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漫談

中國陶瓷文化漫談(四)

西漢、東漢時期

在卓具軍事才能的韓信相助之下,漢高祖劉邦一統天下。公元前201年正月,諸侯及將相們共同尊請漢王為皇帝,建立西漢,定都洛陽。

王莽輔政六、七年後,公元8年,王莽廢孺子,自己做了皇帝,改國號為新,西漢亡。公元23年,王莽被長安的反叛者殺死,新室滅亡。之後漢室宗親劉秀贏得了天下,東漢從光武帝劉秀起,歷經近二百年歷史。

漢代時期的陶製品無論在質地、品種、工藝以及裝飾手法等諸方面都非常繁盛。陶器有灰陶、硬陶、鉛釉陶等;裝飾手法採用印紋、劃紋、堆紋、暗紋、彩繪、浮雕、鏤空等等。漢代前期的陶塑製品與秦代陶塑風格相近,型體較大,形象生動質樸,栩栩如生。在陝西咸陽、江蘇徐州發現的西漢時期兵馬俑,其造型、陣容展現出當時的藝術風格。

西漢在經過「文景之治」後,在漢武帝時期達到了鼎盛時期。其人文藝術、自然科學、手工業、造紙業、商業、水利等都達到了一個繁榮的時期。

鳩是一種「至高無上」的神鳥,《周禮》載:「羅氏獻鳩養老,漢無羅氏,故作鳩杖以扶老」。是說到了漢代以後,因為沒有了專門捕捉鳩鳥獻給老人的羅氏了,就只好取鳩鳥吉祥長壽之意,將手杖的頭雕刻成鳩送給老人,希望老人們能夠得到神鳥的保佑,長生不老。所以古人常把鳩裝飾在器物上。

1969年,在山東省濟南市北郊無影山南坡的一座西漢墓中,同時出土了三件彩繪陶塑,其中一個彩繪陶高53.5厘米,為西漢時期所制,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該陶器呈鳥形似鳩,鳥形生動逼真,展翅欲飛,似傳說中的神鳥。鳥背之上站立有3個人,其中一人身著赭色衣,雙手撐圓蓋傘,其前邊有2人,拱手對立,均著朱色衣。兩翼各載一鼎,形制相同,鼎身各繪兩個心形紅色紋,人形足。

這件彩繪陶器反映了一個令人嚮往的神仙世界。仙人乘著飛翔的神鳥,遨遊那虛無縹緲的神仙世界。表現了漢代人們追尋長生不老、修煉成仙的真實寫照。

漢代是中國陶瓷歷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雖然商代中期就出現了原始瓷器,但瓷器真正的繁榮時期開始是在東漢,瓷器的坯胎由粘土或瓷石等復和材料製成,在攝氏1200~1300度的高溫中燒制而成,胎體堅硬、密度高、細薄而不吸水,之後在胎體外面施釉,釉面光滑不脫落。

西漢,罐為灰色陶質,口微內斂,平底,四耳,腹中部飾一道凹弦紋。肩腹飾以拍印方格紋。腹下部飾以三道不太清晰的刻劃弦紋。方格紋裝飾是漢代最流行的一種花紋裝飾。

漢代的陶瓷器許多器形模仿銅器造型,造型飽滿渾厚,表面被廣泛施釉。器物表面施釉燒成溫度約在攝氏950~1000度之間。由於屬低溫釉,因此現在所見到的一些漢代陶瓷器表面有細微碎紋。到漢代為止,南方已出現比較成熟的龍窯,窯室增大並縮短燒制時間,此時期北方使用的饅頭窯也得到較好的改善。

--轉載自正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