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上網 處處笙歌?十面埋伏﹖

人氣 18

【大紀元2013年07月27日訊】(大紀元記者劉景麗波士頓報導)隨著當今社會和媒體被暴力、色情浸淫,沒有抵抗力的孩子們首當其衝就成了犧牲品。校園霸凌(Bullying)不斷發生,如今每個霸凌事件都借助網絡成為「網絡霸凌(cyberbullying)」,讓受害者逃無可逃,甚至走上絕路。據調查顯示,如今在上網的孩子(12-17歲)中,有三分之一是網絡霸凌的受害者。

「網絡霸凌」受害者—15歲的加拿大少女塔德(Amanda Todd)自殺前一個月在網上自述的受害過程,在該類事件中非常有代表性,也揭露出當今青少年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塔德從7年級(12歲)起在網上開始與陌生人視頻聊天調情,被甜言蜜語為「漂亮、完美」,然後被起鬨要求通過視頻裸露(flash),不知後果的塔德同意了。一年後她在臉書Facebook上收到來自一個陌生男人的恐嚇信﹐揚言要把她的裸照送給她的所有熟人。在聖誕節假期的一天,塔德在凌晨四點被警察告知,她的裸照已被放到網上流傳。她由此得了憂鬱症焦慮症不敢出門,不得已搬家後開始用酒和毒品尋求解脫。

一年後,該陌生男人如魅而至,又把她的裸照在她的新學校朋友中公開。她的朋友離開了她,並開始奚落、嘲笑她,給她起外號。塔德終於承受不住,開始自殘(cutting)。她被迫又換了學校,情況好轉了一陣子,但她始終獨來獨往。內心渴望朋友的塔德一個月後被一個以前熟識的男生哄上了床。一週後,該男生和其女友共16個人來到塔德的學校當眾侮辱毆打她,並錄相。塔德萬念俱灰萌生死念,喝漂白劑自殺未遂。但她的求死並未喚起週圍孩子的良知和同情心,相反招來了更大的奚落以及在Facebook上寫「我希望她死了」的留言。塔德第三次換學校且離開了這個城市。這次僅僅6個月,她的自殺的舊傷疤就被毫不留情的揭開散播,如影隨形變本加厲,直接希望她死。塔德萬般無奈之下,在網上做最後一次努力,用卡片形式向霸凌她的學生們陳情,希望他們能放過她,並希望有一個人關心她。然而一切努力不見效果,她於2012年10月再次自殺身亡。

麻州Suffolk地區檢察官Dan Conley屬下的青少年安全辦公室(Youth Safety and Outreach)主任Jacquelyn Lamont女士向記者介紹說,雖然網上規定13歲才能加入Facebook、Instagram等交流網站,但在麻州一般6到9年級的孩子們已經有能力自己上網註冊。初上網的孩子們對網絡世界充滿新奇卻絲毫沒有安全意識,在和朋友或陌生人視頻時很容易被哄騙或恐嚇而裸露身體(flash)。孩子們大多覺得在自己的房間只有電腦相陪,做這類事情非常安全而缺乏羞恥心或警惕性。而這些裸照或視頻一旦送出被網絡傳播就如覆水難收,後果可能是致命的。

檢察官Dan Conley和東波士頓Excel Academy學校的「和平網絡徵文」獲獎學生合影。(Suffolk District Attorney提供)

Lamont說,在四、五年前,每個孩子的Facebook上大約有四、五百個「朋友」,而今每個孩子有兩、三千個「朋友」都不足為奇。孩子們往往來者不拒,以臉書上的朋友數量之多和被人「關注」(Follow)、「喜歡」(Liked)作為炫耀的資本。

Lamont根據網站危險程度列舉出了一系列在青少年中流行的網站或智能手機用件(app)。

★非常危險的—視頻聊天網站omegle.com和chatroulette.com。Omegle網站在首頁鼓吹「和陌生人聊天」(Talk to strangers!),可以讓許多媽媽們吐血。Commonsensemedia.org上的一位家長留言建議家長們不要讓孩子上omegle,因為「幾乎在這裡聊天的每一個人都會裸露隱私部位,時刻準備『網絡性交』」。而Roulette有隨機、賭博之意,可想而知Chatroulette網站的用途用意何在。

