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紀實文學

鮮為人知的馬克思(25)

魔性的馬克思——鮮為人知的馬克思之八

馬克思對神、人和世界的仇恨是陰冷的,而他的毀滅欲,他對暴力的偏愛則是瘋狂的。時而陰冷,時而瘋狂,陰冷中有時透著瘋狂,瘋狂中有時又含著陰冷,這種詭異多變的內心世界從另一個側面展現了馬克思「魔鬼般的性格」。而最能體現這一點的則莫過於他早年的詩歌。

先讓我們來看看下面這首《絕望者的祈禱》,它是一首集中反映青年馬克思陰冷內心的代表作。全詩寫道:

「如果天神把憐憫心也忘掉,

橫加的災禍使人無法忍受,

他的天下我落得一無所有!

那麼剩下只有一條路——報仇!

我將高傲地對自己進行報復,

對那高高在上統治著的造物主,

我將使他的力量變得渺小,

反正我的善行不會得到善報。

我給自己建了一座威嚴的城堡,

它將聳立寒宮,直插雲霄,

這城堡的圍牆將用恐怖砌造,

那裡面統治著的將是痛苦和煎熬。

如果有人無意中往上一瞧,

那就讓他害怕得直往後跳,

讓他只能聽到死神的召喚,

讓他掘好墳墓把幸福埋掉。

讓那至高無上的高傲的神,

從高處鐵石無情地用雷閃擊,

縱使我的圍牆全被夷為平地,

永恆的時間會為我重新建起!」(25)

(25)《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一版,第40卷第628-629頁

讀罷這首詩,讓人直覺一股涼氣向你逼來,心中不禁一陣寒顫。尤其是詩中寫到的那座城堡,不但是用恐怖砌造的圍牆,而且還被「痛苦和煎熬」統治著。更可怕的是,誰要是往裡瞧一眼,就會「害怕得直往後跳」,因為他會「聽到死神的召喚」,掘好墳墓把自己的幸福埋掉。試想,這是何等陰森恐怖的場景!儘管我們尚不能斷定這個「絕望者」就是馬克思自己,但這個形像顯然寄托了他的諸多情感。

馬克思還在《願望》中劈頭寫道:「我要把靈魂沉沒在/那毀滅的汪洋大海,/把我的整個心傾吐,/流露一切痛苦,悲哀!」「一切靜悄悄。暴風雨也寂然,/可是心中的火焰卻在閃燃,/有一個惡魔在心坎裡號哭,/放聲狂笑,把命運埋怨、責難。」(26)聽,暴風雨停息了,「一切靜悄悄」,在一片「寂然」中,有個惡魔卻在「號哭」和「狂笑」。不難想像,這聲音是何等地令人毛骨悚然!

(26)《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一版,第40卷第750頁

如果說《絕望者的祈禱》淋漓盡致地表現了青年馬克思內心的陰冷,那麼《小提琴手》則讓人身臨其境般地感受了一回他的瘋狂。馬克思在詩中化身為一位正在瘋狂拉琴的小提琴手,只見他「魂飛心醉」,「如癡若狂」,「怒目環視」,「熱血沸騰」,「日日夜夜拉琴」,「直至—–腸斷肝裂」,「雙目失明,胸膛迸裂,」「靈魂沉入地獄,帶著餘音迴旋!」而他演奏的那首「死神進行曲」,則像「咆哮」的大海,「衝向巉巖,聲若驚雷,擊得粉粹」。通觀全詩,演奏者也好,樂曲也好,是不是都瘋狂到了極點?

與《小提琴手》難分仲伯的還有《人的自豪》。馬克思在詩中豪情萬丈地寫道:

可是這心靈,火一般燃燒,

它要把整個宇宙懷抱,

它毫不憐恤地想要把

成百個太陽從長空摘掉。

瞧,它飛入天空,越飛越高,

直飛到雄偉壯麗的雲霄,

把深居那裡的上帝搖撼,

心之劍把擊世的霹靂造。(27)

(27)《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一版,第40卷第667頁

馬克思「火一般燃燒」的「心靈」,不但「要把整個宇宙懷抱」,還想把「成百個太陽從長空摘掉」,甚至於要「飛到雄偉壯麗的雲霄」,「把深居那裡的上帝搖撼,」造出「擊世的霹靂」,讓整個世界都化為一片廢墟。試想,這跟瘋子還有多少區別?

馬克思身後一直有兩個形像——一個是我們熟知的經過黨文化精心塑造過的失真的馬克思,一個是鮮為人知的真實的馬克思。前一個馬克思被稱作是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偉大導師,共產黨不但把他當作自己的上帝來頂禮膜拜,而且還想要人們也匍匐在他的腳下。後一個馬克思則是典型的自大狂,他敵視和反對一切神靈,不但專制虛榮,而且好鬥自私,魔性十足。他之所以要與資本主義為敵,歸根到底並不是為了解放無產階級和全人類,而是想要充當人類的救世主,名垂青史,流芳百世。可想而知,發端於這樣一個人的共產主義運動怎麼可能不帶有自大專制、虛榮好鬥和自私魔性的劣根性呢?共產主義運動為什麼與生俱來就是邪惡的,它帶給人們的為什麼不是許諾過的幸福,而是一場空前絕後的災難,一個重要的原因即在於此。

因為主客觀條件的限制,本文只是粗淺地勾勒出了鮮為人知的馬克思的若干側面,更多的真相還有待人們去不斷挖掘和還原。

最後要說明的是,在研究馬克思的生平時,筆者曾受到威廉.布蘭察德教授的《革命道德》、戴維.麥克萊倫先生的《馬克思傳》和Von Richard Wurmbrand先生的《馬克思和撒旦》等書的有益啟發,本文更多處引用了它們的相關內容,在此特別緻謝!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