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大新療法中風復發率降至14%

人氣 141

【大紀元2015年05月06日訊】(大紀元記者林心儀香港報導)中大醫學院研究以嚴格藥物治療,控制中風患者包括血糖、血壓及血脂等水平的風險因素,發現九成病人的血管閉塞情況沒有加重、甚至出現明顯好轉,並將復發率降至一成。

中風是全球第三大致命原因,香港每年有超過二萬中風病人需要住院接受治療,當中3千人因中風死亡。中風是引致成人殘障的其中一個主要成因,患者會語言障礙、半身癱瘓,失去自我照顧能力。顱內血管粥樣硬化是亞洲人患上缺血性中風的最普遍成因,病人一年內復發率可高於20%,顯示沿用的藥物治療方案效果有欠理想。

中大醫學院腦神經科於2006年至2013年間,挑選50位腦動脈粥樣硬化狹窄導致中風患者參與研究,平均年齡63.4歲。參加者在第一個月使用抗血小板凝結藥物,之後11個月減少至一種藥物治療,配合嚴格控制風險因素,包括戒煙、控制蛋白膽固醇、血糖、血壓。

結果顯示,新治療方式令中風復發率由23%降至14%。經過一年的臨床及血管造影跟進,更發現九成參加者的腦血管硬化閉塞沒有加重,或有出現顯著好轉。研究結果已於國際腦神經科期刊Annals of Neurology 2015年3月號發表。

本是從事木工工作的67歲盧先生5年前身體開始出現短暫麻痺的現象,之後情況變得頻密於是到醫院求醫,他當時沒有意識是中風,之後接受治療並參與嚴格藥物控制的療程。他說效果相當好,藥物沒有令他感到有副作用,雖然他是屬於一年內復發的病人,但很快再治療恢復正常。他剛開始知道自己有中風很擔心,飲食方面特別注意,每天頭腦都記著吃了多少卡路里,幾乎沒在外面吃飯了。不過飲食控制好,甚麼都可以吃,也忘了計算卡路里。

名譽臨床助理教授蘇藹欣醫生表示盧先生是右邊身體麻痺,主要是因為腦左邊的一條動脈79%閉塞,治療後血管硬化狹窄降至58%。

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利國偉腦神經學副教授梁慧康醫生(左)及名譽臨床助理教授蘇藹欣醫生。(林心儀∕大紀元)

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利國偉腦神經學副教授梁慧康醫生強調中風病人要長期保持警覺性,不能3分鐘熱度,因為中風腦細胞受創不會再生,可能一生都要躺在床上。他又解釋今次使用雙藥物控制中風僅在頭一月,是擔心長時間使用會增加病人內出血的風險,不過未來有機會將會研究增長時間的可能性。

責任編緝:文卿

相關新聞
亞洲首宗胃癱者 植入胃起搏器後痊癒
天冷小心腦中風 搶救黃金3小時
澳洲首創世界中風新療法 減少致殘率70%
香港中大研究:抑鬱兼夢遊腦退化先兆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