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心得

台灣南投鯉魚國小 讀報連線強力放送

鯉魚國小,一所位在竹山山邊的小型學校,也在文化的邊緣,離繁鎖的世界比較遠。一群勤奮的老師跨越鯉魚大橋而來,他們用讀報架起了龍門,讓學生飛越屬於自己的世界,遨遊於天地。

鯉魚國小11月5日精采生動的「早安!讀報時間」現場令人大開眼界!台語播報員五年級昶明上場,介紹了《大紀元時報》中一則美國校園的蔬果沙拉吧,因為肥胖問題已經成為美國國安級的重大問題,各方想盡辦法推動減肥運動,昶明希望自己也能到那所學校就學,以便減掉他身上的脂肪。嗯!這個新聞很健康。



給我報報報,讀報開麥拉現場連線中。(攝影:王懿德 / 大紀元)

播報現場五年級的建安老師正化身為電視攝影師,錄下小記者們的影像。總務淑芬主任利用往後兩週每天中午的用餐時間,將建安老師錄下來的當週報導內容,全力放送重複播放,讓全校師生重新回味。學生們除了可以重溫當天的精采盛況,還可以回想新聞的內容。

在這裡,每則新聞被全校讀報4組孩子用不同的方式演譯,結合畫面、敘述、音樂、表演、對話等多元的型態,還兼具國台語雙聲道,從孩子的表情中,可看出他們的自信與滿足,同時也發現指導老師給予學生極為寬廣的想像空間。



讀報小組「報報天堂隊」之氣象報導。(攝影:王懿德 / 大紀元)

終於到了令人期待又興奮的午餐廣播時間,大家安安靜靜的,聆聽同學們的讀報,包括健康潔牙、體育、動物、科學、語文朗讀等主題。學生透過廣播聽見自己和好朋友的聲音,有人笑了。音響中的聲音既陌生又熟悉,大家說與讀的興致都提高了。就連學校的客人午餐時聽見學生的廣播,都為廣泛的內容與大方清晰的口條感到驚豔。嘿!孩子可是有練過的。



節奏樂手配合讀報播報演出。(攝影:王懿德 / 大紀元)

建構閱讀 讓學童飛越自己

一年級的雁伶老師說,閱讀可以幫助學生學到很多,學校老師們都致力於閱讀的提升,她自己也使用各種方法輔導學生閱讀。為了推動讀報,鯉魚國小將全校25名學生混齡分成4組,鼓勵孩子利用晨光及課餘時間讀報,並選擇特別的報導張貼公布欄,期望孩子能深度閱讀看見世界。

學生讀報之後,老師教導孩子選定篇章,完成剪報創作,藉以養成收集、整理資料之興趣與能力,並鼓勵親子利用課後共讀、討論、分享心得。學校還出借器材供學生照相、錄音或錄影記錄。剪報實施一段時間後發現,學生的剪報成品無論是取材、花絮剪影和封面製作豐富多元,令人激賞。



用心讀報,寫下心得分享大家。(攝影:王懿德 / 大紀元)

除了剪報之外,學校還利用新聞播報方式呈現報紙內容,讓學生吸收報紙資訊,同時學習如何與別人分享。總務張淑芬主任表示,每到午餐時,學生都會靜靜的聆聽播報內容。這個活動不但能進行閱讀,還能表達自己的想法並與他人分享是一個很好的活動。



學生在公布欄張貼剪報。(攝影:王懿德 / 大紀元)

建安老師指出,偏遠地區學生想要在報紙上發表文章相當不容易。自從學校推出讀報播報活動,讓孩子有了發聲的平台後,孩子的學習變得全面而整體。這種面對面的表達方式,讓孩子學到很多,師生對這個活動都相當的投入。他表示,大紀元的內容涵蓋人本、人文、生態並且強調人的基本價值,是學生讀報的重要選材來源。

雁伶老師的看法是,這個活動用混齡編組的方式進行效果相當好。低年級的學生可以在播報活動中唱歌、表演或當配角,讓他們一邊觀摩一邊也可以對活動有貢獻。而高年級的學生,則是學會掌控流程又能從照顧學弟妹當中產生責任感。