★危險程度次之的有oovoo.com。

★現今在青少年中非常流行、被稱為青少年Facebook的手機用件有Instagram(部份照片可以在statigr.am/tag/teens看到)和kik。Instagram在2012年被Facebook收購並正在青少年中流行。Instagram比Facebook更簡潔且多匿名發表。據radicalparenting.com(一個由青少年執筆的建議怎樣教育子女的網站)的作者介紹,很多青少年喜歡它是因為很多明星使用Instagram,讓小追星族們很方便的「追星」並有互動感。Instagram還迎合了青少年自我表達的慾望,大批的追隨者(follower)和被「喜歡」的照片能給發表者自信和滿足。然而正因為Instagram分享照片的快捷性,很多隨意發表的照片成為永久的遺憾。很多照片也成為被惡意誣蔑的對象。翻看一下孩子們在Instagram能接觸的照片(大量關於酗酒、吸毒和色情)和他們所用的粗俗語言,或者想到自己孩子的「日常照」可能被不良分子「喜歡」而「追蹤」,無不讓家長們不寒而慄。

而kik網站由於其用戶發表的色情照片之多,現已停止向17歲以下少年開放。但很多低齡少年仍在偷偷使用。

★很多家長都熟識但也有很大危險性的網站有facebook、twitter、youtube和tumblr.com(照片分享網站)。尤其是facebook網站,因大多數用戶用實名,一旦知道孩子們的Facebook帳戶,查到孩子們的住址是非常容易的事。

Lamont介紹說,男孩子的霸凌行為中多涉及暴力,而女孩子的霸凌行為多涉及惡言惡語。而被霸凌的女孩子因為更在乎外界對其的看法而比男孩子更難承受或解脫傷害。很多性格內向的孩子,在現實生活中由於害羞而難有朋友,因而更重視或依賴網友。在此情況下,一旦該網友對這類孩子做出傷害,結果很可能是災難性的。另一方面,犯罪分子更傾向於尋找那些在生活中內向的孩子們下手。

為了保護自己的孩子,Lamont建議不要完全杜絕孩子使用聊天工具,因為這是不可能的,孩子們只會偷偷的去用。相反地,家長可以限制孩子用有限的相對安全的聊天工具,和他們一起建立帳戶並設立隱私權限,只允許孩子們和他們在現實生活中認識的朋友接觸。同時,家長也要再自己設立一個帳戶並和孩子的相聯,以「看護」孩子們的動向和行為,並了解孩子們的「朋友」。

2009年到10年,在麻州本地的兩個孩子因校園霸凌自殺後,麻州於2010年通過反校園霸凌法,成為美國各州中較早且較全的此類立法。Suffolk(Boston、Chelsea、Winthrop和Revere)的地方檢察官Dan Conley就是支持者之一。他也經常和Lamont一起到學校中給孩子們介紹網絡安全(cybersafety)的重要性。

跟其他社會問題一樣,校園霸凌現象只是如今青少年問題的冰山一角﹔而青少年問題又是我們社會問題的冰山一角。孩子們在過早接觸性、毒品、暴力而迷失的同時,做家長的是否要反躬自問﹕古諺有云「言傳身教」﹔西諺有云「是父母的屁股而不是孩子的該挨揍」。古人亦講「不以惡小而為之,不以善小而不為」,做家長的做到了多少﹖我們是否也偷看色情網站、喜歡暴力電影﹖是否只關心我們的錢包和舒適而不在乎個人的修為或別人的煎熬﹖

波士頓反霸凌熱線﹕617-592-2378﹔在Instagram上的反霸凌空間﹕cyberpeace617﹔電子郵箱﹕cybersafe@massmail.state.ma.us。相關信息亦可在網站netsmartz.org/Parents 查到。◇

相關新聞
研究:網絡霸凌更傷學童
終止霸凌 魁北克省提交立法
兩愛爾蘭中學生因網絡霸凌遇害
解決網絡霸凌 家長協助亦重要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