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稱中國房地產泡沫等於1000個迪拜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2月24日訊】「中國飆漲的房地產市場,是靠投機性資金撐起來的泡沫,相當於1000個以上的迪拜。」這是最近美國著名對沖基金經理吉姆.查諾斯(James Chanos)對中國房地產市場存在嚴重泡沫的驚世之論。這一看法一時間成為業界及輿論界關注的焦點。

阿聯酋迪拜在過去5年上馬了3000億美元的工程項目,堪稱世界一最。房地產一下躋身迪拜第三大支柱產業,去年金融危機重挫迪拜樓市,截至三季度現樓價格跌了45%,樓花暴跌57%,新房空置率超過四成。據悉,8成溫州商人在迪拜炒樓虧錢。

據《新世紀週刊》最新一期文章報導,作為對沖基金Kynikos Associates創始人的查諾斯,他曾發現安然(Enron)帳目造假而聞名。從今年1月開始,他接受媒體採訪時提出「中國經濟泡沫論」的看法,認為中國正經歷著一場史無前例的房地產泡沫,而城鎮化帶來的增長潛力遠沒有外界想像得那樣充分。此看法一時間成為業界焦點。

一位美資大行分析員則稱,在金融危機中做空美國次貸相關地產獲利50億美元以上,一舉成為頂級基金經理的約翰.保爾森也極為關注中國的數據變化,「海外基金更多的關注信貸進入實體經濟的數據、地方政府負債率,儘管這些數據都很難有準確的說法,但買方的保守姿態還是很明顯的。」

此前曾稱讚中國在金融危機中的表現的喬治.索羅斯(George Soros)此時亦改變了看法,「我對中國經濟非常謹慎——經濟過熱、通脹正在中國蔓延。」

文章稱,資產泡沫存在與否,對於投資者而言有著複雜意味。即使泡沫存在,倘若仍有繼續膨脹空間,時下的調整反而是做多的良機;倘若泡沫已近極限,抑或政府已決意打壓,硬著陸在即,則利於做空。
2010年市場與政策互為前提的博弈,究竟將導向何種結果,成為海內外投資界最具懸念的話題。索羅斯表示「經濟降溫所需的時間越長,經濟硬著陸的風險就越大。」

報導指,一些國際機構投資者,其中包括以做空著稱的查諾斯,已經開始尋找做空工具並啟動佈局。從香港上市的銀行、地產、建材生產商,到包括鐵礦石在內的大宗商品,均在其視野之內。

查諾斯說,中國目前有300億平方米的在建房地產項目,平均到每個人有25平方米之多,因而中國房地產已出現了嚴重的泡沫。他說「辨識泡沫最好的方法莫過於信貸擴張,現在沒有比中國信貸氾濫更嚴重的國家了。」

亦有外電報導稱,貨幣當局應設法預見到資產價格泡沫,尤其房地產領域。鑒於目前有明顯的跡象顯示,中國的房地產市場正逐漸接近泡沫水平。

其中一跡象顯示,人們大量囤積空房,希望房價能上漲。來自於東部沿海城市溫州的辛先生,在雲南昆明近郊縣呈貢一處名為惠蘭園的樓盤擁有8套公寓,他還想多買幾套。據報,惠蘭園是專門留給遷至呈貢的公務員居住的。他說,趁現在呈貢房價還沒開始飆升之前投資是個好主意。

另外,還有其它一些跡象。英國渣打銀行(Standard Chartered)表示,去年中國土地均價上漲了106%。其中上海上漲逾200%,廣州上漲近400%,溫州上漲876%。在海南島,房價在今年初幾週的房地產熱潮中上漲了18%,一些樓盤甚至上漲50%以上。

渣打經濟學家王志浩 (Stephen Green)表示:「我們認為,目前許多城市都存在泡沫,特別是大城市。」

新世紀文章稱,儘管查諾斯後來解釋稱這並不意味著中國經濟崩潰指日可待,但其實從去年年底開始,投資過熱、效率過低的現象已開始引起相當部份海外機構投資者關注。

文章引述香港投資界人士分析稱,銀行股最能折射海外投資者的態度轉變。2009年上半年,由於經濟低迷,中央政府出台大規模的刺激方案,隨著天量信貸,市場擔心的是壞賬(NPL);然而隨著經濟回暖,下半年分析師轉而關注銀行的盈利(Earnings)改善;到了今年上半年,由於央行提早採取緊縮措施和持續的信貸擴張問題,市場再次陷入對壞賬的憂慮。

1月以來香港H股跌幅超過15%,反映出國際投資人對中國經濟展望的不確定性。「現在市場態度很含混不清(mixed)。」不少投資界人士均如是說,「是抄底還是拋售,很難決定。」

亦有投行人士透露,雖然其客戶並未有做空安排,但普遍對中國的態度轉為「謹慎」,在資產配置中,將更多的資金轉投防禦性的資產,如電信、公用事業等股票。

一位總部在美國舊金山的股票多空策略型對沖基金經理表示,「百分之百同意查諾斯對中國房地產泡沫的看法」,但泡沫不會朝夕之間破滅,而做空需要槓桿,未必能撐得住市場的長期偏離, 「時點選擇過早無益」。

普遍的看法則傾向於認為,即使資產泡沫已然明顯,但並不會被主動戳破,因此長期而言,仍然會是多方的天下。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大陸樓市泡沫越吹越大 中青報:破裂只待時日
學者:中國房地產泡沫是央行主導的龐氏騙局
俞偉雄:說說中國資產泡沫
何清漣:2009年 中國經濟的非理性「繁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