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卑詩:住校舍還是校外租屋?

崇德慧

人氣 372
標籤: ,

【大紀元2013年12月20日訊】住校舍還是到校區外租屋?這是很多留學生必須面對的一個現實。看看別人的經歷、聽聽別人的想法,從中也許能得到參考與借鑒。

在昔日古代的中國社會,有位賢母為了給兒子找一個良好的學習成長環境因而多次遷居,留下「孟母三遷」的佳話。在當今的現代社會,成群結隊的華人留學生們為了受到良好的教育,源源不斷地從東土越洋空降到北美求學。在風土人情與原居地大不一樣的新環境裡,這些現代「孟子」「孟女」們可謂費了不少思量與周折,租屋成了他們安生立命的一件大事,也成了他們涉入文化跨界互動的一步——從含蓄的高情景東方文化背景社會,跨進西方尊重差異、規矩不多的社會,一個推崇個人主義、包容每一個人並且高度重視人的自由度、人際關係簡單鬆散的社會。

借鑒其他學生的相關經驗做為參考

就讀於卑詩大學(UBC)大四學生燦燦介紹,UBC約有4萬多名學生,校內設8處校舍可提供8千名學生及員工住宿,有相當部份學生需要到校外租房。UBC校舍中的兩大傳統宿舍區專供一年級新生住宿,大約可容納不到5千名學生住宿,而一年級學生約有9千至一萬人(不准確估計)。UBC新生申請校舍掛號排隊的時間較長,必須在2月1號前確保校方收到傳真或電子郵件申請,已報名申請就讀UBC但尚未獲得入學錄取通知的學生也可以先行申請校舍。不過無論學生最後是否被大學錄取,校方都不退還學生交納的$50校舍申請費。校舍申請者必須證明自己合乎申請資格——全職學生,第一年選修課將達18學分以上(每學期9學分以上)。校方則根據新生家庭住址與學校的距離來安排入住順序——距離遠的優先入住。就燦燦所知,近幾年來凡在校方認可時段內申請校舍並符合資格的中國留學新生,均獲准於第一學年入住校舍。

兩個傳統新生宿舍的出租週期為8個月,從當年9月至第二年4月底。租約期滿學生須搬出校舍。而5月1號後無回家探親計劃又希望繼續住校舍的學生,需提前申請暑期類宿舍(Summer Section)。第二學年如慾再租校舍還須另行申請。第二學年開始,無論是留學生還是本地生都被一視同仁,要通過抽籤形式、由個人運氣好壞決定能否申請到校舍,而不再以原居地距離為標準。各類校舍中租賃週期最長的為1年(Year Round類校舍),一年期滿若想再租可再次申請。

燦燦運氣不錯被「抽中」,現住在冬季類單間宿舍(Winter Section類別的Studio,每層樓設有公共廁浴),住宿週期也是8個月,即從9月開學至第二年4月底,期間租金總計約為加幣$3600(平均每月租金為$450)。燦燦還需支付一學年一千多加元的伙食費,預計8個月僅食宿費就要花費超過$5000,於是燦燦做Part Time工作為自己賺回部份房租。燦燦介紹,通常住校新生需要支付更多的伙食費,因為供新生居住的兩個傳統宿舍區建築內除微波爐不設煮食設施(其他類型校舍都有廚房爐具),新生需要購買飯券到學生中心進餐,或自行到校區周邊的小餐館解決三餐。而無論在學生中心或校外餐館,都能吃到中、西餐。一般來說,一名學生一學年的伙食費通常需要花費$2000-$3000。食量大的的同學例如那些跑「馬拉松」的,一個半月就要支出一千多加元伙食費。

燦燦大四仍選擇住校舍的理由是能夠有更多機會與租住同一層樓的一些同學成為好友,信息渠道也更多,而且有更多機會參與社會、體育活動和聚餐(例如不時有的同學生日聚會,以及聖誕新年大餐等)。一些聚餐的訂餐費用(比如剛過不久的感恩節大餐)是由經營校舍與學生中心的公司支付(已在校舍租金中預留)。燦燦建議中國留學生第一年應考慮住校舍,可更快適應本地多元文化的能力。燦燦提醒慾租住UBC校舍的新留學生們上http://www.housing.ubc.ca/vancouver,查看Student Housing and Hospitality Services獲取相關信息。

