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紀實文學

血紀(398)

下集-第四章:母親擺脫了傷心地

第一節:劉老先生相助(2)

「孫先生要我能幫助你,調整一下生活和工作環境。」他終於說出了來意。「我也沒有什麼辦法,民建雖說是民主黨派之一,卻連調動一個人也是無能為力的。我已就此向區統戰部聯繫了好幾次,他們說眼下沒有好的去處。我看這樣吧,民建重慶市委已報教育部核准,準備在今年暑假後辦一所財經學校,中國要搞四化,沒有經濟管理人才是不行的,你看在這所學校裡增設一個以培養幼兒師資為目標的專業,由你出任這個專業的負責人怎麼樣」?

劉局長的坦白和開門見山,顯示了他對民建全國主要領導人孫起孟盡責盡心了。母親的眼裡露出了感激的眼光,她那渴望已久離開這野蠻無理,欺侮她,傷害她的蔡家醫院,總算盼到了。

這不是由中共的基層組織衛生局,教育局,落實政策名正言順解決的,而是由中共的一個小「夥計」以私人交情的辦法解決。中共對如此不光彩的解決,連看都不肖一看。不過對於母親來說,問題總算解決了。母親早在抗戰時就創辦過中學,一個教育部門的老前輩,被中共踐踏成這樣!現在他仗著民主建國會幫助,才逃出眼前這人間地獄!

「這樣吧,你盡快地辦理退修手續,爭取暑假就到工商聯來準備夏季招生的工作。我已經為你安排了住宿,你就安心在財經學校發揮晚年的餘熱吧!」

他說完,便站起身來,告辭道:「今天我還有許多事要辦,所以不能再多給你說什麼了,好在今後來日方長,到重慶以後慢慢地說吧。」

我看著兩位老人緩緩下樓的身影,母親一直把他送到他的麵包車上,熱烈地握手道別後,還站在那裡目送那車消失在場口轉彎處。!

我心裡一面替母親感到高興,她終於擺脫了這個令她傷心的地獄,也替母親擔憂,她已經六十五歲了,要單獨地在市中區獨自開闢一個天地,她能勝任嗎?尤其是,為什麼一個堂而皇之的民主建國會,對中共這種落實政策欺人太盛的作法,不敢直接提出來明正言順加以解決?而是想出在一個與幼兒教育毫不相干的財經學校,辦一個師資培養班的辦法來解決?

六月份暑假到來,母親按照劉先生的吩咐辦理了一切手續,打點了自己的行李,把自己的隨身行李裝成了兩個大包,在我親自陪送下離開了蔡家醫院。當我們顧了一輛運貨的人力三輪車,離開醫院大門時,除幾個與母親保持著友好關係的護士外,沒有人知道母親上哪兒去。

當我們離開了那場口的汽車站向三溪口行去,母親連頭也沒有回。

從1961年,她被強行在這所醫院接受「監督勞動」至今,整整受了它二十年奴役和歧視,在她身上沉澱的傷痕怎麼也無法消褪。

我們到達市區的下半城解放西路的重慶市工商聯合會,已是下午五點鐘了。工商聯接待室裡走出了四個中年人,將母親的行李接到一個歐式三合院裡,母親被臨時安排在招待所樓上住下了。

一位二十多歲的小伙子,熱情地為母親搬行李,介紹工商聯的情況。他自我介紹說,他叫李重生,是工商聯的伙食團長,劉局長特別吩咐他對母親的生活起居進行關照,今後有什麼事只需喊一聲小李就行了。

母親從這位小伙子的樸實語言和憨厚的態度中,感到在蔡家醫院二十多年來從沒有過的親切。

今天對年過六十五的母親,有一種背境離鄉的傷感,但很快被周圍和睦的人際關係所沖淡。從今以後,也許有一段較為舒心的生活,記載在她夕陽的人生之旅中了。(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