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書法史別支「和樣書」

中國傳入日本最早的書蹟〈千字文〉

容加
font print 人氣: 116
【字號】    
   標籤: tags:

中國書法傳入日本以〈千字文〉的傳說最古。日本最早的史書《古事記》(西元712年編纂)和《日本書記》(西元720年編纂)有透過朝鮮半島之百濟傳入的相關記載。

日本歷史《古事記》中卷〈應神〉天王段載有日本向百濟國徵貢賢人,得賢人和《論語》、〈千字文〉貢進的紀錄,曰:「科賜百濟國、若有賢人者貢上。故受命以貢上人名和彌吉師 (案:日本《古事記》注釋「吉師」乃官名,和彌讀音為wa ni,在《日本書記》中則音譯為王仁)。即論語十卷千字文一卷并十一卷。付是人即貢進」 。

《日本書記》也有類似的記載,但未提到書籍的名稱,在日本上古時代應神天王十六年二月條(日本上古史的記載有時間的誤差,以目前的推定主有兩種說法,一說約當西元285,一說約當西元382年) ,載曰:「王仁來之。則太子菟道稚郎子師之、習諸典籍於王仁、莫不通達。」

透過百濟博士將中國書法傳播到日本,這是日本史上記錄中國書法在日本最早的起源。然後由歸化人擔任漢字的讀、寫指導,同時〈千字文〉也可說成了日本人習字的範本。已故日本書道學者飯島春敬提到「一般傳說認為此時可說是習字的開始,日本書道史的第一步」 。

〈千字文〉在中國本來就是初學文字的用書,由此看來,百濟博士將它帶到日本送給日本王室作為教學之用言之合理。不過當時是否傳入〈千字文〉?或是傳入的是否為周興嗣的〈千字文〉?從時間上推論有很多爭議,從日本江戶時代到目前有關〈千字文〉傳入的研究結果存在相當分歧的看法,尚無定論。

日本上古史書《古事記》所記載的〈千字文〉和周興嗣所著作的〈千字文〉有很大時間差。一般推定慶神天王十六年的時間為在西元285年或382年,而周興嗣在西元494年,即南齊隆昌年間考取秀才,在西元502年南朝梁武帝即位之後受命作了〈千字文〉,從時間上看顯然有一百多年的落差。

如以王仁帶入日本的是傳為鍾繇(西元150-230年)撰寫的〈千字文〉傳本,這個說法雖然解決了時間差的問題,但是卻不能解答鍾繇〈千字文〉之真偽所衍生的問題。已故對漢學有深入研究的日本學者神田喜一 郎(曾任京都國立博物館的館長,是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後研究漢學、中國書法史的碩學,有先驅之譽。)認為鍾繇〈千字文〉是後人偽造的,信度不足;並且指出《古事記》(西元712年編纂)和《日本書記》(西元720編纂)編成的年代晚於最早的史實時代很久,正確性也有疑慮,如記載應神一朝,詳細推算則前後歷時三百多年,明顯有誤,一言以蔽之,〈千字文〉傳入的爭議主要是上代的紀年有誤所造成的。

他認為如果王仁到日本一事屬實,時代要往下移幾百年,應在欽明天王之世(西元540年~),可能要晚於周興嗣作〈千字文〉之後。 另外大庭脩對古代〈千字文〉和《論語》等典籍傳入日本的年代也持相同的觀點,認為應神天王的年代絕對有問題。 大庭脩指出六世紀時百濟透過海上交通和中國梁朝有交流,梁的文化,包含〈千字文〉傳入百濟再流入日本可能性極高。

就〈千字文〉之內容而言,傳為鍾繇本和周興嗣本內容不同。傳鍾繇〈千字文〉以「二儀日月 雲露嚴霜」起首,周興嗣的〈千字文〉以「天下洪荒 宇宙玄黃」起首,以下的各句內容也不同,但是所用的一千個字一樣。

小川環樹的研究指出唐代敦煌寫本的雜抄中可以見到〈千字文〉的書名,作者「鍾繇撰、李暹注、周興嗣次韻」;另外在宋代的《宣和書譜》第十五卷王羲之條目下收錄有〈千字文〉,曰:「魏的太尉鍾繇的千字文,右軍將軍王羲之奉勅書」, 可能是「鍾繇撰、李暹注、周興嗣次韻」的字眼,讓人誤以為最早流入日本的是鍾繇的〈千字文〉。

