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增長背後隱藏諸多不穩定風險

人氣 51

【大紀元2011年09月18日訊】北京國際城市發展研究院9月15號發佈的中國第一部「社會穩定風險研究報告」指出,目前中國高速經濟增長背後隱藏諸多不穩定風險,中國的危機事件呈高頻次、多領域、大規模發生態勢,因此中國的公共安全形勢不容樂觀。

自由亞洲電台記者何平報道,「北京國際城市發展研究院」 9月15號在北京舉行的國際城市論壇2011年年會上發表了中國大陸第一個《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指標體系研究報告》。

北京國際城市發展研究院院長連玉明指出,當前中國社會存在五大矛盾:一是貧富差距正在進一步擴大,基尼係數超過0.5,逼近社會容忍線;二是社會深層次矛盾日益凸現並有激化的趨勢,通貨膨脹、社會分配不公、貪污腐敗現象乃當前之首;三是社會治安形勢嚴峻,無直接利益關係的群體事件或惡性事件呈現上升趨勢;四是仇富、仇官、仇權的社會心態問題日漸突出,極易借助現代傳播媒介迅速放大為社會危機;五是非傳統安全危機正成為公共安全的主要威脅。這五大矛盾正處於從潛在風險向公共危機轉化的臨界點上。

連玉明在這次年會的發言中強調,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背後正隱藏著種種複雜多變的不穩定風險。由於這些風險具有一定的潛伏期和高度的不確定性,在特定環境和條件下一旦爆發,很可能導致非常態擴散和放大。

華東理工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曹錦清教授表示,這份針對社會穩定風險的研究報告,集中揭示了目前中國存在的安全問題:「這幾個問題已經在這十幾年,預計最近七八年都是這樣看漲的,腐敗、貧富分化、環境引起的一些問題,還有大規模的城市基礎建設而引起的重金積累的問題、仇富問題,這幾類問題他都概括到了。在這樣的高層論壇上能發出這種聲音,總而言之對各級的黨政官員要求他們居安思危,總是一個積極的信號。」

曹錦清教授認為,目前尤其是在中國農村地區,公眾對解決經濟發展問題的關注遠遠高於官方與學術界有關影響社會不穩定因素的擔憂。民眾的這種普遍希望溫飽的心理,還沒有使要求社會公平正義轉化為公共危機的臨界狀態。

美國紐約城市大學政治學教授夏明則認為,以中國近年高速城市化導致的人口結構變化,未來影響中國社會穩定的風險因素或將更多來源於城市:「我們顯然地看到中國的城市化的進程加速發展,上億的農民基本上已經轉移而進入城市。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未來大規模的社會運動危機產生的地方恐怕更多地會在城市或者是城區部分。」

「北京國際城市發展研究院」 院長連玉明在「國際城市論壇2011年年會」上還指出,保持經濟的穩定、發展應當作為今後中國社會管理的前置條件,他建議對重大項目、重大政策、重大改革三大領域開展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和可控性評估,將發展速度、政策尺度、改革力度與社會可承受程度有機結合起來。

夏明教授指出,中國經濟模式中的「國進民退」,也就是國有企業做強,私營企業生存困難,以及官方強化暴力維穩的做法,是導致中國主要社會矛盾難以緩解的原因:「經濟發展在短期內可以緩解老百姓直接的不滿。但是我認為目前中國政府它現在陷入一個誤區。它認為通過國家強制干預經濟、搞大工程、大項目就可以發展經濟,但這種經濟發展是靠大量的資本投入的。而它解決的就業其實是很少的。當然另外一個原因,我覺得它確實出現了一個警察化國家的這麼一個趨勢。所謂維穩的費用現在超過軍費。而這些警察化國家的建設,維穩力量、這些機構和人員,他們的權利的擴張形成一種惡性循環。什麼惡性循環呢?就在於維穩的費用越來越高,又沒辦法去克服官僚主義或者克服腐敗,真正為老百姓去辦實事。他們把老百姓當成對立面。所以維穩費用越高,老百姓的不滿情緒、仇視越高。官民對立就會越強。實際上爆發出來的在城市裡面這種仇富、仇官就是這種惡性循環的一種反應了。」

中國首部《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指標體系研究報告》指出,中國城市特別是大城市,從整體上已經進入了一個典型的危機頻發期。而危機事件目前呈現的高頻次、多領域、大規模發生狀態,加之中國城市安全基礎薄弱、安全欠賬,因此中國的公共安全形勢不容樂觀。

(責任編輯:李明)

相關新聞
伍凡:中共90年作惡多端行將作古
仲維光:京劇危機還是傳統危機?
何清漣:被「數據迷宮」繞暈的北京
伍凡:江僵死後中共的政經現狀和前景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