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長廊

中國傳入日本最早的書蹟〈千字文〉

中國書法傳入日本以〈千字文〉的傳說最古。日本最早的史書《古事記》(西元712年編纂)和《日本書記》(西元720年編纂)有透過朝鮮半島之百濟傳入的相關記載。

日本歷史《古事記》中卷〈應神〉天王段載有日本向百濟國徵貢賢人,得賢人和《論語》、〈千字文〉貢進的紀錄,曰:「科賜百濟國、若有賢人者貢上。故受命以貢上人名和彌吉師 (案:日本《古事記》注釋「吉師」乃官名,和彌讀音為wa ni,在《日本書記》中則音譯為王仁)。即論語十卷千字文一卷并十一卷。付是人即貢進」 。

《日本書記》也有類似的記載,但未提到書籍的名稱,在日本上古時代應神天王十六年二月條(日本上古史的記載有時間的誤差,以目前的推定主有兩種說法,一說約當西元285,一說約當西元382年) ,載曰:「王仁來之。則太子菟道稚郎子師之、習諸典籍於王仁、莫不通達。」

透過百濟博士將中國書法傳播到日本,這是日本史上記錄中國書法在日本最早的起源。然後由歸化人擔任漢字的讀、寫指導,同時〈千字文〉也可說成了日本人習字的範本。已故日本書道學者飯島春敬提到「一般傳說認為此時可說是習字的開始,日本書道史的第一步」 。

〈千字文〉在中國本來就是初學文字的用書,由此看來,百濟博士將它帶到日本送給日本王室作為教學之用言之合理。不過當時是否傳入〈千字文〉?或是傳入的是否為周興嗣的〈千字文〉?從時間上推論有很多爭議,從日本江戶時代到目前有關〈千字文〉傳入的研究結果存在相當分歧的看法,尚無定論。

日本上古史書《古事記》所記載的〈千字文〉和周興嗣所著作的〈千字文〉有很大時間差。一般推定慶神天王十六年的時間為在西元285年或382年,而周興嗣在西元494年,即南齊隆昌年間考取秀才,在西元502年南朝梁武帝即位之後受命作了〈千字文〉,從時間上看顯然有一百多年的落差。

如以王仁帶入日本的是傳為鍾繇(西元150-230年)撰寫的〈千字文〉傳本,這個說法雖然解決了時間差的問題,但是卻不能解答鍾繇〈千字文〉之真偽所衍生的問題。已故對漢學有深入研究的日本學者神田喜一 郎(曾任京都國立博物館的館長,是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後研究漢學、中國書法史的碩學,有先驅之譽。)認為鍾繇〈千字文〉是後人偽造的,信度不足;並且指出《古事記》(西元712年編纂)和《日本書記》(西元720編纂)編成的年代晚於最早的史實時代很久,正確性也有疑慮,如記載應神一朝,詳細推算則前後歷時三百多年,明顯有誤,一言以蔽之,〈千字文〉傳入的爭議主要是上代的紀年有誤所造成的。

他認為如果王仁到日本一事屬實,時代要往下移幾百年,應在欽明天王之世(西元540年~),可能要晚於周興嗣作〈千字文〉之後。 另外大庭脩對古代〈千字文〉和《論語》等典籍傳入日本的年代也持相同的觀點,認為應神天王的年代絕對有問題。 大庭脩指出六世紀時百濟透過海上交通和中國梁朝有交流,梁的文化,包含〈千字文〉傳入百濟再流入日本可能性極高。

就〈千字文〉之內容而言,傳為鍾繇本和周興嗣本內容不同。傳鍾繇〈千字文〉以「二儀日月 雲露嚴霜」起首,周興嗣的〈千字文〉以「天下洪荒 宇宙玄黃」起首,以下的各句內容也不同,但是所用的一千個字一樣。

小川環樹的研究指出唐代敦煌寫本的雜抄中可以見到〈千字文〉的書名,作者「鍾繇撰、李暹注、周興嗣次韻」;另外在宋代的《宣和書譜》第十五卷王羲之條目下收錄有〈千字文〉,曰:「魏的太尉鍾繇的千字文,右軍將軍王羲之奉勅書」, 可能是「鍾繇撰、李暹注、周興嗣次韻」的字眼,讓人誤以為最早流入日本的是鍾繇的〈千字文〉。

然而由目前所存的文獻都無法得知當時王仁所進奉的〈千字文〉的內容。大部分的學者比較傾向支持周興嗣的〈千字文〉傳入了日本,只是正史的記年時間有過早之誤。書道史學者也肯定中國的書法透過朝鮮半島的間接,傳入日本的史載。

附加註解

日本的研究者推論〈千字文〉應是鍾繇的寫本的諸如:植松安、大塚龍夫著《古事記全釋》中卷(東京:不朽社書店,1934年(昭和9)9月5版)記載王仁進貢的《論語》是何晏的集解,〈千字文〉是魏的鍾繇的寫本(頁408);書道史家藤原鶴來在其《和漢書道史》(東京:二玄社,1993年6月,新版31刷),也推論〈千字文〉應是鍾繇的寫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