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人認知教育基金不足 華人購買率更低

人氣 14

【大紀元5月1日訊】(大紀元記者周行多倫多報導)為孩子的高等教育存錢,加拿大政府的現金獎勵可多達7,200元。不過,皇家銀行與Ipsos Reid近期公布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在有12歲以下孩子的家庭中,51%的家庭沒有為孩子購買教育基金(RESP)。
  
按照行業的估計:華人購買教育基金的比率占華人總人口的3%,比白人社區的9%低很多。
  
父母為孩子的高等教育存錢,聯邦政府給與存錢額20%的資金鼓勵,一年最高500元,一生最多7,200元。對低收入家庭有更多鼓勵,開一個教育基金的賬戶就可得到500元,外加每年100元(總額不超過2,000元)。
  
調查發現,有56%的家庭為孩子將來的教育儲蓄,但51%的家庭沒有購買政府補助的教育基金。44%不做教育儲蓄的家庭中,84%的家庭說是因為經濟不允許。不過,行家認為,民眾對教育基金不熟悉、經紀的誤導等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已經購買卻不了解教育基金
  
在多倫多華人社區從事政府教育基金推廣工作的亞協會(ACCA)執行總監張丕興表示,很多人確實對教育基金不了解,以為它是一個政府行為。它確實是政府提供的補貼,但具體購買卻是個人的理財行為。
  
他說,去年他一共做了20場講座,發現來聽講座的人中,約有20%已經買了教育基金,他們想來了解自己到底買的是什麼東西。「有些從大陸來加拿大不久的移民,知道這是個政府的福利就買了,但不清楚這是個理財行為,如果投資不當會出現損失的。」
  
通常教育基金是一個長期投資,只作為銀行存款也不太合適。張丕興說,但有人買了金融公司提供的個人計畫,結果連本金都虧了40%,覺得很吃驚。這主要是金融風暴造成的,但有些經紀人不講清楚風險及收費,使得有客戶以為教育基金的運作是國家行為,看到虧損時就很難接受。
不良經紀人誤導
  
張丕興表示,很多人是通過經紀了解教育基金的,確實有人因為在教育基金上投資虧損,感覺上了當,有人因此把推銷教育基金的經紀人看作騙子。「聽完講座後,大多數人都能明白,了解到它是一項政府福利,應該善用。」
  
由政府資助的網站http://www.ccesop.org上,有一個新開的加拿大兒童教育基金論壇,上面有不少政府信息,也有個人在購買過程中的經驗及教訓分享。
  
教育基金有個人及團體計畫,團體計畫通常比較保守,風險及回報也相對低,但它有更多的細節條款需要遵守,遇到行為不好的經紀人,就可能掉入陷阱。安省證券委員會(OSC)曾經發佈的一份報告,提到推銷商忽略向客戶提供產品回報率的前提條件;所計算的回報率方法不一致,只選擇一段短期高回報率來代表長期回報率,等等。
  
有興趣的家長不妨到這個政府資助的項目網站去多了解一些細節,避免損失,又能夠利用政府提供的福利,支持孩子將來的高等教育。

政府改變推廣方式
  
之前教育基金是由政府自己做推廣,主要靠行家幫助,但發現效果不好。特別是提供團體計畫的機構,它們的經紀人有些比較急於賣出產品,給客人介紹的時候忽略了一些信息。造成很多人對這個產品有疑問,有些人對它失去信心。
  
魁省跨文化發展及教育中心(CEDI)主席盧逸強說,在2年前,政府開始通過各個族裔社區的社團去推廣,有10多個組織做同樣的項目,CEDI是其中屬於華人社區的組織。「政府希望通過我們社團與社區的關係及經驗,向華人社區傳達正確、中立的政府關於教育基金的政策信息。」
  
經過一年半的推廣活動,社區的反應並非很理想。他說,發現很多人對教育基金還有不少疑問,比如買了教育基金,以後還有沒有機會申請貸款讀書,或者申請政府的其他教育資助等。
  
張丕興認為,華人歷來對教育很重視,千方百計都要供孩子上大學。而且華人有儲蓄的傳統,只要對政府的教育基金政策及各種購買計畫了解清楚,會有更多人參加這種教育投資。
  
盧逸強則表示,因為教育基金不像註冊退休基金那樣可以獲得即時的退稅,「人們可能想,教育基金是10年後才有結果的事,還是先考慮現在吃飯及生活的問題。」

家長的選擇機會
  
孩子讀大學的費用,除了預先儲蓄外,也可以臨時向銀行貸款,或向政府申請教育補貼。當然,社會上還有各種各樣的獎學金可以申請。
  
盧逸強表示,能否獲得教育貸款或政府的教育補貼,是與家庭的總收入及經濟狀況有關,當然也包括在教育基金上的投資。即使能獲得教育補貼,其金額也是有限,不足以支持子女完成學業;而教育貸款是要連本帶利還的。
  
張丕興認為,如果孩子在10歲以下,就應該買教育基金,因為等到孩子上大學的時候,家庭收入通常會比較好了,想貸款或獲得政府補貼就比較難了。
  
「我聽說有些家庭因為不夠錢,孩子被迫去讀了大專。」他說,貸款其實是政府的負擔,如果有人還不起債破產了,銀行不承擔這個風險,都由政府承擔。政府可能將來會更多鼓勵家庭買教育基金。
  
盧逸強也表示,從發展的趨勢來說,政府的錢會越來越少,它不能總是靠加稅的。政府會用更多錢去提高教學質量,對學生則通過鼓勵父母存錢的形式提供幫助。
  
張先生在孩子小的時候就買了教育基金的團體計畫,每月存錢,現在孩子讀大學了。他說,雖然在教育基金的投資不能完全支付孩子讀大學的費用,但如果沒有這筆錢,現在就會很吃力。
  
他提醒說,團體計畫有不同的限制,如果孩子後來不讀大學或大專,有些計畫只能拿回本金,有些可以把收益轉給兄弟姐妹用。限制越多,通常能拿到的獎學金越高。
  
個人計畫比較靈活,就算孩子高中畢業後不再上學,這些本金及投資收益都歸自己,只是政府給的補貼要歸還。但如何去投資,就要自己冒風險了。
  
有3個在加拿大出生的10歲以下孩子的吳女士表示,她沒有購買任何教育基金。他們一直有接觸不同的經紀人,但沒有人能說服她先生購買教育基金。她的先生認為購買教育資金存下來的錢還不夠應付通貨膨脹,他認為孩子要上大學的最好的途徑就是自力更生。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競爭聯邦基金 紐約排名第15
育達王創辦人榮退  獲頒謝匾
[今日美國報]記者採訪小灣大壩受阻
紐約市或單獨申請教育基金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