名校新生宿舍2月份前申請才有戲

UBC大二留學生Sharon,入讀前曾打算入學後的第一學年是要租住校舍的,這樣可以省卻自行租房因人生地不熟帶來的重重麻煩,可更專注於學業,同時獲得更多機會參與學校組織的各類活動、令自己儘快瞭解和適應本地文化和環境。但是Sharon並沒能如願,因為她當初並不瞭解新生需要提前7個月申請校舍,她的住校申請遞交得太遲了。幸而Sharon母親的一位本地朋友及時幫她聯繫到另外幾名大學生,與他們一起在UBC附近合租到一幢獨立屋,總算安頓下來。

Sharon與萍水相逢的其他幾位合租者相處融洽,在學習和生活上互助,平日常結伴乘搭巴士去校園上課,午餐一般在學校飯堂吃,晚餐則自己動手做,多數吃既簡單易做又營養豐富的肉類蔬菜麵條。週末他們分成兩組輪值、去超市把大家整個星期所需食品一次性全部購回。

而Sharon認識的兩名住在寄宿家庭(Home stay)裡的華人留學生運氣就沒有那麼如意了,他們的生活習慣與寄宿家庭格格不入,並且因為寄宿家庭對他們的種種約束感到不開心。他們申請過大學校舍但落選,亦考慮過學Sharon到校外租房,以獲得更多的自由度,但苦於尚未找到合適的分租夥伴只能硬著頭皮敖下去。

Sharon第二學年很幸運地申請到Winter Section 類校舍,現已入住校舍兩個月。她感覺華人留學生尤其是留學新生最好住校舍,不單止有利於瞭解本土社會,而且校園裡完善的學習設施與濃厚的學習氣氛有利於學生專注於學業。由於租房內有電腦、電視,即使自控力很強的人也很難保證高效率,所以即使在週末,仍有不少租住在校外的同學都要回學校圖書館或課室學習。而且校舍離課室較近,住校舍更方便靈活地利用課間的空檔時間。此外,校舍的規範化管理相對於校外市面上的零散租房更正規與完善,因此住校舍也會讓遠在家鄉的父母親比較放心。相對而言,到校外租房由於不瞭解房東為人,她心裏始終覺得有類似「冒險」的忐忑不安。

Sharon表示將申請2014第三學年入住Year Round類型校舍。也許是由於這類校舍租賃週期較長(一年,住宿期由每年5月1號起住至第二年的5月1號前,涵蓋暑假),且租金比校區外的租房要貴,所以排隊的人較少比較容易租到,尤其在4、5月份校舍出租的淡季時。

青菜蘿蔔 各有所好 各取所需

UBC大二留學生誠誠自從到溫哥華後就一直住在校外,大一住親戚家,大二在校區外圍周邊租屋。誠誠覺得校外租屋比校舍安靜,出去市中心觀光或做義工、做Part time工作也較方便,吃也方便(大學周邊的小餐廳就有好幾家),而且住校區外租屋在吃宿方面能夠節省不少。誠誠經對比瞭解到UBC的Year Round類型校舍有不同價位,有$11,000每人/年的兩臥室套間,有$12,000每人/年的兩加大臥室套間,有$8600每人/年的6人套間,便宜的有$6400每人/年的4人套間,具體視乎房子的條件褚如新舊、面積,比在校外租同類住房貴不少。另外,學校的食堂、超市都比較貴,有一次誠誠在學校飯堂點了一份茄子炒肉外帶一小份水果沙律就花了將近$12加元,而同樣的東西到學校周圍的餐館裡吃只需不到$7加元。

