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天辰:「最牛書記」打出名 桐城古風何處尋

黃天辰:

標籤: ,

【大紀元2011年10月09日訊】 安徽桐城是座古城,有「文都」的美譽,清代著名散文流派「桐城派」在此發源,城內人文景觀和歷史遺存隨處可見。目前桐城市政府正著力構建「和諧桐城」,誰知「和諧桐城」尚未出名,風頭倒是讓一位橫著走的「最牛紀委書記」給「河蟹」了。

據大陸多家媒體報導,10月2日,安徽桐城市人民醫院急診科一名醫生楊輝被一白衣男子痛毆,導致身上多處受傷。據目擊者反映,起因由微不足道的小事引發,打人者邊打邊罵,態度極為囂張,口出狂言,「我上面有人,我是紀委書記,我怕誰,打不死你。」楊輝身上多處受重傷,左肩胛骨骨折,左肩鎖骨脫位。該事件在網上曝光後,引起網友公憤,經人肉搜索,打人者是安徽桐城縣范崗鎮紀委書記李成富。

網友紛紛評價:「紀委書記尚且如此凶狠惡霸,所轄之地還有公平公正可言嗎?!該地一方百姓還有活路嗎?」「領導還是流氓,實際現在很多地方都是流氓當領導!這不是紀委書記,是十足的流氓!他一定是編外人員。這不是紀委書記,這是臨時工。」

一個「最牛紀委書記」,一時間讓桐城紅透了半邊天。有網民不禁要問,「小官痞就如此霸道,大官呢?」

瞭解桐城歷史的人都知道,在桐城諸多名勝中,最有名的是「六尺巷」,那是一條百多米長、兩米寬的小巷,鋪著鵝卵石路面。這條「六尺巷」和清朝康熙的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張英慼慼相關。

張英在京城做大官,老家桐城的親人起牆腳做屋時與鄰居吳姓人家因地皮發生爭執,縣令因兩家都是地方上有名的大戶人家而久久未能判決。張英家人等得不耐煩,就去信京城想請張英出面處理。大學士回信中只有四句詩:「一紙書來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家人看了書信,羞愧萬分,隨即退讓三尺。鄰居吳氏深感困惑,詢問因由後,亦十分愧疚,也退讓三尺,這就是「六尺巷」的來源。從此「六尺巷」在張英的家鄉被傳為美談。 

「六尺巷」也許是世界上被「和」字充盈得最寬闊的街巷了。它的「寬」不是寬在「六尺」上,而是「寬」在人們的心靈境界與謙和禮讓上,展現出中華傳統文化的美德。

說到張英,大多數人不一定熟悉,要說到他的兒子張廷玉就不一樣了。張廷玉是康熙時期的進士,官至保和殿大學士、軍機大臣;雍正時期,朝廷設軍機處,其規章制度均由張廷玉擬定;乾隆時期張廷玉仍然深得信任,加太保。張廷玉為官於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共計50年,是張英的第三子。張英的長子張廷瓚,也是康熙時期的進士。因此在桐城幾百年來就有「父子宰相府」、「五里三進士」的說法。 

張英身為高官,不以勢壓人、不仗勢欺人,遇到矛盾和爭執時強調和順,他的兒子能成為三代皇帝的高官,與張英的言傳身教是分不開的。張英在桐城建造了「雙溪草堂」,書齋門聯題著「儉勤自是持家本,和順端為受福基」。他強調「儉勤」、「和順」,這些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

星移斗轉、時過境遷,曾以「謙和」聞名的桐城,在經歷了幾十年的中共「黨文化」摧殘之後,傳統的美德被蕩滌,為富不仁、為官不義,「最牛紀委書記」的表現,讓桐城又一次名聲大噪,遺憾的卻是以這種方式,實乃可悲可歎。

相關新聞
華府新聞發佈會 譴責中共暴力攻擊唐柏橋
美國會新聞發佈會譴中共暴力攻擊唐柏橋
中國社會民主黨強烈譴責中共警察對艾未未先生的暴力襲擊
徵賢﹕暴力加謊言 中共政權虛弱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