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紀(391)

下集-第三章:一段教書的日子
孔令平
font print 人氣: 4
【字號】    
   標籤: tags: , ,

第六節:我的初戀和婚姻(1)

我在二十四中工作安定後,婚姻便成了我個人首先要完成的大事,然而,結婚首先要戀愛。在封建時代,那時中國人在男女授受不親和舊禮教的束縛下,婚姻以媒妁之言,父母之命來決定。看孔雀東南飛,梁山泊與祝英台這些民間廣為流傳的故事,戲中悲劇人物往往觸動我。

不過,導演我的悲劇,正是當年抨擊封建制度的中國共產黨。

大學裡那段因反右鬥爭釀成的冤魂戀,成了我剛剛踏上人生的一場噩夢,我知道當年演出這種悲劇的人遠不止我一人,好多人自殺,好多人殉情,又好多人被逼著走上不歸路。

但是我沒有死,生命從冤獄中延續下來,婚姻和愛情也延續了下去,直到今天。由於我特殊的遭遇和不甘屈從命運的擺佈,使我的婚戀故事,充滿了傳奇和悲哀——

1979年,42歲的我回到蔡家場,冤獄好像決定我此生只能接一個老婆回家過日子。

同鄒銀雙那場「見面散」的戲演完後,結婚對我只留下延續後代的使命,可是我生性倔強,硬要把快死去的愛情拽回來,老天又把一段孳緣賜給了我……

中共統治三十年來,一面空喊消滅城鄉差別的口號,一面為鞏固它的統治,實施了嚴密的戶口管理制度,人為將國民劃為城市和農村兩類,農民在生活條件和勞動條件上都比城市的貧民更苦,城裡的一個職工再窮,好歹每月也有二十多塊錢的工資,就是沒有工作,吃糧按居民供應也有「保障」。

農民起早摸黑,還得自己掙口糧,常年勞累不得溫飽,形成中國社會的最窮困的階層。農村這種低下地位,成了中共統治者,關押不服從其統治的「五類」份子「大監獄」,每次政治運動,都要把相當一批人下放農村,作運動的懲罰,獨裁統治有意製造並擴大了城鄉差距。

惡毒的是,為了防止飢寒交迫的農民向城市逃荒,中共的政權機關加強了戶口管理,一旦發現流入城市的逃荒者,便被收容和勞教,其生活條件的惡劣甚至比勞改更差。

農村人口和城市人口這種人為差別,造成了中國社會的公開等級,農村人要落戶城市,除了嚴格的審批還要交高額的戶口費。

農村女孩子為了擺脫又累又苦的農村,老夫少妻的家庭悲劇層出不窮。這樣的家庭沒有愛情基礎,說穿了這是另一種形式的買賣婚姻,是中共製造的社會不公平產物。

1980年我和母親的工資加起來總共每月150元,在低收入的蔡家平民和貧困的農村中,我和母親算是蔡家地區的「富人」。

加上當年國營單位的職工老來退休後,直系的後代有頂替父母崗位的規定,我的母親眼看就要退休,誰能成為她的兒媳,便有可能獲得進這家醫院工作的機會。所以我的條件,對蔡家場的貧民和農村女姓,是有誘惑力的。

當時向我母親提親的人並不少,只是她們中屬於街道居民的,都是傷偶或離異的二婚嫂,而且都帶有孩子,在計劃生育年代,要和她們再生一個孩子是不可能的。

沒有結過婚的女孩子,要未在外地已經有了男友,要未是十八歲以下還沒有到結婚年齡的少女,到了法定結婚年齡難說不會變卦,更主要的是,這種單純從經濟利益考慮的婚姻,無異於買賣婚姻而暗藏悲劇。

在我的心目中,未來的伴侶要有相當的文化水平,同時應當不妨礙我的寫作,所以對伴侶的選擇有了要求,可是冤獄注定我今後建立的家,會出現許多不幸。(待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反正學校的任務就是管著這些孩子不出校門,不到外面惹事就好」!他無所謂的說,只有對文革遺風無可奈何的人,才用這種自欺欺人的辦法對付學生,這倒合符統治者的要求
  • 怕只怕執政者的頑劣,視教育如敝履,教育只當成粉飾社會一團糟的遮羞布,以此忽弄世界。用「教育興國」欺騙百姓,用改善教育環境和教師地位的空話來欺騙社會。
  • 在他的人生中根本就沒有「求知」,求理想這種想法,有幸於他父親的權位既給他的前途打了包票,他還有什麼「理想」可以追求呢?這種社會裡產生的特權階層,壓根就把教育當成一種裝飾。
  • 今天聽她剛才的這麼一喊,使我首先感到刺耳的是,她用輕蔑的口氣直呼其名,吆喝年齡比她大三倍的老人!何況買菜是醫院伙食團定在炊事員份內的事,怎麼現在命令起掛號室裡忙得不可開交的母親去做?
  • 圍觀的人喧嘩起來,七嘴八舌各有評議,二樓窗口上也探出許多身子來。看來,醫院職工這種蠻不講理,對母親任意呵斥欺侮,根子還在這書記身上。
  • 共產黨一貫有「保密」的規定,凡是黨的政策、會議決議,老百姓是不能過問的。這一條被分房領導小組利用得很好,他們把本該由職工討論決定的分房條例,和打分辦法當成了黨的「絕密決定」。
  • 醫院領導們為策劃新房而挖空心思,暗中私自交易並隱瞞一年的私分方案,終於才公開!以王明、李德富為首的分房小組,完全沒有按工齡分房的原則,而是利用職權將本該由大家公開評分的房子私自瓜分了。
  • B>第五節:對母親的岐視(3)我們忍受了二十多年,看慣它在「無產階級」的革命幌子下,幹的對善良百姓的公開搶掠。眼前發生的只是一個小小鄉村醫院,在住房分配時所表現的強盜行為。
  • 我知道,要爭取較為寬鬆的條件,除了靠自已鬥爭,不會從天上掉下餡餅來。而王明眼看我當著這麼多人面,被一個過去踩在腳下的右派指責,怎不惱羞成怒?
  • 中共改革開放時期,在經濟上實施改良,而政治制度仍然奉行毛澤東那套,人民要求把暴君焚屍揚灰遭到拒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