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銀行工作辛苦 專家警告:容易搞壞身體

葉淑貞

人氣 102

【大紀元2013年09月06日訊】(大紀元記者葉淑貞編譯報導)上月稍早,21歲的商學院學生摩利茲•俄哈達特(Moritz Erhardt)在倫敦美國銀行暑期實習時,在連續工作72小時後死亡了。此事掀起了人們對投資銀行業把從業人員累垮了的熱議。

賓州大學教育研究所米歇爾(Alexandra Michel)教授特別有資格來談論這件事情。過去12年,她研究了兩大華爾街投資銀行的從業人員,得出的結論是,該行業幾乎吸收了一些頂尖學府20%的MBA畢業生為員工,並將其殘酷對待。

米歇爾教授近期接受《彭博商週》訪談時表示,「這是一個結果導向的環境。只要你完成你的工作,你可以做你想做的。這是一個自相矛盾的現象:有能力的人無法工作少一點。他們工作更多,顯著地更多。即使是留在職場上的高級管理人員,也要工作到午夜。」

「這種微妙的控制是專業人士為他們自己所設計。最初投資銀行由私人辦公室組成。然後,他們設計開放的空間,許多甚至沒有隔間。當時的想法是讓溝通更加有效。但也有大家相互監督,並控制其他所有人的作用。晚上7點以後有免費餐點,因為如果你工作到這麼晚,至少你可以不必做晚飯。結果是,因為如此方便,現在人們花更多的時間在工作。不是使生活更悠閒,而是讓人們做更多的工作。」

她在描繪從業人員的心路歷程時說:「在入行前4年,這種生活方式棒極了。雖然影響健康,但沒有人明顯地受到傷害。但4年後情況變了,原本生龍活虎的投資銀行家出現慢性腰背痛、嚴重的失眠、掉髮、自身免疫系統疾病、抑鬱症、焦慮症和嗑藥。儘管他們的技能保持不變,但創造力和道德敏感度卻下降了。當人們精疲力竭時,他們再也沒有多餘精力了。」

「在該領域工作6年後,40%的人在健康上出現了嚴重的問題,他們不得不改變一些東西。在投資銀行工作的人平均年齡為35歲。許多人離開了,並接受較不苛刻的工作。當這些帶動力強的領導人繼續前進時,他們會靈活地將現有的組織重新建構,如同你目前在矽谷所看到的律師、醫生和記者等人。」

在談到實習生俄哈達特的死所帶來的啟示時,她說:「工作改變了一個人。人們認為:我會賺到多少錢?我會學什麼?這將如何讓我在社會上超前?這些都是很重要的問題。但工作以更深刻的方式改變著你。工作也影響你的生理機能。你必須考慮這一切。」

「發生在俄哈達特身上的事情也可能會發生在我們任何人身上。組織擅長於為所欲為地衡量每個份子。且讓我們來檢視工作的所有方面,其中,人類的福祉更重要。如果組織能像他們追求利潤一樣,狂熱地參與對員工福祉的衡量。我們會變得更好。」

(責任編輯:張東光)

相關新聞
投資銀行業泡沫化?利潤縮水 變革時代來臨
全球投資銀行裁員潮加劇 業務萎縮
投資銀行屏蔽社交網站 員工巧應對
歐洲投銀紅利 最多恐砍20%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