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琪:修身•齊家•濟世

人氣 485
標籤:

【大紀元2012年07月22日訊】古語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念,這裡蘊含著一個循序漸進的事物發展哲理,也體現了幾者之間密不可分互相關聯的共存關係。

何謂修身?因為德是立身之本,所以修身者不能不修德。把握了修身的根本,才能律己端嚴、見賢思齊,不斷的朝著成功的方向健康的成長。最後若能德信卓著,才幹超群,方能達修身立命的至高佳境。

從這個意義上說,修身是成就萬事的根本。從另一角度說,之所以要修身,因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兵法中的這句話,生動地說明了一個人修身的絕對重要。姜子牙善能斬將封神,楊六郎堅定鎮守三關拒敵,岳武穆能夠精忠報國等等,都無不說明修身養德成為高德大義大能之人後,方能統兵馭將、指揮三軍、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道理。否則何以服眾?怎能克敵制勝?又何能保境濟世安民?隋煬帝不修身,敗壞人倫綱紀,導致民怨沸騰,最後丟了先皇千辛萬苦開創的錦繡江山;龐涓不修身,背信棄義,暴虐嗜殺爭鬥,終於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馬嵬坡全軍覆沒,亂箭穿身而死。這就是不修身引發的血的教訓。

有一個故事說,漢末名士陳蕃,從小心懷大志,常常獨處一室苦讀詩書。有一天,他父親的朋友來訪,見庭院裡雜亂不堪,就問陳蕃為甚麼不打掃一下。陳蕃傲然回答說:「大丈夫當掃天下,安掃一屋乎?」父親的朋友笑著說:「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矣!」陳蕃頓時醒悟,從此自我磨礪,克己修身,終於成為一代名臣。

為何要齊家?古語云「家和萬事興」這話頗有道理。最難能可貴的是,能通過自己的影響乃至教育作用,使全家上和下睦、眾志成城,成為自己的堅強後盾。這樣在報國濟世中才能無後顧之憂、進取不止、無往而不勝。

為何先要齊家?還有這樣一個好處:在齊家的過程中可以鍛練自己的各方面本領,積累濟世治國的經驗,因此說濟世治國必先齊家。因為如果一個人連自己的家庭都管理不好,是不可能治理好國家的。所以,君子身居家庭斗室之中,就能鍛練出濟世治國的才能。例如在家裏能夠孝順父母,做臣子時就能忠君報國;在家裏能夠敬愛兄長,做官的時候就能服從長官;在家裏能夠關愛教育子女,當官時就能仁愛百姓,在家……

古代有很多修身、齊家、濟世報國的光輝人物事例。北宋的楊延昭才德出眾,滿門忠烈,上至百歲的佘太君,下到燒火的丫頭楊排風,在國家用人之際,都能義無反顧的前仆後繼、不屈不撓,奮勇殺敵,保境安民、功勳卓著、萬古流芳。這可以說是修身、齊家、濟世護民的典範。《三字經》中說:「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這是對晉朝的竇燕山重德行善、教化子女經驗的總結褒獎,也是他修身、齊家、使五子登科,濟世報國事跡的光輝寫照。

既然修身、齊家、濟世的關係這麼密切,作用這麼巨大,我們何不努力奉行之?「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身體力行者必能登臨「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美妙佳境!

相關新聞
梁修身導戲嚴格   梁正群逆來順受
李大立:非正常的國家,非正常的人民
屏縣眷村傑出人物 梁修身獲選
覓真:滿眼含淚話說「母親節」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