學校希望學生藉讀報播報活動,培養採訪、寫作、編輯能力,進而能編輯鯉魚校刊。並且鼓勵學生發表生活札記,學習當一個適任的小記者,進行專題、人物、校園或社區報導,也讓家長藉由校刊看到自己飛越中的孩子。

扎根品德 開拓一片藍天

鯉魚國小張麗芳校長表示,教育是以學生為中心,由內而外身心靈的開展,而品德則是教育最重要的部分,是教育核心所在。鯉魚國小地處竹山山邊,孩子又都居住山中,所以在文化、環境上相對不利。她與老師們深談後,發現理念相當契合,於是共同發展出一系列結合生活、品德與時事的閱讀課程。



鯉魚國小張麗芳校長發展出一系列結合生活、品德與時事的讀報課程。(攝影:王懿德 / 大紀元)

張麗芳認為,《大紀元時報》多元而且沒有腥、羶、色的內容,觀點客觀又具有道德意義,是一份適合學生閱讀的報紙。於是她開始以大紀元的報導為題材講故事給孩子聽,並將剪報張貼在公布欄上,後來孩子受吸引主動閱讀剪報內容。教師們也發現報紙內容不八卦,而且對健康、體育的教學相當有用,所以也主動認養公布欄,幫忙張貼文章。

建安老師提出「給我報報報--讀報、剪報、編報」計畫時,就把大紀元列入讀報活動中。自從計畫實施後,建安老師將學生的報導記錄下來,利用全校午餐時間播出,學生讀報的興致大為提高,常常抓緊下課時間,主動跑去找老師請求協助、指導、甚至錄音,期望在讀報播報新聞競賽中脫穎而出。

而錄音在午餐播出後,學生既可以聆聽到環境、生態、健康議題的新聞深化學習,彼此之間還可以觀摩表達技巧,所以這個活動深具教育意義。張麗芳相信只要教育的根扎得深,能順著孩子的個性發展,定能讓25個孩子都有屬於他們自己的一片藍天。

心得交流時間

神龍隊及Polo隊是鯉魚國小讀報小組其中兩組,以下是他們取材自《大紀元時報》篇章的心得交流。

神龍隊的呼籲與看法

〈交大環境藝術展 生物反撲人類〉,報導藝術家黃瑞芳透過幽默手法,將企鵝轉化為對人類反撲示警的全球暖化守衛前鋒部隊。神龍隊呼籲大家要正視這個問題,不亂丟垃圾,多坐公車,利用回收紙、多種樹,為地球盡一分心力。



讀報小組「神龍隊」之小播報員雅婷、紫彤、冠慈。(攝影:王懿德 / 大紀元)

〈情緒不是病 卻也會傳染〉讓神龍隊發現原來悲傷的心情會影響很多人,所以建議同學們要常笑,用笑來減輕悲傷的心情。隊員雅婷原本不喜歡運動,喜歡待在教室看書,讀了〈運動!!可以讓孩子更聰明〉報導後,才知道原來運動可以讓頭腦變靈通,她說:「難怪家人都會告訴我,不要整天除了看書,就是看電視,偶而也該動一動。」



讀報小組「神龍隊」之南京氣爆新聞報導。(攝影:王懿德 / 大紀元)

〈用義大利花盆烤雞的香港女名廚〉,女廚師瑪格麗特認為廚藝不分貧富貴賤,她說:「不論你做哪一行,不論你有錢沒錢,一講廚藝,大家都可以談。」雅婷的夢想是要當蛋糕師,讀了這則新聞讓她激勵自己要更努力達成她的夢想。

Polo隊的體會與叮嚀

Polo隊對〈珊瑚礁的重要與氣候變遷的威脅〉報導體會深刻,珊瑚因氣候變遷嚴重受損,幸好有志工自費為珊瑚做健康檢查,並隨時發布警訊提醒大家。

而對於〈北極熊變搖錢樹 加政府招商估價〉的報導則感到義憤填膺,Polo隊隊員表示加拿大政府很可惡,把北極熊拿去估價,變成商品。熊皮每公尺可以賣400元,而北極熊是旅遊景觀之一,把北極熊視為搖錢樹,這種做法不會帶來好處,只會造成大災難。

〈美波多馬克河現兩性魚 疑化學汙染〉的報導讓Polo隊認為,大自然的物種受化學物品汙染而產生不可思議的改變,所以我們得謹慎小心,不要任意使用化學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