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丹:80後的「失敗」從何而來?

人氣 609
標籤: , ,

【大紀元2015年08月13日訊】一本名為《80後,怎麼辦?》的新書最近在網絡上引發了不小的爭議。該書的作者,一位頭頂著名牌大學博士、副教授、文學批評家、知識精英光環的80後,在書中不僅以「失敗」自居,還將中國所有的80後都拉入「失敗」的行列,聲稱「在一個財富快速增長的社會,我們買不起甚至租不起房子,不能回報家庭和社會,……80後是失敗的一代」。

對於這個結論,輿論幾乎要炸鍋了。有人憤怒的質問,「你憑甚麼代表80後」?看似簡單的一句質問,實則蘊含著不同的動機和理由。大家不服氣的原因或許在於不願被人扣上「失敗」的帽子,或許在於無法認同自己的失敗只是基於買不起房子、居無定所,又或許是認為這位一路光鮮、平步青雲的80後作者只因為過去那點輾轉於租房、買房之間的瑣事,就疾呼「失敗」,是否有點過於矯情?

爭執了半天,大家的落腳點或許仍在那個甚是刺眼又刺耳的「失敗」上。假設一個人被別人指稱「失敗」時,他反問道,「我怎麼失敗了」,真實的情況可能有兩種:其一、他的確活的並不失敗;其二、他不願承認自己的失敗。若將這一思路套用在反駁「80後是失敗的一代」的圍觀者身上,也能得出如下兩種結論:其一、80後其實並不失敗;其二、那些被人點到痛處的80後們不想承認自己的失敗。

那麼,80後真的失敗嗎?這話還得從房子說起。就連自稱趕上了1999年本科擴招、又趕上了2004年研究生擴招、一路順利拿下博士學位、畢業就能留校、3年內迅速當上副教授的所謂「知識精英」都聲稱自己在買房或租房的問題上表現很差;事實上,這位80後作者不是純粹的租房一族,他曾在北京的市郊買過一套房,後轉手賣掉、重新選擇租房。若按他對「失敗」的定義和標準,僅憑年收入,在北、上、廣、深連一平米都買不到的「蟻族」們,豈不更加無地自容?如果說,這就是所謂的「失敗」,那麼因無力支付持續上漲的房租、更買不起房子而不得不輾轉於這個城市的每一個角落的 80後們,當真是失敗不已。

然而,我們也必須看到,這樣的失敗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不能完全歸結為是80後的無能或無用。如今的70後、60後,又有多少人能夠不在買房的問題上認慫呢?「買不起房」似乎不該成為80後的專屬。在國家剝奪了人民的土地所有權、將其變身為70年或50年的房屋使用權的巨大陰謀中,除了完全有能力操控價格、誘使開發商偷工減料、引得炒房團囤積居奇、造就了一個又一個「房叔」、「房嬸」的政治權貴之外,又有誰能說自己是真正的贏家?在政治土豪搞壟斷的市場中,又有誰敢跟他們一較高下?

若說80後們在這裡敗的一塌糊塗,或許沒有人會提出異議。然而,也有的80後們仍不服輸,在他們看來,以居住環境、物質條件來論成敗,實在太俗。正如那位一直糾結於租房或買房的80後作者也在書中頗為矛盾的辨稱,「這個失敗不是說買不起房子、找不到工作,而是說我們本可以走出一條新路、構建一個新的生活方式、構建一種新的表達自我的方式、新的價值觀、新的審美」。對於80後在這種精神層面上有可能表現出的不失敗,另一位對此發聲的50後作家是如此置評的:「在(80後)這一代人身上,幾乎找不到他們在精神上以自我為中心」;「相對50後和60後,80後是相當懦弱的一代人,懦弱到我們今天面對社會現實的時候,再也找不到一種80後的聲音來了」。

從他們二位的評述中,大家似乎聽到了一種感慨於「80後沒有思想、沒有精神」的聲音。如果說80後不再辯解,虛心的接受、並面對這樣的現實,那麼我們也應該看到,這種源於精神空虛、不敢思考、不敢發聲的失敗,也不應該完全歸責於80後。因為這批成長於旨在洗腦灌輸的教育下、浸泡在被刻意篡改、充滿謊言的知識體系中、被強權剝奪了天性、人權、自由、信仰的新生代,不得不說,他們的失敗是被扭曲的時代催生出來,是被「唯經濟論」、「發展就是硬道理」的拜金價值觀培植出來,更是被馬、列、毛等根植於所謂「共產主義」的變異思想澆鑄出來的;因此,80後的失敗不過是早已走向窮途末路的一黨獨裁的產物,也是中國年輕人隨著「紅流」浮沉至今的必然。

而無論從物質上,還是從精神上,我們都將無一例外的看到,在如今的中國,80後的失敗只是眾多不同年齡段的失敗群體當中的一道縮影;若要承認80後的失敗,應該先承認中共所建造的這個暴力、極權體制本身的糜爛與腐敗。道理很簡單,一旦樹葉枯萎、花兒凋零,大家就會想一想,或許是根兒上出了問題。

責任編輯:高義

相關新聞
王友群:四二五——中共歷史的轉折點
【名家專欄】中共發起反美聯盟不對稱戰爭
周曉輝:從習視察軍醫大學看布林肯訪華成效
袁斌:950億美元援外,美國再次為文明國家撐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