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閣:行善統治商業的趨勢

人氣 27

【大紀元2015年01月19日訊】在金錢主宰的商業帝國,面對瞬息萬變的世界裡,要想獲得長期的福利,將善行放入商業模式,逐漸成為很多現代企業的發展方向。維珍品牌(Virgin)創始人理查德•布蘭森在回顧多年的經營後,綜合大量事實傳遞出「行善統治商業」的思想。這聽起來頗有幾分雷人。

行善是否能夠統治商業?對於習慣了「眼見為實」的現代人,或許實際的追蹤數據,才能證明善行與企業績效的密切聯繫。據全球商業調查公司富時指數公司(FTSE)的追蹤數據顯示,在過去7-8年中,那些一貫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的公司,其股票持有點數已超過350點。

根據創投基金經理人的統計,硅谷成功創投企業比例,1000家新的創業者,只有1家會獲得成功。在累積失敗案例後發現,如果創業者出發點基於關心社會福祉,不僅易於從中獲得商機,也能在公關時,協同官方組織幫助需要救濟的弱勢群體。以此創業,不僅獲利長久,而且善行的震動效應,也能在短期內大幅提升品牌知名。

在過去幾年,美國幾十家最大的品牌已把社會善舉視為它們向消費者、員工、股東,及媒體推銷的一種異常有效的方式。據愛德曼(Edelman)國際公關公司2012年的調查,有47%的消費者表示,他們每個月至少向一個支持慈善事業的品牌購買東西。與2010年相比,增長了47%。

據萬博宣偉(Weber Shandwick)國際公關公司2012年針對美國、英國、中國和巴西近2,000名消費者及高級業務管理人員所進行的調查,比起討論公司的財務業績,消費者說他們更可能討論的是公司善行。面對這一趨勢,任職於研調公司NPD集團的首席零售分析師馬夏爾.科恩說:「對於品牌來說,這是一個使他們自己從競爭中脫穎而出的強大營銷工具。」

對於美國眾多大小企業紛紛加入行善行列的趨勢,有人預測,將來美國公司的善舉將會成為企業文化的常規。盈利與回饋的相得益彰,使很多企業主從中獲得精神與物質的互惠。以慈善健康輕食公司(KIND Healthy Snacks)為例。該公司的創始人丹尼爾.鹿貝斯基出生於墨西哥,其父親是一個大屠殺的倖存者。這家小企業因其創始人父親的慘痛遭遇,因此傳遞「行小善、施大福」的理念,以「在民眾之間搭起橋樑」作為公司的核心使命。

該公司每個月做一次大善舉,例如為無家可歸的兒童購買學習用品、寒冬給流浪者送被子等等。同時,刺激它的客戶做善舉,然後把這些善舉上網報導。隨著善行理念的傳遞,這家公司的點心棒,逐漸發展成在美國幾乎隨處可見的景象。公司善行使50多萬人受惠,而相應的業績在兩年內也翻了11倍,從1千萬翻升至1億2千萬。

由此可見,善行不僅是單獨的道德選項,也是一個明確的方向。當眾多的企業逐漸認識到善行在商業中的意義,在商業中主宰著盈利和回饋的良性互動,也主宰著商業的成敗和發展的空間時,「行善統治商業」就不會是一個空洞的設想。

責任編輯:尚一

相關新聞
形象不符帕華洛帝難為饑民服務
皇甫容:愛的故事
愛的故事
愛的故事 人氣 7
章閣:韓國商業的隱形推手——中國古風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