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臘古國:班蒂喀黛寺和皇家浴池

文 / 攝影 意文

人氣 38

【大紀元2011年12月11日訊】
◎班蒂喀黛寺(Banteay Kdei)

班蒂喀黛寺建於12世紀末至13世紀初,是由闍耶拔摩七世 (Jayavarman VII) 所建,於闍耶拔摩二世 (Indravarman II) 時期改建,因2位國王都篤信佛教,所以建築這座佛教風格的僧院。據傳班蒂喀黛寺和皇家浴池都是出於皇家建築師迦維因陀羅梨摩多那 (Kavindrarimathana) 之手的傑作。

班蒂喀黛寺是由砂岩所建造佔地狹長的寺廟,東側入口的塔門,可看到保存狀況最好的人面塔。以闍耶拔摩七世面貌建國的「微笑吳哥」的人面塔,被樹木所圍繞著,因而帶出一點神秘與飄渺。

抵達塔門可見一尊坐佛,其神像右側的上半身已被鋸掉盜走,只留下盤著的雙腿與其下方保護佛陀的蛇。東門楣上則有羅摩與悉妲(Shrī Sītā / Rāma)悲歡離合為故事主線,描寫出宮廷、人與魔之間鬥爭。

通過塔門後沿著參道來到大廳,這裡有很多唯妙唯肖的仙女身影,被取名為「跳舞大廳」,左右兩進的女神是皇家建築師特意選用了紅、綠二色石材,並在不同色彩的砂岩上刻畫不同姿色的女神摸樣。粉紅色和粉綠色石塊交錯堆疊雕刻,是班蒂喀黛寺的特色之一。


女神是皇家建築師特意選用了紅、綠二色石材,並在不同色彩的砂岩上刻畫不同姿色的女神摸樣


通過塔門後沿著參道來到大廳,這裡有很多唯妙唯肖的仙女身影,被取名為「跳舞大廳」。


通過塔門後沿著參道來到大廳,這裡有很多唯妙唯肖的仙女身影,被取名為「跳舞大廳」。


通過塔門後沿著參道來到大廳,這裡有很多唯妙唯肖的仙女身影,被取名為「跳舞大廳」。


通過塔門後沿著參道來到大廳,這裡有很多唯妙唯肖的仙女身影,被取名為「跳舞大廳」。

通過塔門後沿著參道來到大廳,這裡有很多唯妙唯肖的仙女身影,被取名為「跳舞大廳」。

通過塔門後走向正殿,為了防止古蹟崩塌,塔樓頂端石塊都被被繩索綁住。跨進人面塔是有七頭蛇納加(Nagas)守護的平臺,和由獅面鳥神加魯達(Garudas)負責支撐著屋頂。四周築有圍牆,長700米,寬500米。中心塔內部並未完工,由於施工倉促,寺廟的很多部分幾乎是廢墟。


有七頭蛇納加(Nagas)守護的平臺。


有七頭蛇納加(Nagas)守護的平臺。


中心塔內部並未完工,由於施工倉促,寺廟的很多部分幾乎是廢墟。

塔廟中錯綜複雜的走道深邃,是回廊似的院落,幽深迷宮般的回廊,很輕易地從一個門裏看到重重疊疊許多門,透過這些門,可以看到遙遠的景致,彷彿時空隧道一般,一腳跨入千年前的繁華。


重重疊疊許多門,透過這些門,可以看到遙遠的景致,彷彿時空隧道一般,一腳跨入千年前的繁華。

重重疊疊許多門,透過這些門,可以看到遙遠的景致,彷彿時空隧道一般,一腳跨入千年前的繁華。

班蒂喀黛寺沒有高聳的廟塔,而是座平面的建築,集結了吳哥古城的精華。

◎皇家浴池(Sras Srang)

走出班蒂喀黛的東門後,就可以看到皇家浴池 (Sra Srang)。


走出班蒂喀黛的東門後,就可以看到皇家浴池。

皇家浴池由羅貞陀羅跋摩二世 (Rajendravarman II)建於十世紀中葉,並曾於12 世紀晚期或13世紀早期改建,是一座700 X 300公尺的人工湖,主要功能為供應民生用水,及皇室舉行沐浴儀式的場所。

和其他大水池一樣,中央原建有一座寺廟,現在只剩下石基。以前據說廟的四周種滿蓮花,國王會搭船停在蓮花旁,然後穿梭在蓮花間游泳,而他的妃子們,就坐著小船邊遊湖邊休憩。

皇家浴池有一個由紅土沙岩建成,呈十字形大平臺通向池中,這個平臺,周圍是巨蛇欄杆和兩尊石獅。前面有一隻獅面鳥神加魯達(Garudas)騎在一條三頭蛇上。後面是一幅傳說中的畫像,有一條三頭蛇,低一點的地方是一隻獅面鳥神加魯達,蛇尾有更多的小蛇頭,蛇身在臺子上方,這個臺子由傳說中的和尚們舉著。岸邊仍然有著華麗的平臺,讓坐船人可以上岸。


這個平臺,周圍是巨蛇欄杆和兩尊石獅。前面有一隻獅面鳥神加魯達(Garudas)騎在一條三頭蛇上。


這個平臺,周圍是巨蛇欄杆和兩尊石獅。前面有一隻獅面鳥神加魯達。


岸邊仍然有著華麗的平臺,讓坐船人可以上岸。


平臺,周圍是巨蛇欄杆和兩尊石獅。

池內一直都有儲水,可供玩水之用。周圍綠葉環繞,作爲前景陪襯的水面,比吳哥寺大得多,是吳哥窟看日出的最佳地點之一,吸引不少遊客欣賞美景。@*

相關新聞
周達觀《真臘風土記》筆下的吳哥王朝
真臘古國:真臘風土吳哥今與昔
真臘古國:高棉建築藝術頂峰 吳哥(上)
真臘古國:高棉建築藝術頂峰 吳哥(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