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反移民浪潮中 加拿大逆向而行

人氣 3
標籤:

【大紀元2010年12月21日訊】(大紀元記者古惠珍編譯報導)加拿大曼尼托巴省(Manitoba)是位於美國北達科他州北部的草原省份,十年來該省渴望勞工和人口成長,透過挑選那些最有可能留下來的移民種族和職業族群,該省吸引了 50,000人移民,並在新移民中贏得「友善的曼尼托巴省」的美譽。

據《紐約時報》近日報導,該省溫尼佩市(Winnipeg)成為移民多樣性的樞紐,在這個寒冷的藍領小鎮上,同時擁有印度的旁遮普語(Punjabi)區和菲律賓語(Tagalog)區。這個有牛排和馬鈴薯的城鎮,現在提供棕櫚油和山藥泥、4種菲律賓報紙、印度教排燈節。關於加拿大的生活的強制課程,每月約有600位新移民人認識加拿大憲章以確保「生命、自由和安全的權利」以及雇主喜歡求職信以Times New Roman 字型書寫。

曼尼托巴省移民部長霍華說:「當我上任時,我原預期會出現類似世界其他地方的反移民聲浪」,「但我尚未遇到任何人向我說:『我要減少移民』,但我卻聽到:『我們要如何才能吸引更多移民?』」

34歲的奈及利亞移民道杜表示:「從下飛機那一刻起,我們感受到的全是愛。」他對可提供免費醫療的醫療卡,大為讚嘆。 「如果我們有任何理由去醫院,我們只要走進醫院,即可。」他妻子漢娜說:「汽車牌照標示『友善曼尼托巴省』」,道杜說:「這是真的」,「我必須問我的姑姑,在這裡,他們曾經生氣嗎?」

據報導,加拿大是世界上面積第二大國家,長期以來,一直尋求移民者移居加拿大,但在60年代的兩項進展影響了加國移民近代的發展。其中之一是建立計分制度,這有利於技術移民。另一項是取消不准非白人入境的條款。數百萬的少數民族移民隨之而來,其中以華人、印度人和菲律賓人的移民人數最多。

相對於其人口,加拿大接受合法移民者是美國兩倍多。但是由於加拿大人口僅美國的1/9,加拿大更渴望人口成長,計分制度幫助說服民眾相信政府核准的移民對國家有利。移民的孩子一般都很好。經濟衰退一直比較輕微。再加上缺乏大規模非法移民,消除了美國移民衝突的最大根源。

移民的選票力量,不可忽視。加拿大人有20%是外來移民(美國是12.5%),他們更快獲得公民權和投票權。蒙特婁公共政策研究學會的席德說:「反對移民是政治自殺。」

然而,新移民喜好3大城市:蒙特婁(M)、多倫多(T)和溫哥華(V) ,簡稱M.T.V.。由於這三大城市的移民快速增長,已引發居民對擁擠不堪和住屋費用高漲的抗議。2006年一個挫敗的恐怖份子陰謀,引起對激進的伊斯蘭教的適度關注。反對加拿大現有移民系統的人士表示,現有移民系統鼓勵人們謊稱自己遭到迫害,讓國家的後門大開。

支持減少移民的「移民政策改革中心」的創辦人科拉科特表示,民眾對(移民)政策的擔心多過在政策上所反映的。科拉科特表示,大量的移民增加了社會安全福利網的開支,也減弱了經濟成長和凝聚力。

從1998年以來,曼尼托巴省的移民方案在雇主的要求下,已迅速成長。雖然聯邦制度有利於擁有大學學位的移民,曼尼托巴省需要半技術人才,如卡車司機,並著重在當地有親屬,有希望留下來的移民。新移民可能攜家帶眷並獲得公民權。

大部分都需要儲蓄存款,通常約一萬元美金,提供移民資金不需政府的援助。而當省挑選人時,聯邦政府會做移民者的背景調查,有最後的決定權。不像許多移民潮流,新的曼尼托巴省顯著地具有中產階級背景移民。

住在聖克勞德(St. Claude)小鎮的菲裔護士安妮說:「因為我們來自第三世界,我原以為他們(加拿大人)會有優越感」,但沒想到路上碰見陌生人送她碗盤和一台電視機,「友善的曼尼托巴省絕非浪得虛名。」

然而移民加拿大也並非是一帆風順。移民們抱怨最多的是職業資格證書的轉換遇到困難。45歲的馬萳萳是馬尼拉註冊會計師,但卻在曼尼托巴省的工廠工作了十年。當親人試圖跟隨她移民,她沒有掩飾她的失望。她說:「我並沒有鼓勵他們」,「我認為自己應該有更好的出路。」

後來,親戚們還是來了,兩個家庭共14人,除了工作機會外,他們還被好學校所吸引。她的侄子說:「我當然要來這裡,」「在菲律賓的一個教室裡有60名兒童。」

除魁北克外,現在加拿大各省都有自己的方案,每個省有不同的標準,使得聯邦分數制度的影響降低了。由於曼尼托巴省的方案讓移民人口成長迅速,聯邦官員已經採行了最高限度的限制。

溫尼伯商界領袖阿瑟毛羅(Arthur Mauro)讚揚曼尼托巴方案,但得到一個經驗,加拿大和美國人口結構不同,「在美國,極少數的州會說我們需要人」。曼尼托巴省帕利澤(Palliser)家具公司執行長亞瑟德菲爾(Arthur DeFehr)得到一個經驗:「選擇可滿足當地需求的移民,給他們一個合法的路徑。」

相關新聞
新移民加拿大找工作 軟技能是成功關鍵
加拿大研究: 18歲前移民 職場更易成功
報告:加拿大首席科學家35%是移民
提高競爭力 加拿大移民作用受瞩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