然而由目前所存的文獻都無法得知當時王仁所進奉的〈千字文〉的內容。大部分的學者比較傾向支持周興嗣的〈千字文〉傳入了日本,只是正史的記年時間有過早之誤。書道史學者也肯定中國的書法透過朝鮮半島的間接,傳入日本的史載。

附加註解

日本的研究者推論〈千字文〉應是鍾繇的寫本的諸如:植松安、大塚龍夫著《古事記全釋》中卷(東京:不朽社書店,1934年(昭和9)9月5版)記載王仁進貢的《論語》是何晏的集解,〈千字文〉是魏的鍾繇的寫本(頁408);書道史家藤原鶴來在其《和漢書道史》(東京:二玄社,1993年6月,新版31刷),也推論〈千字文〉應是鍾繇的寫本。@*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國三國、兩晉、南北朝時代是各種書體交相大發展的時期。這時隸書已走東漢末年程式化的末路,楷書趨向成熟,草書經章草階段發展成今草,行書在隸楷遞變過程中從產生到發展成熟,這期間湧現出了眾多著名書法家,產生了許多重要的書法理論著作,成為中國書法史上光輝燦爛的時代。
  • 隋、唐是中國書法史上最繁榮的時期。隋代立國時間較短,書法雖臻於南北融合,但未能獲得充分的發展,僅為唐代書法起了先導作用。
  • 關於中國書法哲學、藝術的論著不少,退休媒體人黃瑞南新書「書道會通」除綜析古今論述,還加入西方美學觀點,嘗試開拓書法美學新天地。
  • 中國書法強力地影響日本書道史的形成與發展,從日本的第一件書蹟開始直到近代約一千五百年間,一代又一代未曾斷絕。
  • 在日本書道史的研究著作史上,毫無疑義地一向都肯定日本書法出於中國書法之說。從日本書道史研究著作所採的分期界標,也可以明顯觀察到日本書法的史脈和中國書法無可分割的深刻關連。
  • 揚‧范‧海瑟姆(Jan van Huysum)是位出了名的神祕隱居型藝術家(1682─1749年),也是公認18世紀最傑出的荷蘭靜物花卉畫家。他的作品因想像力豐富、具奢華感、色彩飽滿、紋理細緻,以及高度細緻的寫實而倍受尊崇。這些成就的關鍵在於揚‧范‧海瑟姆謹慎且不怕麻煩地在畫布上一層又一層地塗上薄釉彩的技巧。儘管許多人試圖模仿,但同時代的畫家都沒有辦法做到。
  • 小漢斯‧霍爾班生於德國巴伐利亞州的奧格斯堡市(Augsburg),屬於文藝復興時期歐洲北方的畫家與版畫家。他被公認為十六世紀時期最偉大的人物肖像畫家之一,除了肖像畫之外,他的作品還包含宗教畫、警世內容的版畫等等。特別是他警世意涵的木刻版畫用於人文思想著作的插畫,在傳播新教思潮的時代裡,起到了有力的作用。
  • 文徵明以「白描法」鉤出娉婷玉立的蓮花,用極婉約勻稱的細線來鈎勒。為了顯現花瓣的精氣有神,畫瓣尖,下筆時先以書法中的「頓筆」為之,再提筆上來,一上來就見真章了。我們看到文徵明的花瓣線條是那麼細緻溫和,好像隨手不經意地就畫出來似的,柔中帶剛,剛中有柔。顯得韻味無窮。
  • 南梁 張僧繇《雪山紅樹圖》(台北故宮博物院提供)
    光凸凸的山,除了輪廓線以外,不添加任何線條也就是沒畫皴法。 這幅畫怎麼和常見的中國山水畫迥然不同呢?
  • 來自比利時的法蘭德斯風格畫家安東尼‧范‧戴克(Anthony van Dyck,西元1599年–1641年)是一名臻求完美的肖像畫家。他最著名的作品是替英國國王查理一世所繪的肖像畫,優雅地呈現了查理一世和他的宮廷樣貌。范‧戴克也是一位色彩大師,他善於運用色彩和大膽的筆觸來表達光線、物體的移動和布料質地。這項特長也讓他得以在作品中描繪出高度精準卻仍具有繪畫特點的蕾絲質地。蕾絲這種非常精緻又複雜的布料是16至17世紀時富有的藝術贊助人流行配戴的服飾配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