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司上台 面臨諸多挑戰

人氣 2

【大紀元2014年09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平山加拿大埃德蒙頓報導)受到黨內精英一致支持的原聯邦內閣部長彭司(Jim Prentice)在9月6日舉行的進步保守黨黨魁選舉中,毫無懸念地、壓倒性地擊敗了競爭對手原省基礎設施廳廳長麥凱華(Ric McIver)和原省勞工廳廳長盧卡祖克(Thomas Lukaszuk),當選為亞省進步保守黨黨魁。根據規則,作為省議會多數黨黨魁,彭司將成為亞省省長。

在9月6日舉行的進步保守黨黨魁選舉中,彭司擊敗對手麥楷華和盧卡祖克,成為亞省進步保守黨黨魁。根據規則,作為省議會多數黨黨魁,彭司將成為亞省省長。(加通社)

黨魁競選投票結果令保守黨難堪:兩位本地土產的候選人得票之低令人瞠目結舌:麥凱華得票2,742張,盧卡祖克得票2,681張。兩位都是前省內閣廳長,保守黨的台麵人物,只得了這麼點票,這些選票都是來自他們的選區,若參加省大選肯定落選。彭司是遠來的和尚會唸經,得票17,963張,取得了壓倒性勝利。

保守黨精英們幾乎一致地支持彭司,把他視為保守黨的拯救者,稱他是 「鑽石吉姆」,希望他領導保守黨奪得2016年亞省大選的勝利。彭司因此輕鬆當選。但視彭司為拯救者的人和決定誰將入主省長寶座的人決不是同一夥人。執政黨黨魁選舉只有區區23,000人參加投票,這麼低的投票率給心存幻想的鐵桿保守黨當頭一棒。當年雷德福、馬健威(Gary Mah)、霍納(Doug Horner)等5位候選人角逐保守黨黨魁時,第一輪6萬人投票,第二輪78,176人投票,而且這些人都是自掏腰包取得投票資格,不像這次競選,投票人數還不到雷德福競選黨魁時的3分之1——僅僅過了3年亞省人對保守黨就變得這般冷漠。

保守黨在亞省已經執政43年,是加拿大歷史上執政時間最長的政黨。長期執政使一些保守黨精英忘乎所以,醜聞不斷,雷德福上台後將醜聞上升到可能犯罪的高度,加拿大皇家騎警被要求介入調查。雷德福麾下財政廳長霍納被曝同樣有濫用政府飛機的行為,內閣廳長盧卡祖克私人旅行後報銷2萬加元手機國際漫遊費。富有西部牛仔傳統的亞省選民能繼續容忍和信任這樣一個醜聞不斷的政黨嗎?

彭司面臨的挑戰

彭司上台後的最大挑戰就是如何重新獲得省民的信任。距離2016年春季省大選只有18個月了,在這期間彭司必須大刀闊斧地與雷德福留下的政治負資產切割,比如:如何處理政府飛機,是否將有醜聞污點的議員踢出內閣,如何使選民們相信他領導下的保守黨已經洗心革面,怎樣保證保守黨政府廉潔透明,這些都將成為公眾的聚焦點。

彭司的第二個挑戰是整合保守黨。保守黨黨團會議內部四分五裂,互相向媒體爆料,進行人身攻擊,這次黨魁競選落到「西蜀無大將,廖化為先鋒」的境地,只好擁戴一個外來的和尚。彭司與諸多醜聞無瓜葛,這是他的優勢。但與過去切割,彭司必須「恩將仇報」,將大部分把他抬上黨魁寶座的現任內閣廳長清掃出內閣。這樣做得罪保守黨精英,不這樣做選民看不出新舊不同。

彭司上台後經濟目標應該是為亞省油砂石油找市場。雷德福下台後亞省政客們圍著醜聞團團轉,鮮有精力做亞省的頭等大事–為亞省油砂石油開拓市場,向美國等客戶證明亞省重視環境,說到做到,是負責的能源生產者。彭司做過聯邦政府原住民部部長,與聯邦政府和原住民溝通應該擁有優勢,他如果在此領域取得突破將得分不少。

補選省議員。省長必須是省議會議員,當選黨魁後彭司必須儘快通過補選取得省議會席位。卡爾加里Elbow選區雷德福辭職後出現空缺。為了與政治負資產切割,彭司已宣布將不在該選區參加補選。從2004年開始已連續擔任省議員10年的保守黨後座議員尼爾‧布朗(Neil Brown)已表示願意辭去卡爾加里Mackay-Nose Hill選區省議員席位,為彭司讓路。

彭司新內閣將啟用非議員人員,例如原埃德蒙頓市市長斯蒂芬‧曼德爾(Stephen Mandel),這樣就需要多個席位,彭司可能在多個選區舉行議員補選,幾個反對黨都摩拳擦掌,要搭順風車。野玫瑰黨發言人說他們反對為補選而補選,因為浪費選舉資源,但樂見在補選中增加席位。野玫瑰黨民意調查得分最高,政治集資又最多,保守黨的補選有可能為野玫瑰黨做嫁衣裳。自由黨、新民主黨和亞伯塔黨都聲稱要在自己民意高的選區狙擊保守黨,可以預見彭司的補選不會一帆風順。

星期一彭司宣布了當選後的第一個決定:組成5人過渡政府。這5人分別是原埃德蒙頓市市長斯蒂芬‧曼德爾,現任省環境廳長羅賓‧坎貝爾(Robin Campbell),原帝國石油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蒂姆‧赫恩(Tim Hearn),能源董事會董事莎拉‧萊斯(Sarah Raiss)和戴維斯律師事務所合夥人羅伯特‧賽德爾(Robert Seidel)。

責任編輯:王玖仞

相關新聞
南非差旅費事件延燒 加亞省省長辭職
亞省基建廳長麥楷華宣布競逐省長
不戰已勝?彭司光環獨佔保守黨領袖選舉
洩漏報告 曝前省長濫用政府飛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