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啤酒防乙肝? 大陸股市炒作十年夢一場

人氣 7
標籤: ,

【大紀元2011年12月17日訊】(大紀元記者唐文綜合報導)近期,因療效指標數據顯示重慶啤酒研發十多年的乙肝疫苗幾乎無效,中國大陸股市重慶啤酒連續7日跌停,截至12月17日收盤跌幅超過50%。成交數據表明,在連跌之前,主力機構拋售重慶啤酒,內幕交易痕跡明顯。

重慶啤酒連續7日跌停 跌幅過半

據東方財富網報導,12月16日重慶啤酒因股價連續三個交易異常波動,上午停牌一小時,10點30分復牌再封跌停,報38.76元。自12月8日公佈乙肝疫苗研究進度並於當日復牌後,重慶啤酒已經連續7日跌停,與停牌前11月25日最高創出的83.12元股價相比,截至12月17日,重慶啤酒股價跌幅已過半。

12月8日,重慶啤酒股份董事會公佈的II期臨床研究「主要療效指標」初步統計結果顯示,其重金開發的「治療用(合成肽)乙型肝炎疫苗」在對乙肝的療效上與安慰劑相比並無統計學差異。由於該疫苗的成敗是重啤高估值賴以維持的基礎,這一消息的公佈立刻引發了股價連續跌停。

重慶啤酒的乙型病毒性肝炎治療性疫苗研究始於1999年,至今已經13年,2009年8月,重慶啤酒收到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關於乙型肝炎疫苗藥物臨床試驗批件,同意本品進行二B期臨床試驗。由此開始,重慶啤酒從22元左右的價格啟動,一路走高,到停牌前一天11月25日已經漲至83.12元的高位。

一位啤酒行業的研究員向財新記者表示,如果不計算乙肝題材,重慶啤酒行業的啤酒市值大概在35億到40億元之間。重慶啤酒本次危機前,總體市值近400億元。這意味著股價跌去9/10才算合理。問題是,乙肝疫苗開發本身如果不是一個騙局,起碼疫苗研發成功是一個小概率事件。

內幕交易痕跡明顯 機構拋售重慶啤酒

據財新網報導,早在11月23日,重慶啤酒公司公告稱,乙肝疫苗療效以及安全性的的臨床研究將在11月27日召開揭盲工作會議。乙肝疫苗項目已經運作超過十年,公司對其數據結果應該有所掌握或者深刻瞭解。但是11月24日、25日兩個成交日留下的時間窗口,足夠某些力量提前離場,內幕交易的痕跡明顯。

11月24日,根據上交所的數據,賣出的前五大賬戶是,機構專用賬戶,賣出3,778萬元;東北證券資產管理部,賣出2,066萬元;以及國泰君安、宏源證券、國盛證券旗下的營業部。

11月25日,根據上交所的數據,機構仍是拋售的主力。其中一個機構拋售獲利3,667萬元,另一機構3,311萬元。華泰、中信、浙商名下券商營業部也是拋售前五大主力。

在24日、25日連續的兩個交易日內,累計前十名拋售賬戶中,機構專用賬戶出現三次,至少證明機構是本次逃亡的主體。

一位合資基金的基金經理表示,「最大的問題是,停牌前出了公告,然後兩天後才停牌,等於給別人留了時間窗口,這個給別人跑掉了,也具有暗示性,對別人也不公平。等於是騙散戶。」

大成基金因重倉重慶啤酒損失慘重

據東方財富網報導,乙肝疫苗幾乎宣告失敗的重慶啤酒猶如一輛失控的列車,正在以每日一個跌停的速度向「地獄」發起衝鋒。而被困在這輛列車上的,除了散戶投資者外,最為悲催的莫過於旗下9只產品集體重倉的大成基金。

大成基金是重慶啤酒最主要的流通股東,三季報顯示,大成基金旗下9只基金重倉持有重慶啤酒,合計數量達到4,483萬股,合計持股比例佔到重慶啤酒總股本的9.3%,是持有重慶啤酒最多的機構。截止14日,大成旗下三隻基金淨值已跌逾10%。

12月15日,大成基金首席投資官、投資決策委員會主席劉明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採訪時表示,「(在整個重慶啤酒的投資過程中)如果說沒有預期到的,應該就是重慶啤酒會突然發出這樣一條並不完整、充分,投資者也無法由此作出判斷的公告,這樣的信息披露方式以及對市場造成的極端影響此前是沒有估計到的。」

劉明介紹說,大成基金對於重慶啤酒的投資始於2009年初。在此之前,大成基金的醫藥研究主管呂猛一直在跟蹤(合成肽)乙肝疫苗項目的臨床表現,他根據自己調研所瞭解到的一些情況,在公司內部進行了推薦,在得到基金經理的初步認可後,這只股票才得以進入股票庫。

呂猛畢業於武漢大學生命科學院病毒學系,獲得病毒學碩士學位後在復旦大學生物醫院研究院深造,師從治療性疫苗專家,乙肝病毒分子生物學與免疫學學科帶頭人聞玉梅院士,曾參與了聞玉梅治療性乙肝疫苗「乙克」項目的研究。呂猛的簡歷讓他的推薦非常有說服力。

目前研究中的治療用乙型肝炎疫苗共有三種:聞玉梅主導的重組HbsAg蛋白治療用乙型肝炎疫苗、廣州空軍醫院主導的乙型肝炎病毒DNA質粒治療用乙型肝炎疫苗、重慶啤酒乙型病毒性肝炎治療性多肽疫苗。

(責任編輯:童宇)

相關新聞
為何中國乙肝帶菌者多﹖帶菌者受歧視
中國有乙肝表面抗原攜帶者約9,300萬
山西問題疫苗致近百孩子致死致殘
狂犬疫苗事件突顯中國衛生產品缺乏監督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