上學的交通問題與尋找租屋都難不倒誠誠,到校外租屋固然麻煩,誠誠就試過看房看到眼花繚亂,不過一旦找到合適租屋就會穩定下來。至於交通,誠誠覺得乘公車半小時內到學校是個合理距離,因為即使在校內有些同學從校舍步行到教室也要15分鐘。與房東、合租者相處也沒有障礙,誠誠屬於那種人品健康心態陽光、嚴於律己寬於待人,很受朋友歡迎非常容易相處的人。對於誠誠來講,住在校外唯一的不好處就是只有在上課和參加學校活動時才有機會認識同學。因此誠誠不排除今後會考慮到校舍住一段時間。

誠誠所熟識的在校外租房的同學中,華人同學通常上本地的中文網站獵房,最喜歡「和善的老太太」類型房東;而西人同學或非白人族裔的第二第三代移民同學,很大比例都比較認可在校區外圍租房。他們不存在融入問題,普遍喜歡租校外公寓,雖然公寓租金比與人合租的獨立屋單房要貴,但不必與房東打交道,享受更大自由空間。無論亞裔或西人,很多同學都喜歡KITS社區(全稱為Kitsilano )的租屋——位於UBC校園旁邊,社區環境好,出行及購物方便。

Simon Fraser大學(SFU)大一留學生Henry,也曾因為申請太遲租不到校舍結果形成被動局面——因開學日期臨近離校區近的租屋也都租出,想到離校區遠的地方租又涉及到他被分到本拿比山上的校區,必須考慮交通問題。Henry幾經周折直到8月中旬才通過網絡徵得合租者,最終以比山上校舍還要高的價格租到山上校區內的一套公寓(非校舍)。房東要求租約一簽就是一年。Henry覺得房租與學校食堂的伙食太貴,心裏感到不安,不想太多虧欠辛苦工作積攢儲蓄資助他留學的父母,希望租期滿後搬入校區周邊租金較便宜的租房。

不斷調整並融入 魚與熊掌皆可得

SFU的大四留學生Ray,當初報名申請讀SFU之後,就未雨綢繆及時申請到該校位於本拿比山上學區的大學校舍。大一住校舍期間考到車牌,買了一輛二手車。大二即搬到校外租屋,房租花費比校舍便宜不少(每月租金約$600)。平時自駕車回校上課。既能體驗到與住校舍不同的生活,又能培養自己的獨立能力,而且節省下來的房租基本夠養車和伙食開支。安頓好住處後,Ray找到一份自己喜歡的Part Time工作——與人合作經營網絡小生意,慢慢發展起自己事業的同時為自己賺點生活費。

Ray能夠這麼快適應並融入本地,得益於他隨和、善於尊重、考慮並遷就他人的性格,以及開明、善於接納的思想觀。上大學前他曾寄宿蘭裡(Langley)一西人家庭讀高中11、12年級,經歷過調整自己以適應與房東之間文化差異的過程,並且成功度過這個階段,與寄宿家庭夫婦相處得很好。房東兩夫妻太太是會計師,先生在消防局工作,兩人很喜歡明白事理的Ray,對他照顧得非常細緻週到,並且對他日後逐步融入本地社會幫助很大。Ray大學住校後依然一直與他們保持良好關係,逢節假日不時與他們結伴出遊。這對夫妻不曾生育子女,現在視Ray如同己出。就連Ray的家長越洋前來探親,也被邀請到他們家中做客、受到他們熱情款待。

Ray後來又搬了一次家,住到離校區很近的一個租屋,享受較便宜租金與上學便利,又方便與同學們保持較頻繁來往——發展友誼的同時又在開拓網絡小生意市場,形成朋友與生意良性互動的局面。當初Ray的家長眼見自己的收入源源流入加拿大,感嘆加拿大人真是「人財雙贏」,可謂魚和熊掌兼得。現在看到兒子日漸出色成長,學習能力、生活自立能力和社會能力都越來越強,不禁笑逐顏開慶幸兒子當初走對了留學這步棋,亦慶幸作為家長自己將來老有所倚。

責任編輯: 陳沁怡

相關新聞
加拿大提新政 防止留學生不讀書
加學者籲設高額獎學金 吸納亞洲優秀留學生
報告:促經濟繁榮 加拿大需廣納留學生
加拿大移民部長:CEC移民將大量增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