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文學界泰斗撒手人寰 拉尼基傳奇一生

人氣 9
標籤: ,

【大紀元2013年09月19日訊】(德國之聲)2013年9月18日,德國最知名的文學評論家馬塞爾‧萊希-拉尼基(Marcel Reich-Ranicki)逝世,享年93歲。這位泰斗級的大師辭世的消息一經曝光,便成為各大德國媒體的頭條新聞,甚至德國政界人物也紛紛出面表達哀悼惋惜之情。萊希-拉尼基在文學領域成就卓越,曾獲頒多個獎項。

傳奇的一生

拉尼基出生在波蘭一個猶太人家庭,年幼時便隨父母移居柏林。1938年,剛剛高中畢業的他卻因為猶太人身份而被大學拒之門外,不得不和家人一起回到波蘭。也就在這一年的11月,納粹實施了駭人聽聞的「水晶之夜」行動,猶太人店舖被砸毀,猶太教堂被焚燒,這也是對猶太人有組織的大屠殺的開始。

患難與共的人生伴侶

在華沙的猶太人聚居區,拉尼基結識了妻子泰奧菲拉(Teofila),並於1943年一同出逃。他們各自的父母都在大屠殺中遇害。兩人不僅共同躲避了納粹的追殺,後來也攜手度過後半生。2011年4月,泰奧菲拉逝世,享年91歲。拉尼基多次感慨道,年華老去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心繫德國文學

1949年,拉尼基由於在波蘭共產主義政府擔任情報和外交工作而回到華沙。隨後卻因為所謂「意識形態分歧」而遭到解職。出於對德國文學的熱愛,1958年,他又來到德國並定居下來。他在《時代週報》撰寫犀利辛辣的評論文章而小有名氣。1973年到1988年,他擔任《法蘭克福匯報》的文學主編。不過,真正讓他曉喻全國的,還是主持德國電視二台的節目「文學四重奏」。

文學與娛樂相結合的經典傑作

拉尼基擔任「文學四重奏」這檔節目主持長達近14年(1988年至2001年)之久,對於數百萬德國觀眾來說,這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讀書欄目,也是吸引人的娛樂節目。在一共77期節目裡,一共有大約400部文學作品成為討論的話題,而它們當中不少都因此成為暢銷書。2006年,拉尼基宣佈正式告別這檔為他帶來極高聲譽的電視節目。

辛辣尖刻的批評者

說話時食指不斷揮舞、舌尖發出特有的輕微「絲絲聲」、嗓音雖略顯沙啞但擲地有聲——這就是他給人們留下的典型印象。而他的批評常常是嚴厲而毫不留情的:「對於一位文學評論家來說,立場鮮明是他的禮貌,直言不諱就是他的義務。」

諾獎得主的作品「不值一讀」?

拉尼基這種辛辣的批評風格,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君特‧格拉斯(Guenter Grass)就深有體會。1995年,他的小說《遼闊的田野》(Ein weiteres Feld)被拉尼基批為「毫無價值」,「從頭至尾的無聊,簡直讀不下去」。拉尼基憤而將書撕成兩半的照片也登上了《明鏡週刊》的封面。直到2002年,格拉斯80壽辰之際,拉尼基才讚他為「德國最重要作家」,兩人算是和解。

另一個宿敵

2002年,馬丁‧瓦爾澤(Martin Walser)出版《文學評論家之死》(Tod eines Kritikers),這部書因為其中含有反猶色彩而差點不能上市發行。其中講述了一名猶太文學評論家的死亡,人物特徵頗有拉尼基的影子。直到2010年,拉尼基90歲大壽的時候,他還堅持一定要瓦爾澤親自道歉,才願意與之和解。

生平故事被搬上大銀幕

拉尼基的自傳《我的一生》(Mein Leben)銷量超過120萬冊,並被譯成希伯來等語言出版發行。在這本書發表10年之後,拉尼基的人生故事被改編成電影(圖上背景為劇中男主演Matthias Schweighöfer)。不過,電影只集中講述他38歲以前的故事,再現了華沙猶太難民營中的生死悲歡。

(責任編輯:孫芸)

相關新聞
歌德逝世180週年 從驚世煩惱到魔鬼契約
還學文:莫言的「文學素質」?!
天文突破 發現最似地球行星
彭小明: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