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彥玲教舒壓妙方—寬恕與遺忘

人氣 83
標籤:

【大紀元2012年09月07日訊】(大紀元記者劉紫鑒牛頓市報導)8月26日,來自台灣的心身醫學與整體心理學教授陳彥玲,應波士頓華僑文教服務中心和台大校友會的邀請,舉辦了「舒壓有妙方」的講座。這是她此次在新英格蘭地區連續舉辦的第四場公開演講,吸引了近百位聽眾,僑教中心大廳座無虛席,還有不少人是站著聽的。她通過分享自己的人生經歷,並結合臨床案例,用生動的故事講述了「心理健康與疾病、人際關係、工作的聯繫」以及「保持身心健康」的方法。講座中,她還與觀眾互動交流、進行現場遊戲,使會場充滿歡聲笑語。最後,她教給聽眾一個簡單易行的方法,讓大家能「從今晚就開始改變」。

「選擇」課

陳彥玲通過講述自己的學習經歷,向聽眾們講解了「選擇」與心理健康的關係。在小時候,其父為了讓她受到良好的教育,把她送到了一所著名的教會女中讀書。在那裡,嚴格單調的生活讓她倍感壓抑,僅僅一週後,她就央求父親轉去一所公立中學。她的另一次重要選擇是在美國獲得計算機碩士資格後,想到自己未來要長期對著電腦工作,壓抑自己愛講話的性格,毅然決定轉修教育學,甚至放棄領取已經獲得的電腦學位證書。

藉這兩個事例,陳彥玲說,人們常常因為家庭和社會的期許而揹負很大的壓力,這些壓力有時讓人「失去自主選擇的勇氣,被迫跟隨時代的潮流做出不適合自己的選擇」。她強調,長期過著不適合自己天性的生活會影響心理健康。而這些壓力導致的不良情緒,則會潛移默化的影響身體健康、人際關係、工作和生活質量。來到美國後,她驚訝的發現一家小學竟然正式開設「選擇」課,自幼鍛練學生獨立選擇的能力,讓學生們能從容應對日後人生中一個個關鍵的選擇。

Forgive(寬恕)和Forget(遺忘)

陳教授通過講述自己父親因為誤診長期錯誤地用藥而去世的故事。在這次痛苦經歷後,她總結道,怨恨的情緒並不能使事情得到改善,而「放下怨恨,尋找解決方法」才是處理人際衝突和分歧的一劑良藥。為此,她在從醫生涯中努力去做一個「上醫」——通過找到生病的原因醫好病人,而不是「下醫」——僅僅用化學藥物對症下藥。她解釋道,寬恕與遺忘能給他人帶來正面的能量,讓自己和他人從中獲益,並且使人得到進步和提高。

陳彥玲博士在MIT的演講中發揮臨場機智,以小遊戲化解尷尬。(攝影:馮文鸞/大紀元)

改善人際關係

陳彥玲說,誤會大多因為缺乏溝通。她鼓勵大家通過真誠的溝通減少誤會,拉近距離。她還帶領大家練習使用關懷的目光與他人交流。,並建議聽眾回家後和自己的家人溝通,並通過團隊的互助支持,幫助自己逐步做出改善,進而提高身心健康。

講座結束後,很多觀眾表示這場講座有趣易懂、溫暖而且實用。聽眾都欲罷不能,原本兩小時的演講,延長了半個小時才結束。

陳彥玲博士曾在台灣和美國舉辦過上千場演講,內容往往根據現場情況發揮,場場不同。25日下午在MIT的「舒壓」講座就發揮臨場機智,令因負責載新生採購物資的吳張祺會長能不尷尬的提早離席。

相關新聞
建立孩子自信 陳彥玲:正向引導
陳彥玲暑期講座之三  精采可期
陳彥玲講座:如何與孩子談性別的發展
陳彥玲:緹縈與鍾愛的古今警世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