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識我:為什麼不報導最美跪姿?

人氣 359
標籤:

【大紀元2015年12月14日訊】屠呦呦在瑞典領獎,這當然是新聞,這一新聞的看點是什麼?這卻大可探究。

屠呦呦獲獎早有報導,已經不是新聞,領獎是遲早之事。現在頒獎典禮舉行了,大家還想看看,聽聽,她在領獎時發表怎樣的演講。如何頒獎。頒獎典禮如何,那都是常規的,年年如此,各個獎項也大同小異。但新聞時時都會發生,屠呦呦演講時新聞發生了。今早我在微信同學群中看到,由於話筒架子不夠長,諾貝爾主題演講主持人,諾貝爾醫學獎評審委員會委員、瑞典卡羅林斯卡學院傳染病學安德森教授在屠呦呦演講全程中一直跪在地上,一隻手從後面扶著屠呦呦,一隻手拿著話筒,30分鐘一直未動。

早上我看到這條微信,連看了三遍。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們不是喊著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口號嗎?如何尊重,如何讓代表性人物做出表率,卻很少看到。現在安德森教授為我們上了一課,怎樣才叫尊重知識,尊重人才,什麼叫尊老,。

昨天晚上我想在官媒上看看,有沒有這個鏡頭。央視節目除了花裡胡肖幾個禮儀小姐引導獲獎者就坐,瑞典國王頒獎之類的常規鏡頭卻沒有看到安德森下跪扶著屠呦呦,為她手持話筒的畫面。央視四套,有安德森的頭與屠呦呦湊在一起的鏡頭,好像在說什麼悄悄話,根本看不出這個洋人在幹什麼。新聞聯播,根本找不到主題演講主持人安德森教授的鏡頭。為什麼沒有?怕外國人來為禮儀之邦的國人來上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老年人這一課?

看照片,安德森教授已經不年輕了。有人提出,瑞典為什麼讓一位這麼年長者來主持主題演講?學術講究積累,牛頓時代,這位偉大的科學家已經說,他是站在巨人的戶上,何況科學發展到現在這樣的階段,作為一名科學家,需要大量本學科的,鄰近學科的知識的積累,一般的年輕人,他的學術成就,很難達到安德森教授這個的水準,也不足以成為諾獎的評委。想一蹴而就,一夜成名,這是不可能的了。所以諾獎評委、主題演講主持人叫安德森教授這樣年齡也很大了。這是一點也不奇怪的。看照片上的安德森教授,他的神情是這樣虔誠專注,要裝也裝不出來。只可惜讓一位半老的教授來為已老的教授來扶著舉話筒,對國人有些難堪——人們會將注意力關注到安德森教授,這樣就沖淡了對屠呦呦演講的關注。中國好不容易才有一個本土科學家到瑞典去領諾獎,本來能好好宣傳一番的,按此思路官媒當然不願意讓安德林教授出鏡了。

聽傳播學老師說,西方主持人用年齡大的人,白髮蒼蒼,一看會有德高望重的感覺。這樣受眾更容易接受播出的內容。我們這兒倒好,電視的主持人要求美女,腐敗分子不讀書,卻是看電視的,於是很多美女主播成了犧牲品。

官媒沒有安德森教授的鏡頭,也許記者的攝像機中有這個內容,但編輯刪了災個內容。我講個故事。上世紀八十年代吧。國門初開,我的一位同學在浙江綪綸廠工作,受派到美國杜邦公司培訓。有次同學會,大家問他美國情況如何。他說,依我看,美國的物質文明再過五十年可能趕上,他們的精神文明,我看二百年也趕不上。同學大嘩,一齊大聲斥責,說他思想反動。我們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怎麼可能比不上「萬惡」的美帝國主義呢?後來去美國的人多了,大家才認同這樣同學的看法。事隔幾十年,意識形態卻沒有多大的變化,受這種思想支配,官媒有理由不讓安德森教授出鏡——不願承認我們的精神文明竟比不上西方國家。這點政治敏感作為新聞工作者都是有的。

但是,現在是什麼時代了,已經資訊傳播多元化的時代,一路不通資訊就會從另一路過來,並不能瞞過眾多的受眾。我知道的事你不傳播,是什麼用意,有頭腦的人都是會想一想的。想到了什麼呢?上面我說的會是其中之一。

我們有不少最美的報導,最美教師,最美少年,為什麼不能有最美外國人,最美的跪姿?我們一直說,社會主義繼承了人類社會一切的文明成果。安德森教授的下跪也是人類的文明傳承,我們為什麼不報導一下?

--轉自作者博客

責任編輯:南風

相關新聞
屠呦呦獲諾獎 再掀中醫大辯論
黃天辰:從屠呦呦獲獎看世界正悄然改變
詩歌:屠呦呦獲醫學諾貝爾獎三歎
橫河:青蒿素、中西醫和諾獎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