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書話

《簡愛》平凡外在下潛藏的高貴靈魂

夏綠蒂.勃朗特,一八一六年出生在英國一個名叫索恩托的小鎮上,父親是當地的牧師。夏綠蒂在家裡排行老三,有兩個姊姊瑪莉亞和伊莉莎白,以及一個弟弟布蘭韋爾,兩個妹妹艾米妮和安妮。

索恩托環境惡劣,該鎮大多數的人都在貧困和疾病中掙扎,夏綠蒂一家的生活也十分拮据,整個八口之家都靠父親微薄的收入來支撐。更不幸的是,在夏綠蒂五歲那年,她的母親離開了人世,夏綠蒂從此失去母愛,童年生活也由此變得不完整。據說年幼的她常常坐在離家不遠的山坡上眺望遠方,映入眼簾的是灰色的天空和貧瘠的山丘,還有的便是分布在山丘上的淒涼墳墓。也許從那個時候起,夏綠蒂的性情就已經定了憂鬱的基調,所以我們在她日後的作品中(特別是《簡愛》),都可以感受到那種無法抗拒的孤單與寂寞。

夏綠蒂一天天長大,父親為了讓她和兩個姊姊能受正規教育,於是將她們送進了一所專為牧師女兒提供上學機會的寄宿學校──考恩學校。

考恩學校名義上是一所慈善學校,實際上則以管教嚴厲而聞名,奉行一種荒唐的教學理念:孩子生來都是邪惡的,必須透過毫不留情的懲罰來使他們改邪歸正。夏綠蒂和姊姊們在學校裡受到非人的待遇,瑪莉亞和伊莉莎白沒能熬過這段痛苦的日子,在學校裡感染了肺病,很快就夭折了。肉體的折磨和痛失親人的悲傷,給夏綠蒂又增添了一段刻骨銘心的痛苦記憶。後來,她在回憶這段夢魘般的歲月時,深深地領悟到一點:折磨只能使生命生出黯淡的色彩,並不能使一個人產生實質上的良性轉變;要塑造一個人格高尚的人,必須順應人的天性,給予正面的引導,而不是蠻橫地壓制。這種觀點和當時的宗教宣傳是相違背的,但夏綠蒂因為有這麼一段親身經歷,所以堅信此觀點的正確性。她在創作《簡愛》的時候,大膽地把在考恩學校裡的某些所見所遇搬到小說中,並且毫不掩飾地在字裡行間表達最真切的看法。

由於姊姊的去世,夏綠蒂和其他幾個孩子被接回家,由她們的姨媽來照顧。這一期間,她的父親不遺餘力地從各個方面來培養她和兄弟姊妹──鼓勵他們寫作,請人教他們畫畫、彈琴。在父親的引導下,夏綠蒂初識文學並喜歡上寫作,她的寫作水平透過不斷地練筆而逐漸提高。

幾年後,夏綠蒂被送到一所由瑪格麗特.伍勒四姊妹任教的新學校裡。這所學校與考恩學校截然不同:環境衛生、生活舒適、學習愉快。在新環境裡,夏綠蒂如魚得水,成績十分優異,還數次獲得學校頒發的獎勵。以後的日子裡,每當回味這段時光,她都由衷地感到幸福,好像那是人生中難得的好景。

一八三八年夏綠蒂離開學校,開始在有錢人家裡做家庭教師。邁出學校在社會中生存,夏綠蒂體會最多的是無奈。儘管她擁有比許多同齡女子更好的品行、更多的學識,但因為家庭教師的地位卑微,經濟貧困,依然被很多有權有勢的人看不起。夏綠蒂痛恨用這種世俗眼光來衡量一個人,認為崇高的精神才是一個人引以為榮的東西。它絕不是與生俱來的,必須透過後天的修養。任何人都無法走捷徑,任何人也不會被遺漏,所有的人都是從同一起跑線開始競技,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

夏綠蒂自始至終都抱著這種看法,這種精神力量,使她在那些達官貴人面前永遠不卑不亢,既做好本職工作又嚴於律己,時刻保持一個女教師應有的尊嚴和氣魄。在《簡愛》一書中,這種自尊自愛的品格表達得很淋漓盡致。

夏綠蒂於一八四六年寫出第一本小說《教授》,一年後又寫出第二本小說《簡愛》──這本濃縮了夏綠蒂童年、少年、青年經歷和感想的作品,在經歷了漫長的沉澱和醞釀後,終於呈現在世人面前。小說一出版,便得到當時社會的好評,人們爭相閱讀這本蓋世傑作。

《簡愛》透過描寫一個女人從小到大的經歷,向人們展現這個人物在不同時期、不同境況下所表現出的完美人格,以此向讀者宣揚其中的種種美德和絕妙的思想。思想之美、品格之美,正是本書的魅力所在,而這些美好的內在,最初源於作者本人。作者塑造了一個和自己相仿的人物,把這個人物放到獨特的事件情節當中,讓她用獨特的思想和優秀的品行去面對、解決這些紛繁蕪雜的事情。如果讀者理解這一點,也就真正理解作者寫此書的用意,真正讀懂了夏綠蒂.勃朗特本人。

小說《簡愛》自問世一百多年來,一直受到世人的關注與喜愛。其詞句如同盛放的花朵,絢爛、華美的程度讓人驚歎不已,特別是人物間的對話,精緻、貼切,充滿高貴的思想力量,讓人感覺如同火山噴發,壯闊而激盪人心,直至今日依然為讀者津津樂道。其文學性、藝術性、思想性,經歷時間的考驗,所達到的高度成就非一般文學作品所能及,確實不同凡響。◇





摘錄自文學精選《簡愛》 雅書堂出版社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