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花錢 吃剩果核可變身漂亮盆栽

人氣 636

【大紀元2014年10月03日訊】一盆小小的盆栽,可以給居家空間製造較多的氧氣,並有助於分解空氣中的有毒物質。將它擺在辦公桌上可緩解辦公室人群的壓力,也有益辦公室工作人員的身體健康。尤其自己親手在家栽種,不但可以讓你放鬆壓力,陶冶心情,還兼具修身養性的作用。

那麼自己如何在家栽種小盆栽呢?方法很簡單,我們吃完水果後剩下的果核,買回來吃不完的蔬菜,都可以變成有趣的盆栽,一起來試試。

胡蘿蔔盆栽

先來個簡單的胡蘿蔔盆栽吧!

家中做菜時剩下的胡蘿蔔頭,稍微留大塊點,放進細長的水器中,任由它瘋長。但記得常換水,慢慢地你會發現它的葉子會筆直地向上竄高。當葉子長得比較茂盛後,再移到較適合美觀的容器中,就是一盆充滿生氣的胡蘿蔔盆栽了。

胡蘿蔔盆栽(網路圖片)

芋頭盆栽

芋頭的葉子酷似海芋,可以作為蔬菜種植,也可以作為觀賞植物種植。芋頭對土壤、水肥和光照要求不嚴,幾乎沒有病蟲害,觀賞時間長,可食用部位和時間也很長,是比較好養的植物,非常適合在陽台種的菜。但是它不能缺水,一天澆一到兩次水,還要不時向葉面及四周噴水。

準備一個花盆,裝上2/3的土,將芋頭芽朝上擺好覆土澆水,出苗後保持濕潤,後期管理重點只在澆水即可。

芋頭盆栽(網路圖片)

龍眼森林

龍眼也是比較容易種的植物,吃龍眼時把核留下來,將核頂端的果肉及白色軟組織剔除乾淨,避免招來蟲子。

龍眼核(網路圖片)

1、將龍眼核泡水,兩天後外殼逐漸裂開,需要每天換水。
2、泡水一週後,將它種進花盆裏,由外往內排列,芽點朝上。
3、接著每天要噴2次水,一週後就會開始發芽。
4、十幾天後,小芽就開始爭相出頭。
5、一個月左右,就長出一片小森林了。
6、龍眼盆栽的最大觀賞點就是顏色多變的葉子,新葉是紅色,之後變成黃色,再變成綠色。

龍眼森林(網路圖片)

檸檬森林

1、吃剩的檸檬籽,在水裏泡一下。
2、用鑷子把表面的殼去掉。
3、然後找個自己喜歡的器皿或杯子裝上濕潤的泥土,把種籽全部擺好,小頭朝上。
4、然後上面用粗砂或小石子蓋上。也可以蓋上保鮮膜,2~3天噴點水,一週左右就會發芽。
5、發芽後,2~3天噴點水保持濕潤,幫助生長。
6、長齊後就是一盆漂亮的檸檬森林盆栽了。

檸檬森林(網路圖片)

火龍果森林

火龍果盆栽比較複雜一些,但絕對會給你帶來驚喜。

火龍果(網路圖片)

火龍果果肉中含有如芝麻大小的種籽,一粒成熟的果實中約含有千粒的種籽,一點點火龍果肉分離出來的種籽就足夠種植出盆栽了。

1、將火龍果切成兩半,用不銹鋼湯匙輕輕將果肉刮入容器中。
2、果肉加水稀釋後用手指輕輕搓揉,盡量使果肉與種籽分開。
3、再將稀爛的果肉倒入短絲襪,繼續搓揉幾下,接著就泡水1天,不可泡水兩天以上,否則會發芽,隔天再繼續搓揉,可使果肉全部擠出,只剩黑色的種籽,看起來有點像黑芝麻。
4、將絲襪提起濾乾水,用衛生紙吸乾種籽上的水,取出種籽平鋪在盤子上,利用電風扇輕輕吹,使種籽完全乾燥,就可開始種植了。
5、選適合的無洞的花盆,放入九分滿的無菌培養土,並噴灑一些水使表面上的土非常潮濕,再將種籽均勻的鋪撒在培養土上。
6、在種籽上噴水幾次後,用保鮮膜包起來,可保持表面潮濕,然後每天掀開來噴水一次,直到長出新芽後才完全掀開。
7、一週後即可長滿整個盆面,約有1公分高,種籽的外殼會陸陸續續掉落,整盆感覺綠意盎然,欣欣向榮。
8、二週後又長約2公分高,葉子更加緊密厚實,兩片葉子的顏色轉為黃綠色。
四個月左右,第二層象仙人掌的小刺,就會開始長出來,六個月後就變成肥肥胖胖的仙人掌,超可愛的。

火龍果森林(網路圖片)

柚子盆栽

柚子籽(網路圖片)

1、 吃柚子時將籽留下來,然後用鑷子把籽表面的殼去掉。
2、 用水泡上5~7天,每天要換水,這樣水才不會發臭,籽也才不會壞掉。
3、 在花盆裏裝上濕潤的泥土,將泡過的柚子籽,小頭朝上在花盆中擺好。
4、 上面用粗砂或小石子蓋上。
5、 可以蓋上保鮮膜,2~3天噴點水,一週左右就發芽了。持續2~3天噴水保持濕潤,有助生長。

柚子盆栽(網路圖片)

注意事項:剝皮時不要破壞裡面果實的表皮,發芽時要保證濕度,還有種植不可太過於密集。

土豆盆栽

買土豆時挑眼多的,這樣的土豆發芽率高。買回家後放在塑膠袋裏,讓它在自然條件下發芽。每個土豆上面都會有好幾個小芽萌芽,這時就可以準備栽種了。

土豆盆栽(網路圖片)

1、 將一個土豆切成2~4塊,每塊上面一定要有芽,盡量讓每塊土豆上的芽眼分布均衡。
2、 在堆滿泥土的花盆裏挖一小坑,埋入土豆。
3、 種完後將土蓋平,澆水。

接著就只要耐心地等它發芽長出葉子來囉!

責任編輯:李熙

相關新聞
這些植物可以吸收wifi輻射 還可淨化空氣
看鞋子磨損部位 可知身體哪裏亮紅燈
研究:99%的汽車都添加一物 威脅人體健康
專家教你在高溫下如何澆水 植物才不會枯死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