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皇帝

中國神仙介紹:黃帝軒轅氏

自古以來,神州大地被稱為「炎黃故土」。中華民族被叫做「炎黃子孫」。這「炎黃 」,即指炎帝和黃帝。他們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始祖,也是開創黃河文明和長江流域文明的始祖。

炎黃的後代,春秋時自稱「諸夏」或「華夏」。「夏」者,大也;「大國曰夏」(《尚書.武成》疏)。「夏」又指「中國(中原地區)之人」(《說文.文部》)。「華」 者,榮也,美也。「華夏」意為繁榮美好的中原地區。那裏繁衍著強大的國家和民族。「華夏」是漢族的前身,華夏族認為中原居四方之中,故把居住地區稱為「中華」,原僅指黃河流域而言。以後凡所統轄,皆稱中華。亦稱中國。「中華民族」則是我國各民族的總稱。

我們民族的始祖神黃帝,是神話傳說人物。他是傳說中的我國原始社會末期,一位偉大的部族首領。黃帝是有熊氏首領少典之子,因長於姬水而姓「姬」。因曾居於軒轅之丘(今河南新鄭縣軒轅丘),取名「軒轅」。祖籍有熊氏,又號「有熊」。又因崇尚土德,土呈黃色,故稱「黃帝」。其部落原定居於西北高原。

黃帝以其懲罰邪惡,首次統一我中華民族的偉績,而載入史冊,備受世代人民敬仰。遠古時,中國境內,居住著許多民族,當時諸夏為一族,主要分為兩支:一為姓姜的炎帝,一為姓姬的黃帝。黃帝族與炎帝族是兄弟族,都是有熊氏首領少典的後代。

當時南方九黎族的首領蚩尤,強悍凶猛,經常侵擾其他部族。炎帝族被蚩尤打敗,便向黃帝求援。另一種傳說是,「黃帝行道而炎帝不聽,故戰於涿鹿之野」(《繹史》卷五),最後黃帝戰勝了炎帝,遂合併為一。黃帝率眾部族在涿鹿(今屬河北)迎擊蚩尤。雙方戰鬥異常激烈,蚩尤戰敗被殺。黃帝部族和炎帝部族合併後,統稱華夏族。黃帝被推為炎黃部落聯盟的首領。從此,就出現了偉大燦爛的華夏文化。

黃帝和幾個大臣,研究制定了天文曆法。黃帝的史臣倉頡,創造了文字。黃帝的妻子螺祖,教會了人們養蠶製絲。黃帝還發明了造車,他的名字「軒轅」,就與造車有關。黃帝還創造發明了宮室、算數、音律等。

黃帝作為中華民族的始祖,也就有神奇的故事。傳說黃帝的母親元天大聖後

受「大雷電繞北斗樞」的感應而生黃帝,他生下後是「黃龍體」,並長有「四面」,他生而神明,馭百神,制四方,主司風雨雲雷,進而又成為創造天地萬物之神、中國式的「上帝」。

黃帝享年110歲,在位100年。到了晚年,他自己選擇了一個仙逝的日子,到了這一天,他和臣下辭別而逝,葬於橋山。黃帝的陵墓在陝西、甘肅、河南、河北各有一座,但以陝西橋山的黃陵,最為著名。

《史記.五帝本紀>)載:「黃帝崩,葬橋山。」橋山黃帝陵在陝西黃陵縣城北一公里的橋山之上。橋山形如拱橋,因此得名。山下有沮水環繞,山上古柏森森,鬱鬱參天。黃陵位於山頂正中,有磚砌花牆圍護,莊典、肅穆。

橋山東南山麓有著名的黃帝廟,此廟又稱軒轅廟。初建於漢代,歷代多有重修。大殿宏偉壯觀,門額高懸「人文初祖」大匾,殿內正中設有富麗堂皇的巨大黃帝牌位,上書「軒轅黃帝之位」。

(文據《中國三神》)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