貨幣供給,就是過去多年來中央政府及各級地方政府以增長掛帥,用退稅補貼千方百計擴大出口,又打開銀行貸款的大門,用幾十萬億資金供給房地產炒作和盲目的公共工程投資。

大陸官方數據顯示:「據統計,2009年底,我國33.54萬億元的GDP規模,是1978年3,645.2億元GDP規模的92倍。同期廣義貨幣供應量從1978年的859.45億元增至2009年底的60.62萬億元,為705倍。」從目前的趨勢來看,廣義貨幣供應量與GDP之間的比例在進一步加大。央行數據顯示,今年9月末,廣義貨幣餘額已經達到69.64萬億元,按照國家統計局發佈的前3季度GDP達26,866萬億元計算,超發貨幣將近42.774萬億元。

如果說中國的通貨膨脹是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造成的,程曉農指出,那麼中國進口的主要是原油、鐵礦石、大豆等,這些進口商品漲價不會導致番茄、青菜等食品價格上漲。而鐵礦石等國際價格上漲本來就是因為中國大興土木、需要大量鋼材所造成。最近中國國內棉花價格漲了一倍,於是國內企業紛紛進口廉價的外國棉花,結果拉動國際市場棉花價格也跟著中國國內棉價暴漲。

據金融時報報導稱,世界作為一個整體幾乎沒有甚麼通脹風險。在歐元區、日本和美國(加起來佔世界經濟的一半以上),總體價格水平連微幅上升都難以做到。許多個別行業的價格正在下降。剔除食品和能源後的美國核心消費價格指數在過去一年僅上升區區0.6%,這是編製該項指數53年來的最低值。日本的物價正在繼續下滑。只有在歐元區,通脹才略有抬頭,但仍不到2%,在經濟增長相對較快的幾個核心經濟體甚至更低。

美國的通貨膨脹率多年以來一直維持在一個較低水平,除了食品和能源外,到今年9月為止的12個月,消費者價格指數只上揚0.8%,這是1961年3月以來漲幅最低的12個月。而這些數據也是美聯儲認為美國不會陷入通脹危機的最主要依據。

在美國,過去12個月食品價格指數上升了1.4%,農業部預計,明年美國食品通脹將為2%至3%。但總體而言,美國的物價並沒有出現大幅上漲現象,因此美聯儲現在正採取措施要人為地提高通貨膨脹率。

近日,美聯儲(Fed)發起的新一輪的定量寬鬆(QE2),為提振美國經濟復甦做出最新努力。按照該計劃,美聯儲將在明年年中前購買6,000億美元的較長期美國國債。

分析人士指出,美國印的鈔票有全世界消化,而中國印的鈔票則是由老百姓買單。另一方面,美國民眾消費來自世界各國的低價商品,美國貿易逆差擴大,老百姓享受實惠。中國是將最好的物品出口以換取外匯,出口補貼的缺口需要用加印鈔票來平衡。大量的奢華用品搶佔中國市場,只有富人才能享用。

北京沒有理由把矛頭指向他人

11月19日英國《金融時報》社評指出,那些抱怨美國如今只出口通脹的人,應當好好審視一下自己的行動。北京方面尤其沒有理由把矛頭指向他人。與多數新興國家不同,中國尚未開放其資本帳戶,因而能夠將外國資本流動拒之門外。但中國由信貸驅動的刺激措施與美聯儲(Fed)的政策可謂「半斤八兩」。

富國的通脹需要再高一點,窮國的通脹需要再低一點。兩者的通脹率目前尚未低到(或高到)破壞穩定的程度。但其組分可能足以破壞穩定:食品價格正危險地快速上漲。當食品價格上漲快於整體通脹時,窮人的實際收入將被轉移到別處。在經濟低迷的富裕經濟體,這對那些遭受失業和支出削減最沉重打擊的人又是一個負擔。在窮國,這對民眾和社會秩序都可能產生生死攸關的影響。

中國政府過去七年奉行的寬鬆貨幣政策。在此期間,M2貨幣供應量增長了3倍多。負利率與大規模信貸增長的綜合作用,是中國樓市泡沫與廣泛通脹壓力的最直接致因。除了過剩的流動性,不斷上升的勞動力成本(主要由人口特徵所推動)與大宗商品價格,是推高中國通脹的另一個強有力的長期變量。

隨著利率上升及政府採取行政手段收緊信貸發放為經濟降溫,中國的增長將會下滑。但大多數分析師已經預料到中國的增長會減速。未來十年,中國的年增長率會從現在的10%下降到7%-8%。

中共真的想對抗通脹嗎?

美國克萊蒙特-麥肯納學院政治學教授裴敏欣為英國《金融時報》撰文中表示:令人擔憂的是旨在戳破房地產泡沫的政策。中國過去幾年的信貸繁榮,導致了房地產價格非可持續的上漲,工業產能的迅速擴張,地方政府的過度舉債。如果北京真的想對抗通脹,那就不只是實施幾項價格管制那麼簡單。

這進而意味著中國要進一步提高利率,削減銀行放貸。你只能想像一下,對於膨脹的樓市以及過度擴張的國有企業和地方政府,此類措施會產生何種影響。

不過,這或許還不是最壞的結果。即使政策轉變為抑制價格上漲,但中國經濟更深層次的結構性失衡還是會使得房地產泡沫持續存在。即使中國領導人敷衍塞責,採用折中的辦法對待通脹的根本原因,這些問題還是沒有得到處理。

政治肯定會阻礙這一切得到解決。在共產黨準備在未來兩年選出新一代領導人之際,北京可能會變得極其反對冒險,熱衷於推遲實現經濟再平衡所必需的痛苦改革。當然,最終他們將不得不清理爛攤子。但推遲意味著到時候要付出更高的代價。

專業名詞註解:

* M0:M0=發行貨幣的總供應量
* M1:M1=商業銀行活期存款,稱為狹義貨幣供應量
* M2:M2=M1+定期存款與儲蓄存款,稱為廣義貨幣供應量

相關新聞
中國1月物價上升 通脹壓力持續加大
中國36城市物價漲3.6% 專家:通脹预期
中國各地物價齊漲 通脹成百姓陰霾
張經倫:物價飛漲 提高通脹目標?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